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昭帝-汉宣帝(上篇):权臣霍光的高光时刻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崩逝,刘贺继位,是为汉废帝

仅27天,汉废帝刘贺被废。

汉废帝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同年,刘询继位,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是西汉历史上的贤君,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孝宣中兴”。

但自汉昭帝开始,权臣当道,皇权旁落,昭帝与废帝均沦为傀儡,实际执政者是权臣霍光。

但霍光既是权臣,也是能臣。

在霍光主政之下,逐渐扫除武帝晚年的弊政,政令得当,与民休息,鼓励经济,与汉宣帝朝的中兴,合称“昭宣之治”。


辅政大臣


汉武帝临终,因为幼子刘弗陵年幼,不具备执政能力,汉武帝钦定了四位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幼主刘弗陵。

第二年,金日磾病死,辅政大臣只剩三位。

这是辅政大臣的权力结构,也是权力斗争的基本盘。


皇族之中,影响政局者尚有两位。

一位是刘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唯一在世的汉武帝女儿。

一位是燕王刘旦,刘弗陵的哥哥,当年因谋储位,被汉武帝打压,与刘弗陵有潜在的冲突。

辅政前四五年,几位辅政大臣尚能和平共处,但逐渐裂痕显现。


辅政大臣之间本身也是姻亲关系,联姻是一种常用的政治筹码。

霍光和上官桀是儿女亲家,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

所以,上官安是霍光的女婿。

上官安的女儿,历史上著名的上官皇后,祖父是辅政大臣上官桀,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

这样的女孩,从小带着光环出身。

最初上官安想让女儿成为皇后,找到岳父霍光商量。

霍光觉得外孙女太小,只有五岁,所以没有同意。

上官安在自家人面前吃了闭门羹,改走鄂邑公主的门路。

西汉年间,皇帝的姐姐,很喜欢插手皇帝的后宫之事。

汉景帝姐姐长公主刘嫖,多次献美人给弟弟,插手立储之事。

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连献卫子夫和李夫人两位宠妃。

刘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同样醉心于后宫之事。

公主如此喜欢插手后宫之事,其实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这是皇权内部之间的联合和巩固。

上官安找到了鄂邑公主的男宠丁外人,通过丁外人帮忙,鄂邑公主安排上官安的女儿入宫,一番运作,成为皇后。

运作成功之后,上官家与鄂邑公主形成政治联盟,上官势力抬头,开始与霍氏分庭抗礼。


假太子案


汉昭帝始元五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一莫名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来到玄武门前,自称是前朝太子刘据。

就是前文所说,在巫蛊之祸中自缢身亡的太子刘据。

消息一下轰动京城。

皇帝下令,其实是霍光下令:

丞相、御史、局级以上干部都到玄武门辨认真伪,百姓数万人围观。

众目睽睽之下,重臣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敢说出男子的真伪。

最后京兆尹隽不疑来到现场,二话不说,把假冒太子的人带走。

(京兆尹是古代治理京畿地区的官员)

最终经过审讯,此人就是一算卦的江湖术士,为求富贵,假冒太子。

最后腰斩于市。

此事十分蹊跷。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是假太子,但就是没人敢说出来。

前文讲过,太子刘据死于九年前,因巫蛊之祸,几乎满门罹难。

太子遇难时已38岁,生前帮助汉武帝料理政事,与朝中大臣交往甚密,见过太子的不在少数。

太子上吊自杀,留有全尸,面貌无损,不难辨认。

而且以汉武帝之雄猜,得知太子死讯,必然要派熟悉的大臣宦官细心验看尸体,根本不可能存在本人逃脱,冒名顶替的情形。

退一万步说,就算刘据当年金蝉脱壳,那也必然隐姓埋名。

即使过了九年,得知外戚霍光秉政,想借机重夺皇位,以刘据之政治阅历,一定是先派人暗中联络霍光,探听虚实,谋定后动。

像这样跳梁小丑一般直接蹦到大庭广众之下,除非刘据的精神出问题了。

问题不在于太子真假,在于霍光及重臣的态度。

假冒之事太容易看穿,一眼便知。

但居然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

霍光的表现也非常奇怪。

霍光明知太子已死,居然故意安排朝廷大臣去验明真伪,明知故问,用意何在。

凡史书中记录此类奇奇怪怪的事,背后一定大有原因。

(冰山之下藏有真相


霍光是有意安排满朝文武都去检验,以此看朝廷大臣的态度。

当时辅政大臣之间已产生嫌隙,尤其是权力核心的霍光和上官桀。

霍光起家于外戚,根基在卫氏家族,幸运的是在巫蛊之祸中没有受到牵连。

上官桀起家于武帝近侍,以忠诚获得亲信。

所以二人一个是外戚,一个是近臣。

一个跟巫蛊之祸有关联,一个没有关联。

当年的巫蛊之祸,虽然武帝后来清算了诬陷太子的人,但对于太子和皇后没有正式平反。

虽然太子党和反对派都已尸山血海,但案件最终没有定性。

到了昭帝朝,由于霍光和太子派的关系千丝万缕,巫蛊案以及卫氏家族的问题,基本上成为一个很微妙的政治禁区。

借此敏感事件,霍光正好试探朝中大臣对自己的态度。

判断是否有人借机跳出来煽风点火,借机向上官氏投诚,或者处理态度不符合自己的期望。

就像秦朝的赵高指鹿为马,不是为了欺骗胡亥,而是为了观察朝廷大臣的态度。

看朝廷大臣是否明知是假,仍说是真。

投石问路。

霍光权术之高。

群臣当然知道霍光在背后目光灼灼,大家在政治领域沉浮多年,早已学会韬光养晦的本领,所以集体失声。

一帮聪明人酝酿了这出闹剧。

但凡表象离奇,背后一定有底层的利益逻辑。

史书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记载: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汉书隽不疑传》

右将军是王莽(和篡汉的王莽同名),此人正是霍光一派力量。

这次大型认亲现场,有武装列队护驾,霍光早已作好安排,但凡跳出来的,当场拿下。

霍光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群臣在自己未表态前,全都噤若寒蝉,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权威。

最后霍光派了两个毫无瓜葛的新干部,京兆尹隽不疑和廷尉王平,迅速抓人、审讯、处死,了结此案。

连人犯名字都懒得搞清楚,也没有像其他案件一样大肆株连。

处理结果十分潦草。

因为事件本身根本不值一提,重要的是朝臣的态度。


大权独揽


假太子案件已经看清楚朝中重臣的态度,霍光可以放心动手了。

群臣当然也看到了霍光的手段,更加小心谨慎。

假太子案之后的两年,霍光将反对派一网打尽。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所以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罪恶滔天的帝国主义狗腿子,上官桀和上官安父子,勾结恶贯满盈的罪恶之徒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及其情夫等人,一贯在落满灰尘的阴暗角落,邪恶密谋,妄图诋毁人民的英雄,社稷的栋梁,大将军霍光同志

更加可恶的是,他们还阴谋颠覆伟大光辉的大汉王朝,篡夺帝位,伤害无比敬爱的红太阳刘弗陵同志

我们星球的卫士、天赐大将军、仁德捍天下的绝世伟人——霍光同志,在无比敬爱的伟大领袖刘弗陵同志的英明指导下,在一群富有正义感的官员帮助下,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铲除无耻的反革命分子妄图制造的叛乱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场惨烈的权力斗争,谈不上谁正义。

成王败寇而已。

史书记载小皇帝以十四岁的年纪,识天下大义,明断是非,力挺霍光,未免有事后粉饰的痕迹。

斗争过程也非常值得分析。

虽然一方只有霍光,另一方囊括了藩王、重臣、外戚等众多势力,但只是乌合之众而已。

反对派连自己的核心革命思想都不统一。

上官桀想废掉皇帝,立刘旦为皇帝,自己称王。

上官安却想把刘旦先杀掉,然后废掉皇帝,拥立父亲上官桀当皇帝。

不能不说,这些想法都非常离谱。

上官桀近臣出身,没有根基,自己做异姓王,已然是异想天开。

因为自诸吕灭后,汉朝就没有异姓王了,倒行逆施,舆论压力极大。

上官安想把父亲推上皇位,更是惊世骇俗,历史上权臣取而代之的,又有几个成功案例。

这对父子宦海沉浮半生,想必不会如此幼稚,史书捧出这些离谱的反动思想,很大可能是刻意抹黑上官父子,增强平叛正义性。

霍光出手即决绝,一举全灭反对派,片甲不留,只留下自己的外孙女,年仅八岁的上官皇后。

从此大权独揽,唯我独尊。

霍光铲除反对势力后,那位义正词严、据理力争、明断是非的汉昭帝又消失了,变成一个嗯啊这是的无知少年。

不但朝堂之上,是霍光爷爷做主,连后宫生活,也是霍光爷爷做主。

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后汉书外戚传》

为了让皇后产子,霍光希望刘弗陵只能宠幸皇后,其他女人都被封印。

结果是终汉昭帝一生,也没留下任何子嗣。

毕竟汉昭帝死时二十一岁,上官皇后年仅十五岁,真是难为俩孩子了。

霍光机关算尽,终不如天算。

上官皇后没有生下儿子,霍光不能拥立自己的重孙为皇帝,让霍氏千秋万代,如意算盘尽失。

立储的难题又抛给霍光,霍光会如何设计,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

我们下篇再见。



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