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嘚瑟,嘲笑别人——我们与孩子三观不合怎么办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可以说,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耐受力,比以前不知道要强劲几个level,偶尔说脏话,忍了,房间乱糟糟,忍了,吃饭喊半天,忍了,就连跟父母顶嘴,甚至对着干这种以前看来大逆不道的事儿,好多父母也能接受了。

但碰到三观不合,多半是忍不了的。每个人总有些自己特别反感的行为,其实这些我们的看不惯,都是有渊源的。

有文化的因素,比如强调谦逊、内敛的文化,就特别看不惯显摆、招摇,要不怎么会催生出“凡尔赛文学”呢,大大方方地张扬不香么?

有家庭环境因素,有的家庭特别强调礼仪,对吃饭吧嗒嘴,坐姿不端,跷二郎腿,不注意个人形象就很难忍。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听到:“别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别嘚瑟,枪打出头鸟”。

国内精神分析的先锋人物曾奇锋有一句大家一定接受不了的话:“越谦虚,越猥琐。”我换一种更温和一点的方式:谦虚,其实是反人性,反本能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成就被更多人看见,渴望超越他人。谦虚只是后天驯化的结果而已,我们这种“好表现”的本能被压抑了。

在孩子身上,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本能。小孩子喜欢显摆,自以为是,很爱炫耀。在孩子的字典里,原本没有“低调”这两个字。说个有点让人心疼的例子,一位农村留守的小男孩儿,在妈妈回老家去学校接他的那天,得意地向全班同学宣布:“我妈妈来接我啦!”而他的那群也多为留守儿童的小伙伴们,则是拥到校门口一起去看他的妈妈。

出于怜惜,我们完全能包容小男孩这样的“炫耀”,但其他情形下,炫耀往往不被接受,尤其是炫耀还伴随着对其它人的蔑视、贬低,嘲讽的时候。

有个幼儿园小男生,回家洋洋得意说自己数学100分,然后开始嘲笑同班谁谁谁都没写出来,谁谁谁写得乱七八糟。妈妈立刻义正严词地提醒到:“不可以这么说小朋友!人家会的你也不一定会啊!你嘚瑟啥。”

这是很多父母都会采用的处理方法,怕孩子骄傲,更怕孩子表现出“小人得志”的德行。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这么说已经很克制了。

精神分析认为,小婴儿刚出生时,有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他们觉得自己就像“神”一样,一发出一个念头,世界就会给予及时的回应。一哭就会有人抱,一饿就会有乳汁。他们仿佛觉得世界就是围绕自己转的,所以得到良好回应的孩子,就会获得“我很好”的内在自信。

这种自恋会强大到感觉自己是神的程度,很多超级英雄作品广受好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超人、闪电侠、蜘蛛侠、金刚狼”等等这些有超能力的角色满足了人类最普遍的自恋幻想。和这些“神”一般的幻想相比,孩子们的炫耀是不是已经算很克制了?

自恋是很复杂,也很核心的心理活动,我会反反复复提到这个概念。它不被社会文化接受,是因为担心受到惩罚,所谓枪打出头鸟。但同时,自恋也是生命力的展现,自恋让一个人敢于伸展自己,表现自己,敢大胆去爱,去追求梦想,哪怕是那些暂时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否则人类怎么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与之相反,过于压抑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动力,就会让人藏着掖着,自然会显得畏首畏尾。而父母的很多言论和做法,就是在极力打压孩子的自恋。

如何能够既不损害正常的自恋,又不让孩子养成嘲笑他人的陋习呢?当孩子又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嘲讽别人,“虐人没商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和方法,将孩子从施虐者变成帮助者。”我们班谁谁谁太笨了,每次考几分,老师都快讲吐了还不会……”

儿子幼儿园也吐槽过班里同学连数字都写不好。

我问他:“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帮助他呢?

儿子:“一遍一遍写。”

妈妈:“可是如果每一遍都这样写,那不是就成习惯了。并不是一遍遍写就能改正,错误的方法一直做只能是错上加错吧?

儿子:“抓着他的手写。”

妈妈:“嗯,这是一个方法。还可以想到什么方法?”

妈妈:“我想到一个,画上大小一致的格子,让他在格子里写。”

儿子:“妈妈,可是如果他在格子里写的很小呢?”

妈妈:“是啊,怎么办呢?“

儿子:“那我们就提醒他顶格写。”

面对孩子那些与我们三观不合的表现,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指令,而不是禁令。引导孩子怎么破除思维的墙,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人,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原始自恋,又通过能力训练和助人的乐趣提升他们健康的自恋。

改变从现在开始

家庭教育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