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人物系列之四——为什么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


改革者都在做什么


自古改革者多半没有好下场,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变法。因为他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打破社会结块,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重新分配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很好地解释了社会结块。最初的士族,或者为国家立国大功,或者在经济改革中抢占先机,他们第一轮的竞争是公平的,但后续利用各种裙带关系,提高竞争门槛,垄断了社会的上升通道,从公平转为不公平,形成了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现象——门阀士族,阶层固化,从此“寒门再难出贵子”。

一直到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再次打通了社会下层至社会上层的通道,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商鞅之所以被清算,从个人层面,是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了,从更深层次的层面,是他动了世族阶层的利益。商鞅变法废除了官爵世袭制,要获得爵位,只有上阵杀敌这一种途径,一个人头,一级爵位,赏罚分明,规则明确,在这种激励体制下,秦国变成一个强大的战争机器。

所以,那些靠世袭获得爵位的世族大家,能不清算商鞅吗?爵位背后是土地、房屋、税收优惠···是利益!动了人家饭碗,就得跟你拼命!

没有公平竞争,就没有社会发展,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市场”

改革是痛苦的,改革与改良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这势必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不论改革成败,通常改革者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张居正与万历


改革者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取得当权者的支持,在这点上,张居正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因为他是皇帝的老师。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居正最后被清算,也是因为得罪了万历。

万历,在我看来,是个叛逆的孩子,他并不愚钝,相反聪明、敏感,自尊心强。幼主即位,依靠顾命大臣是无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希望还政于己。康熙与鳌拜,顺治与多尔衮,历史反复的上演。

开始清算张居正的前几年,万历还十分勤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当万历因为立储的事情再次跟大臣发生冲突,他彻底变了,他不再斗争了,几十年不上朝。他发现即使张居正死了,他还是不能为所欲为,挡在他前面的,其实不是张居正,而是整个文官集团!

从此,万历不上朝,开启了三十年怠政的历史谜团,黄仁宇先生更是直接指出,明亡于万历,亡于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就是万历开始不上朝的年份。

这种不上朝,本质上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是一种无声的对抗。

明朝还真是奇葩,两任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万历和嘉靖,偏偏不上朝,皇帝不决策,国家能正常运转吗?而朱元璋又恰恰把很多权力收归皇帝,废除丞相,明朝的皇帝如果不作为,对国家的伤害极大。


结局


张居正是幸运的,他是累死在工作岗位的,如果寿命像徐阶一样长,恐怕生前就被清算。吴起被杀,商鞅被车裂,主父偃被诛九族,谭嗣同舍身取义,自古改革都流血。

但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这才是改革者的信仰。

不说改革,就说平凡的我和你,改革和做事一样,做得多,错得多,受攻击的多。但作者坚信一句话,做事的人,一定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暴露出软肋,但也一定会获得铠甲。

有感兴趣的故事欢迎留言给作者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