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武帝-汉明帝(下篇):何谓顶级政治家?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刘秀是中国的顶级政治家,不仅可以兼顾江山与功臣利益,而且在两位亲密爱人郭圣通与阴丽华之间,也基本做到了平衡。

达到这样的功业水平,靠的不仅是恩义,更有智慧、谋略与韬略。


废立皇后


两宫之争,不仅仅局限于后宫,亦会牵连到整个朝局。

前文说过,在统一天下过程中,刘秀对豪族势力有所抑制,对寒门势力有意扶持,达到平衡控制的效果。

统一天下之后,用和平手段把功臣大将们的兵权解除,功臣集团也全部颐养天年。

除了少量打天下时期的功臣,如邓禹、李通等还参与朝政,朝政主要交予新崛起的文官集团。

刘秀非常勤政,架空三公,设立尚书台,皇帝本人直接管理尚书台,中央集权愈加强化。

但皇权再强,党内不可能没有派系。

新的文官集团上台后,逐渐又分出了阵营。

以刘秀老家南阳、颍川起家的官员,追随刘秀最早,形成南阳派。

在陇西之地归附的马援、窦融为首的官员,形成陇西派。

两派势力,与两宫势力相结合,在朝堂上俨然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阴丽华是南阳豪族,南阳派天然会围绕在阴氏周围。

郭圣通是河北豪族,本身属于河北派,但由于刘杨、彭宠反叛,河北派在统一之后逐渐式微,陇西派崛起后为了寻求政治靠山,便与郭氏相联合。

平定天下过程中,南阳派无论是数量,还是权位,都处于核心位置。

建武十一年,郭伋面见刘秀时,即提出选天下贤士为官,不宜专用南阳人。

刘秀当然也知道南阳一派如果持续做大,将难以辖制。

所以在平定天下后,有意识扶持陇西派成长,用来制衡南阳派。

张湛、郑兴、郭伋、杜林等文臣进入权力中枢,而马援、窦融则作为军事将领。

由于阴氏家族天然就属于南阳派,陇西派自然而然就要支持皇后郭圣通、太子刘强。

因此刘秀动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之后,两宫之争逐渐延伸至朝廷中两派之争。

建武十五年开始的度田,作为刘秀打击豪强势力的手段,引起了朝野的轩然大波。

度田三年,豪族反抗,盗贼四起,州郡动乱。

皇后母仪天下,太子国之储君。

天下动荡,自然可以归咎于皇后、太子失德。

建武十七年,发生了一件事。

阴丽华第四子,临淮公刘衡,年幼夭折,这件事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衡之死,是自然夭折,还是事出有因,已无可考证。

但当年十月,刘秀下诏废除郭圣通皇后,诏书中,说皇后“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有吕、霍之风”等严厉字眼。

吕即吕雉,霍即霍成君。

吕雉残害皇子后妃,霍成君意图毒死宣宗的太子。

结合诏书中的表达,可以推断,临淮公刘衡之死,刘秀认为郭圣通有重大责任,甚至就是郭圣通直接害死的刘衡。

这是一篇虎狼之词。

其实郭圣通自从建武九年失宠之后,除了发发牢骚抱怨抱怨,没有任何一件实迹,可以证明其有违背妇德之举。

可害死皇子事关重大,如果真是郭圣通下手,为何不详查,为何不明言,为何没有任何旁证?

一纸诏书,废除郭圣通,立阴丽华为皇后。


满朝无声,沉默即是抗议。

太子太傅张湛,称病不朝。

刘秀强行起用他,他来到朝堂之上,当场小便失禁,说明自己不能再为朝廷效力。

刘秀不得已只好作罢。

窦融也多次辞让爵位,直到多年以后才重新起用。

后世之人评价,也多对郭圣通的遭遇扼腕叹息。

更有明朝李贽这种愤青,将矛头直指阴丽华,暗示是阴丽华为夺皇后之位,自伤其子,嫁祸给郭圣通,如唐代武则天故事。

皇后被废,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刘强自母亲被废,数次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刘秀权衡了两年,终于点头同意。

建武十九年,刘强被废,刘阳被立为太子,改名刘庄。


政治手腕


废立了皇后,废立了太子,刘秀夙愿已了。

但刘秀担心,一旦自己有什么不测,太子刘庄能否顺利继位,郭氏母子会不会反扑,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

即使郭氏母子认命,陇西派又岂会罢手?

在政治领域沉浮多年的刘秀,知道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临死前刘秀一定要将一切不可控因素,消灭在襁褓之中,保证交班万无一失。

首先是大封郭氏。

废太子刘强,封东海王,就是刘庄原来的封号,相当于兄弟对调。

封给刘强的封地,达到二十九县,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比如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封高密侯,封地只有四县。

郭圣通的其余儿子也都封王,郭圣通随次子中山王刘辅,封为中山王太后,以两郡之地作为奉养。

郭圣通的兄弟、外戚,一门封四侯。

这是刘秀用高规格的赏赐,来弥补对郭圣通及太子的亏欠,同时也安抚郭氏一族的情绪。

几年后阴氏一族的重要人物,阴丽华的二弟,阴兴去世。

大哥阴识年迈,三弟阴就刚愎自用,阴丽华又基本是个政治小白兔,刘秀又感到阴氏一族势力渐衰,嗅到一丝危机的味道。

于是刘秀开始重用两位女婿,舞阴长公主驸马梁松,涅阳公主驸马窦固。

这也是巩固太子、皇后势力的一种手段。

但不论刘秀如何安排,如何平衡,毕竟是利益之争,不是所有人都能各安其位,仍有人觊觎大位。

反而是两位当事人刘强、刘庄,都颇有大哥风范,既然天命已定,再无窥伺之心。

颇有王者之风。

但其他的皇子们,此时虽然都封了王,但没有就藩,都在京城,是一股不小的威胁势力。

诸王们搞起了军备竞赛,纷纷结交宾客,合纵连横,伺机而起。

宾客中亦不乏王莽后代、更始帝后代之类的政治敏感人物。

刘秀当然深知其中之弊,当朝之士也能窥探到其中蕴含的危机。

但刘秀一直保持隐忍,等待时机。

最后一击来自建武二十八年,六月,郭圣通去世。

刘秀突然发难,下令大肆收捕诸王宾客,死者数千,牵连上万。

连中山王刘辅都被关到诏狱三天作为惩戒。

两个月后,刘秀下令,郭圣通所生的四个儿子(除了幼子刘焉),以及庶子刘英,全部就藩,远离京城。

阴丽华所生的五个儿子,全部留在京城,这也体现了刘秀维护皇后和太子的决心。

宾客事件是极为罕见的,是刘秀对内的一次雷霆重击。

经过这一击,基本断绝了诸皇子与朝臣的联络,为太子顺利继位扫平了障碍。

但基本也保全了郭氏一族的尊贵和待遇,未酿成前朝巫蛊之祸般的惨痛,在权力交接的领域已属难得。


明章之治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崩逝,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但刘秀尸骨未寒,各路皇子又蠢蠢欲动。

首先坐不住的是汉明帝的同母(阴丽华所生)弟弟刘荆,直接写信给前太子刘强,让他起兵夺取天下。

刘强吓呆,把刘荆的信直接上交皇帝。

刘荆最终畏罪自杀身亡。

庶子刘英在封地也广结宾客,准备谋反。

被燕广告发后,刘英被流放,畏罪自杀。

此事兴起大狱,株连甚广。

郭圣通的两个儿子,刘康和刘延也在封地结交宾客,图谋不轨。

汉明帝没有杀他们,削减了封地作为惩处。

汉明帝及阴丽华,对于郭圣通的五个儿子,以及郭氏一族,总体还是比较宽仁的,这也遵循了刘秀的遗愿。

汉明帝继位后,非常勤政,坚持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

明帝及后续章帝一朝,出现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按经济史观分析,只要保持政权稳定,执政不过于严苛,不好大喜功,在王朝初建的几十年内,都会出现人口增殖、政治清明、生产繁荣的盛世。

不论是文景之治,还是明章之治,都是历史的自然规律。

这是历史的规定性。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