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父母很不愿意给孩子的东西,对学习却有这么大影响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养孩子常令人无所适从。因为我们会看见截然相反的现象:同样是满满的日程表,为什么有的孩子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孩子却开始厌学?同样是鸡娃,为什么有的家庭鸡的其乐融融,有的却鸡飞狗跳?

这其中的关键,是掌控感。

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谁感觉自己在掌控这些事。

吃货大快朵颐,但要是无法选择自己吃什么,甚至还要被逼着喂进去,想想就没胃口。

事实上,很多被喂饭的小孩子,胃口都不好,还经常把饭含在嘴里,既不,也不,这就是孩子在争取自己对食物的控制感


01

我曾经写过低年段可以陪孩子写作业(点击查看),也有父母疑惑怎么越陪状态越差?症结还在掌控感。

写作业时,父母就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只要稍有错误,他们立马指出来,结果娃高度紧张,脑子好像都钝了,本来半个小时能搞定的作业,要两个小时才完成。想象一下,总有一双严厉的眼睛在背后盯着你,是多么恐怖的体验。

孩子在这种状态中毫无掌控感可言,自然越来越被动,也很难持久保持好成绩。咨询中不少那些小学被严格监督,初中却极度厌学逆反的例子。在孩子的力量增强之后,必然会和父母争夺掌控权,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是人本能的愿望。

所以,要点并不在于陪不陪,而在于怎么陪。不在于孩子的学习任务重不重,而在于这任务是不是经过孩子认可的。始终要问孩子的问题是:“需要我吗?我能协助你做什么?”哪怕是督促,也要让孩子感觉,是在他们“授权”下的督促。(点击查看

02

再说说专注。

孩子原始的专注是伴随着好奇出现的,他们会专心地盯着一片树叶,一只蚂蚁,甚至墙上的黑点。这时候,他们是在与这些事物建立深度关系。其实能够投入学习,也是跟学习建立了深度关系。

但成人常是什么反应呢?“这有什么好看的”、“快走吧去那边玩”、“太脏了不要碰”、“动作快,抓紧时间”……

在孩子和专心在做的事情之间,强行插一脚,久而久之,这种专注力,就不在了

专注,是没有负担的掌控。

03

失去掌控力,人会觉得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这是大脑的特点决定的

匹兹堡大学一项关于动力的研究表明,哪怕是简单到无聊的猜数字游戏,只要实验者感觉自己能控制游戏,无论猜对猜错,他们的纹状体区域都会处于活跃状态,这个区域与人的情感和动机有关,尤其是期待、兴奋的情绪。

人在什么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有一个公式:最高的学习效率=15.87%

也就是85%你本来就会的+15%的新技巧。这熟悉的85%,会让你感觉自己掌控局面,此时大脑会变得兴奋,也就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做好这件事。

有个关于养老院的有趣研究,同样是住在养老院,为什么有的老年人容光焕发,而有的老年人体质和脑力却迅速衰退?答案还掌控感。

容光焕发的老人能对养老院里严格的时间表、固定的食谱等等死板的规定做出反抗。比如有的老人会违反养老院的规定,自己改变卧室的布置,自己把家具重新摆放位置。

这些小小的改动,让他们感觉自己能掌控生活。

04

给孩子掌控感很难吗?

对有些父母来说,真的很难。掌控能带给人安全感,力量感,觉得自己强大而安全,这感觉太有诱惑力了,所以父母想要死死地抓住这种感觉。

然而,总有一天,人会为自己超强的控制欲付出代价。“空心人”、自杀自残,厌学厌世,一个无法掌控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对这个世界有兴趣的,最后可能连活着,都变得没乐趣了。

怎么改变呢?

试着从那些小事开始,学会放手。

几个月的小婴儿啃自己的手,允许他们啃好了。喜欢光着脚满家跑,让他们跑去吧。给孩子布置了作业,允许他们从感兴趣的部分开始。报兴趣班,允许孩子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老师。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食物,允许他们在这些食物中“挑食”。允许孩子关上自己的房门,允许孩子不给我们看他们的日记……

2010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在《认知科学趋势》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对掌控力的需求是一种生理需求。做决定是一种证明自己拥有掌控力的方法,每一个选择,不管多么微不足道,都能强化我们的掌控力和自我效能感。

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他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人的自信心更强,能够更快地从挫折中走出来,相信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寿命往往比同辈人更长。

简而言之,养育一个有活力、有动力、有自信的孩子,要允许他们“我来”,让他们感觉“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