分享

我为什么那么爱使唤孩子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不知道多少人家有类似的情况,如果你使唤孩子,比如让孩子帮你盛个饭,倒个水啥的,家里长辈就会很看不惯。或者你本人,就是特别不爱使唤孩子的父母。

反正我使唤儿子的时候,老妈就会念叨:“自己不去弄,真会使唤人啊”,我想使唤女儿的时候,老爸甚至会拦住女儿,自己出马。

不习惯使唤孩子的父母,不仅怕麻烦孩子,也怕麻烦生活中的任何人,这很符合东方文化“不给人添麻烦”的传统美德。有些人接受了别人的一点分享,就要立刻还回去,有些人被留着吃个饭吧,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不用不用

我原本也是个怕麻烦别人的人。我爱使唤人,是从有孩子之后开始的。

儿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明明是我举手之劳就可以帮他去拿的东西,我会跟他说:“去妈妈的卧室,向左转,在妈妈床头柜的第二个抽屉里。”然后他就真的屁颠屁颠地去找了。刚开始这个过程可能会不太顺利,我语音遥控的时间会远远超过我自己拿给他的时间,但这样的浪费是值得的。我喜欢看他自己找到,拿到东西时露出得意、自豪的小表情,我想给他机会多体验这种“我能行”的感觉。

最开始,我只意识到这么做是为他好,比如获得成就感,锻炼他的空间感,语言理解能力,执行力。

使唤他还能增强他对家的归属感,感觉自己也是家的主人,能够为家里做贡献。疫情期间他就自己一个人扛了6桶油上楼,还拎过20斤大米,10升水。这些都让他觉得自己是真的男子汉了。

但在我们彼此的“使唤”中,我渐渐领悟到了“麻烦别人”在关系中的含义和价值。孩子小的时候,会那么自然地“使唤”成人:“妈妈,你陪着我。妈妈,我饿了。妈妈,我想要这个……”有时候他们甚至会霸道地缠着你,像一只猴子一样挂在你身上,在你大号的时候也要趴在你怀里。

那种被深深依恋的感觉真好,被人需要,原来不是一种麻烦

以前邻居有个婆婆,总爱吐槽她儿媳妇,说她儿媳妇洗个澡要喊她儿子八遍,一会儿拿毛巾,一会儿拿洗面奶,一会儿要吹风机……

当妈的看见儿子被这样使唤,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外人的角度看,这小夫妻俩的感情一定好的不得了,他们在利用一切机会创造彼此之间的连接。

我现在也特别喜欢“麻烦”老公。晚上我写文章的时候,跟老爸说话他没听见,原本我是可以站起身,走过去跟他说,但我会喊老公来,然后让他传话过去,这样不仅我和老公有了一次互动,他和老丈人之间,也多了一次互动。

每天我总会找机会强行拥抱一下老公,他要是敷衍我,我就跟他说:“这把年纪了,还有个女人这么真心实意地拥抱你,好好珍惜啊。


无论使唤,还是拥抱,这背后的心理逻辑是一样的,都是我们在向外界发出一份能量,一份需求。

那些特别怕麻烦人,很难对别人提要求,示爱有障碍的人,内心都在担忧自己发出的这个能量,像被吸进一个黑洞,死寂无声。以至于那个发出渴求的自己,仿佛也被杀死了一样。所谓“无回应之处,即是绝境。”

满怀爱意地发出一句“我爱你”对方一个“哦“就能把你这份热情灭得干干净净。“哦这个字,有关系终结者的威力

我做一个推断,生活中特别爱用“哦”这个字的人,都体验过发出需求却毫无回应的痛苦,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是经历了无数次这样发出能量,却悄无声息,从渴望、到失望,到绝望。他们习得了这种方式,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报复:让所有人都尝尝不被回应的痛苦。

使唤孩子,就是向孩子发出了一份关系邀请:我需要你,我看见你,我相信你。

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为什么不使唤孩子呢?“妈妈渴了,能帮妈妈倒杯水吗?”女儿几乎是雀跃着冲进厨房,儿子还会将手放在杯子上方试试温度,他们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水送到我身边,然后满怀爱意地看着我喝:“妈妈,不烫吧?”

我会喝得特别享受:“啊~~~你们倒得水真是好喝啊。”

在工作中,会使唤领导的员工,也会比那些怕麻烦领导的员工更招领导喜欢,武志红多次提到他的一个案例。他的一位朋友,一直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女人,事业也发展顺利,最终成为了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全球副总监,她就是一个不怕麻烦的人。

她在美国工作没两年的时候,就已经多次获得提升,她非常不理解多数华人同事,对上级总是太客气、太拘谨。她说:“上司是可以使用可以管理的,而且你越是这样做,他们反而越喜欢你重用你。”

这很像她和爸爸的关系,她的爸爸是一个严重的宅男,她的哥哥姐姐不敢靠近爸爸,而她却很容易,她靠近的方式就是很野蛮地命令、使用父亲,没想到父亲对她越来越好。

宅,就是在关系中筑起一圈围墙,把自己封闭起来,但这个孩子用她的热情将这一堵墙推倒了。绝不麻烦子女的父母,其实也是在孩子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这会让彼此都成为一个孤岛。

如果苦于无法建立满意的亲密关系,不知道如何跟别人建立联系,试着从“使唤”他们开始吧,请对方帮你做一件,你觉得是在麻烦他的事,每个人都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

富兰克林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他搞定一位因政见不同公开咒骂他的议员的方式,就是去麻烦他。富兰克林听说这位议员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特别的书,于是便给他写了一个便笺,表示自己极欲一睹为快,请求他把书借给自己几天,好仔细阅读一遍。

后来这位议员把书借给了富兰克林,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把书还给他时附上一封信,强烈表示自己的谢意。当他们再次见面时,那位议员竟主动地跟富兰克林打起招呼,十分有礼。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网上有人说:

【工作中有一位同事,他走到哪里哪里就麻烦不断,但是也会笑声不断、嬉笑打闹不断。根本没有应该一本正经工作的样子,但是我们都愿意和他接触。还有一位同事,他一般从来是不会惹麻烦的,并且“请、谢谢、对不起”这些词语不离口,待人也非常的客气,但是我们就是感觉怪怪的,都会躲着他。】

表面的客套就是内心真实的距离,感受到客客气气,但始终难以靠近。

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其实最让父母牵挂的,不是那个最懂事,最省心的,反而是那些肆无忌惮对自己提要求,让自己干这个,干那个,甚至会给自己找麻烦的孩子。

带着我们的需要去麻烦孩子,也带着我们的热情去回应孩子。这就是千丝万缕的爱,要好好珍惜

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想被拥抱的话。

——鲁米

家庭教育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