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和你无话可说"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一位妈妈很苦恼地跟我讲,现在和儿子电话,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没有什么话要和你说。”孩子在老家留守,原本就难得见面,现在似乎连隔空交流的路也被堵死了……

关系里什么时候让我们觉得最难受?不是吵架,不是冷战,甚至不是动手。大吵大闹,大打出手,最起码说明彼此还是有交流的,只不过是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冷战呢,虽然不交流了,但彼此还是保持同频的,你不理我,我也懒得理你,谁怕谁啊~

但这位妈妈的感受就不同了,一个想说,一个没话。一个热脸,一个冷屁股。就好像你做足气氛,汹涌澎湃,结果对方打个哈欠,转身睡了。彼此不在一个频道,就意味着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你的感受对方根本没get到。不同频最让人难受,却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对同频的要求有多高?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次因为我陪哥哥上课,不能陪她去同学家玩而大哭,歇斯底里地扯着嗓门喊叫:我就要哭,我不回家,我要在外面呆到天黑,呆一千天,一万天!

女儿发疯了一样拉着我,把我的手链都扯断了,但看我还是平静的,她竟问我:你为什么不哭?!我就要你哭,听她这么说觉得好好笑,她哭得更伤心了:你不要笑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最让孩子难受的并不是负面的情绪,而是无法获得共鸣产生连接,他们觉得你根本没理解他们的感受、体验。有时候对方不和你闹,不和你吵,反而让你更愤怒,就是这个原因,表面的平静大度之下是情感隔离和漠视。

当我们总是得不到精准的回应,找不到同频的感觉,就会渐渐放弃沟通的愿望。开头那位妈妈也在痛苦中反思儿子不愿意和自己聊天的原因,她问儿子:”是不是妈妈每次总是问你考试怎么样,你害怕了呀?“孩子点点头。

是啊,没有人喜欢被审讯的感觉

妹妹在哭,“是不是你欺负妹妹了?”

花瓶碎渣在地上,“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了?”
试卷答非所问,“是不是上课的时候根本就没听?!”
你以为自己明察秋毫,是很了解孩子的聪明父母,结果却错失了孩子与你交流的信心、意愿,以及主动面对错误的担当。对孩子来说,“反正你已经开骂了,我还说啥?
这些能宣泄情绪,高高在上的质问属于封闭式的提问,它们源自典型的立场性思维,你已经预先下了判断,对方回不回答并不重要,这些是为了指责,为了训斥,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早就知道了,我说的肯定没错。根本没有给对方回应的机会,把同频的通路彻底切断了。
放下自己这些先入为主的判断,真的非常不容易。因为问一个封闭问题能迅速确定答案,相比之下,去问:“刚才发生了什么?”需要在沟通中投入更多。和孩子聊半天,最后结果常常也跟我们估计的差不多,何必多费口舌。但是你看,当初不愿意抱着沟通的态度和孩子交流,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将来孩子也不给你说话的机会。
交流就像下棋,你来我往才有意思。孩子大多觉得和父母很难交流,没什么话说,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你来我往的同频过程,变成父母自说自话,价值输出,一出口就把天聊死了。
“妈,我给你讲个好玩的事儿。”
“复习好了吗?考不好看你还能好玩的起来!”
“爸,咱们下去踢球吧。”
“卷子做完了?”
“真不是我干的。”
“不是你还能是谁!”
………
将孩子真正当成一个平等的沟通对象,就需要使用孩子的语言。典型的理工男儿子,写作文的时候发出了灵魂拷问:“人怎么这么麻烦,为什么要有开心、高兴、愉快这么多词,不是意思差不多嘛,保留一个不就行了?
想到他最爱的乐高,我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形状的乐高,只有一个款式,你还会觉得有意思吗?”
“呃~”秒懂。
周末改作文,他写一个荒岛,我说一个也不是不行,但学了那么多量词,是不是有更贴切的呢?他对于“一个荒岛”,“一座荒岛”的区别不以为然,我跟他说:“你看盗版的乐高和正版的乐高,看起来也都差不多,但玩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就是正版做到了绝对的精准,每一块都能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而盗版呢,这里差一点,那里差一点,这些一点点的差异,最后就决定了你玩的体验。写作也是一样,要打磨你的用词,选择最合适的那个,这样你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我们习惯于改变对方,而不是了解对方。无论是让别人行为上遵照我们的规则,还是观念上认同我们的价值。你听我的就行,实在不听了才去探究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习惯于一争高下,权力斗争,缺少了好奇,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

我们常说保持连接,什么是连接?很简单,就是保持同频,情感的一致。心理咨询中,有时候,并不是药物、训练或者技能能治愈他人,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是你纵身一跃时,知道那个人肯定会在下面接住你。

总结一下,怎么才能让孩子愿意和我们交流?
1、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抱着审讯的姿态发问。
2、避免先入为主,而不是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确信事情就如自己判断的那样。去除评判之心地去了解,多去问孩子,保持你来我往的互动。
3、多观察孩子,使用孩子世界的语言,才能与他们同频连接。

改变从现在开始
家庭教育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