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明帝-汉章帝:千古贤后明德马皇后的人设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崩逝,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

东汉开国三位皇帝都是贤君。

其治理之下,分别被史家称为“光武中兴”、“明章之治”。

这三代帝王的传承,历来也为史家所称颂,其后宫连续出现两位名垂青史的贤后,分别是光武帝的光烈皇后阴丽华,汉明帝的明德皇后马皇后

当然,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也可称贤后。

朝政清明,后宫之母贤德,帝位传承平稳有序,共同缔造了长达五十年的盛世。


永平二年


永平二年是汉明帝刘庄继位的第三年,皇太后阴丽华坐镇后宫。

这位皇太后,已经五十五岁。

自从十九岁嫁给真命天子刘秀,只有两年夫妻分离的日子,然后就是一生相随。

阴丽华可谓一生顺遂,回首过往,放眼当下,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

刘秀对她的宠爱,无以复加。

十多年的时间,连续生了四个女儿、五个儿子。

最小的女儿出生时,阴丽华可能已经年过三十五岁。

在那个年代,三十五岁已经是妥妥的中老年妇女了。毕竟,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三十多岁。

尤其是皇室,后宫佳丽三千,很多后宫中的女儿,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一面,能承恩几年,生一儿半女已实属难得。

何况是连续受宠十五年以上,生近十个儿女。

阴丽华开始的时候还不是皇后,儿子也不是太子。

但是自己没操心,没费劲,老公一通骚操作,就搞定了废长立幼这件难于登天的事。

自己成了皇后,儿子刘庄成了太子。

后面十几年的皇后生涯,虽然仍有觊觎太子位的人,但老公如擎天之柱,根本不用自己费心,牛鬼蛇神一扫而空。

刘秀去世,阴丽华五十二岁,她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和老公相守超过三十年。

长子顺利继位,自己荣升皇太后。

女人做到这份上,功德圆满矣。

永平二年,刘庄已经生养了至少五个儿子,还有至少五个女儿。

加上其他儿子和女儿及他们的后代,阴丽华老太太已经儿孙满堂。

但这位一生顺遂的天选之女,这一年也遇到水逆之年。

首先是自己的兄弟。

阴丽华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

长兄阴识,二弟阴兴,三弟阴就。

由于刘秀专宠阴丽华,这三位国舅爷,光武朝也都受到很高的封赏和信任。

三兄弟中,最有出息的是二弟阴兴,但天不与寿,不到四十岁早早就去世了。

大哥阴识品德高洁,是阴氏家族中的大家长,就在永平二年这一年,年近六旬的阴识病故。

硕果仅存的三弟阴就,年轻时极为不着调,仗着是皇亲国戚,坑蒙拐骗,声誉极差。

生了个儿子阴丰,刘秀当年为了亲上加亲,就把阴丽华生的小女儿郦邑公主嫁给了阴丰。

结果这一对皇族夫妻,一个好色暴躁,一个娇妒傲慢,烈火干柴相遇,终于燃烧出大火。

小两口一如往常大吵大闹,郦邑公主大叫:有种你就来啊,你敢把我怎么样?

阴丰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怎么着,狂怒之下一刀就捅死了郦邑公主。

汉明帝刚刚继位不久,新皇上任三把火,正准备拿这些骄纵的外戚开刀立威。

听说此事顿时火冒三丈,不管阴丰是自己的表弟,阴就是自己的舅舅,立刻下令处斩阴丰,同时勒令阴就夫妇自杀。

明帝为妹妹报了仇,这事阴丽华是什么意见史书未载。

但亲外甥杀了亲女儿,亲儿子又逼死了弟弟一家,手心手背都是肉

阴丰两口子也没留下一儿半女,这么一下,阴家老三这一支就绝后了。

对慈祥的阴丽华老太太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二个不省心的是三儿子刘荆。

刘秀刚死,葬礼上刘荆就哭的装模作样,倍受指摘。

明帝刘庄继位,废太子刘强一点怨言没有,反而是刘荆先跳出来。

他是阴丽华的儿子,却给刘强写了封信,劝刘强起兵造亲哥哥的反。

刘强吓得赶紧上交了信件,明帝刘庄气得鼻子都歪了,但考虑到母亲,没有动手制裁,只是令人严加看管。

过了一年,刘荆又勾结术士,趁西羌叛乱,准备谋反。

但明帝及早发现,又放了他一马,把他改封为广陵王。

后面刘荆一直不消停,持续花样作死,越闹越大,最终阴丽华去世后,保护伞没了,事发自杀身亡。

阴丽华虽然是千古贤后,这一年小女儿郦邑公主被杀,弟弟一家殉葬,儿子刘荆花样作死,晚年也有不少烦恼。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永平三年


总算熬过了水逆的永平二年,来到永平三年。

皇太后阴丽华忽然发现,当了皇帝的大儿子刘庄也不省心。

刘庄性格暴躁,对臣下很苛酷,这点和父亲刘秀大不相同。

刘秀虽然也深谙帝王术,御下有方,但总体采用“柔道”治国,颇得人望。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阴丽华的大儿子刘庄,性格暴躁偏狭;

二儿子刘苍,敦厚贤德;

三儿子刘荆,顽劣轻浮。

刘庄还没有立皇后,这也是皇太后心中一块心病。

这一年,刘庄已三十三岁,嫔妃众多,至少生育了五个儿子。

阴丽华中意的皇后人选,是马贵人,即后世大名鼎鼎的明德马皇后,时年二十二岁。

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年少聪慧。

马援战功赫赫,死于攻打岭南的军中,又被当时的外戚梁松、窦固等人诬陷,因此死后被刘秀剥夺了所有荣誉。

英雄尸身运回,都不敢正式安葬,只草草埋葬了事。

后虽经多人求情,刘秀开恩才让马援得以安葬,但仍未给他平反。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后汉书马援传》

立下“马革裹尸”之志的英雄,一生戎马,死后却无法安葬,可谓光武朝一大冤案。

马援蒙冤而死,妻子因悲痛而精神恍惚。

小女儿马氏年方十岁,却撑起家中重担,料理家事,管理下人,处理事务,如成人一般,得到了众人的赞叹。

当然,马氏尚有若干个哥哥姐姐,因此这一段少女掌家事,是不是马氏独自完成,还是兄弟姐妹一起,有待商榷。

因为纵然父母出事,也没有让最小的女儿独自掌家事,哥哥姐姐们都闲着的道理。

可能也是后世为了标榜明德皇后之贤,所以将美誉集于一身。

十三岁时,马氏和她的两位姐姐都被送入宫中,马氏分配到太子宫。

史书中记载,马氏进宫后,得到太子刘庄的宠爱。

但真实未必如此,史书怎么记载都可以,但身体是诚实的,马氏一直未生育子女,但刘庄其他嫔妃接连生了一堆儿女。

这其中包括马氏姐姐的女儿贾氏,也给刘庄生下一个儿子,五皇子刘炟。

同时,马氏还有另一位或者两位外甥女,也姓贾,也都选入太子宫。

马氏虽然和刘庄没有生下儿子,但是她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情商极高。

马氏侍奉婆婆阴丽华,礼敬备至,宫内上下关系打点的也非常好。

虽然马氏未必得宠,但她自己年纪轻轻,不往自己身上多使劲,反而担心丈夫子嗣稀少,还推荐若干女孩儿给丈夫享用。

即使是马氏感觉自己不能生育,毕竟还年轻,求医问药也好,求神拜佛也好,没必要直接自暴自弃。

况且刘庄的生育能力很强,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十一个女儿,根本不存在子嗣稀少。

汉明帝即位,贾氏的孩子刘炟两岁。

阴丽华和汉明帝做主,把这个孩子交给马氏抚养,马氏尽心尽力抚养刘炟,操劳程度比亲儿子还亲。

这一家人,婆婆,老公,媳妇,都贤德亲爱的令人发指。

永平三年春,准备册封皇后和太子。

这时,汉明帝刘庄不表态,皇太后阴丽华发话:“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

于是立马氏为皇后,史称明德马皇后。

年仅五岁的养子刘炟立为皇太子。

马氏就这样登上皇后之位了,没有皇帝的宠爱,没有儿子。

刘炟也非常幸运,他本身是第五个皇子,前面还有四个哥哥。

刘炟也不是嫡子,只是皇后的养子,其亲生母亲是个贵人。


刘庄疑云


刘庄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生圆满。

我是刘庄,天选之子。

我父亲是光芒万丈的一代贤君,汉光武帝刘秀。

我的母亲是光芒万丈的一代贤后,光烈皇后阴丽华。

我的妻子是光芒万丈的二代贤后,明德马皇后。

我的儿子刘炟,将来也是一代贤君汉章帝。

三个红太阳围绕着我,我从出生就获得父母的双重宠爱,后面被立为太子,到登上帝位,自己一点心都不用操,父母全部包办了。

我选择谁做正妻,也不用操心,母亲一手包办了。

我选择谁做太子,也不用操心,母亲和妻子两代贤后包办了。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

纵观以上立皇后太子的过程,这里面似乎有个精心谋划的局。

做局者是阴丽华和马氏。

马氏以极高的情商和手腕,拿下婆婆、丈夫、宫里其他人的支持,核心是婆婆。

她自己未必受到宠爱,还没有儿子加持。

立皇后时,皇帝不表态,靠皇太后一锤定音。

史书特意点出皇帝不表态,其实就已经是表态了。

我们也能看出,阴丽华母子之间,也不是绝对的母慈子孝,也有对于控制权的争夺。

阴丽华为了控制儿子,跟马氏一起做了局,导致马氏成为皇后,刘炟成为太子,这未必是刘庄的心意。

刘庄处置阴就、阴丰一家,手段狠辣,丝毫没给太后留面子。

这个局里,最无力的就是明帝刘庄了。

刘庄已经三十三岁了,早已成人,早已亲政,也有十余个儿女了。

但在立皇后、立太子这件大事上,仍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父亲在时,只敢做个小绵羊。

父亲走后,母亲说了算。

好不容易快把母亲熬走了,身边又安排了一个更加贤德、没有任何缺点的老婆。

老婆的智商情商都比自己高,这辈子恐怕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个老婆还有个更加恐怖的爱好,编写历史,就是写自己老公的起居注。

这真是从头管到脚,还没有半点还手余地。

现在似乎能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的刘庄偏执暴躁。

一个人生如此圆满的人,不应该形成偏激型的人格。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波澜不惊


刘炟当了十五年太子,可谓波澜不惊,没有出现过废立太子之险。

永平七年,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

与光武帝刘秀合葬于原陵,这一对挚爱楷模,功德圆满。

再过三年,那个一再作妖的弟弟刘荆,因祭祀时诅咒,被奏请处刑,刘荆自杀。

之前一直未处置刘荆,也是因为阴丽华还在世,所以汉明帝有意纵容,保护伞一去世,就不能再忍了。

马皇后自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堪称道德典范。

比如极为简朴,只穿粗布衣袍,被后宫嫔妃赞叹。

不喜游乐,所以汉明帝凡是出游娱乐都不带着她。

积极参政,辅助汉明帝决策,分析多切中肯綮。

心怀恻隐,楚王刘英谋反案牵扯广泛,马皇后多有谏言,明帝宽宥了很多人。

公正无私,不曾为自家的私事求过皇帝。

可以看出,汉明帝一生的确是非常尊重、信任马皇后的,其道德完美无瑕,又颇能襄助政事。

但只要是寻找快乐的事,比如出游玩乐,比如生孩子,二人都没有在一起。

所以从情感上,皇帝对皇后是疏远的。

甚至我会感觉,汉明帝惧内。

毕竟老婆城府颇深,而且还挑不出一丝一毫的瑕疵。

这日子过的,心好累。



生母之哀


明帝崩逝后刘炟顺利继位,成为汉章帝。

汉章帝二十岁继位,马皇后升级为皇太后。

汉章帝和汉明帝不同,忠厚仁义,对待亲族非常友好。

想封诸位舅舅,就是马太后的兄弟们为侯,马太后坚决推辞。

刘炟再三想封舅舅,马太后再三阻止。

从章帝继位到马太后去世的四年间,母子二人就是为这件事反复拉锯,直到太后去世。

但汉章帝对于自己的生母贾氏,则一直没有任何封赏,这恐怕也是感觉到太后巨大而无形的压力。

四年后,一代贤后马太后崩逝,与汉明帝合葬在显节陵。

章帝终于可以出手赏赐生母贾贵人。

“乃策书加贵人王赤绶,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斤,钱二千万。”

——《后汉书皇后纪》

但章帝始终没有将生母立为皇太后,仍保持了对马太后的尊崇。

明德马皇后还有一项成就,就是编写史书。

为汉明帝编写了《显宗起居注》,开创了起居注这一新的史书体例。

但细思之下,皇后为皇帝撰写起居注,极为恐怖。

尤其以明德马皇后这样执守道德近乎洁癖的人,记载皇帝言行,是否能做到秉笔直书,不隐恶扬善,也隐隐堪忧。

夫唱妇随,皇帝起居注,也难免会记录到皇后言行,自己给自己写史书,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后世千古一帝唐太宗,忍不住想看看自己的起居注,被周围一帮贤相痛斥一番。

但他贼心不死,终于还是强行看了,然后还要求改写,留下一片骂名。

我们后面看到史书中李建成、李元吉的反面形象,大致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对于自编起居注的明德马皇后,史书中其超越人性的贤德,究竟是怎么回事,不难理解。


明章之治


章帝刘炟,比其父刘庄幸运。

二十岁继位,四年后马太后去世,章帝便迎来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得益于祖、父两辈的励精图治,此时天下太平,正是一个王朝最具青春活力的时光。

明章两朝,最为人称道的,是文化方面的弘扬,也是盛世最好的注脚。

首先是佛教的传入。

佛教在西汉年代应该就已经传入中原,但官方明确记载,则出现在汉明帝时期。

根据佛教典籍《四十二章经》记载,明帝派使者赴天竺求取佛经,并在洛阳建筑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以供奉佛经。

此事未见记载于后汉书等中国史籍,只见于佛教典籍,是否确有其事,尚有争论。

但明帝的弟弟,楚王刘英,其崇信佛教,则是明确记载于正史。

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到了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已经进入朝廷中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发展之重要里程碑。

自此之后,佛教思想逐渐与中国自身生发的儒、道两宗思想,既分化延展,又交汇融合,形成近代以前中国之思想渊薮。

其次是崇儒。

明帝、章帝两代都尊儒、崇儒,进一步巩固了儒学在官方意识形态方面的核心地位。

章帝建初四年,在洛阳举办盛大的白虎观会议。

这次会议继承西汉宣帝朝石渠阁会议之志,进一步弘扬了儒学,几乎使儒学成为神学及国家宗教。

会后由史臣班固奉旨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白虎通义》四卷,《白虎通义》刊布于世,成为官方钦定的意识形态“红宝书”。

第三是史学。

说到班固,不得不提到其所创作的史学巨著《汉书》。

《汉书》是在章帝末年成稿,是班氏家族共同心血,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三位史学大家共同创作完成。

当然,主要贡献还是班固。

顺便提一句,班固的弟弟班超,也是顶级强人,在明帝、章帝朝出使西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西域诸部宾服,建立西域都护府。

但《汉书》不同于《史记》,《史记》是私撰史书,《汉书》则属于半官半私之作。

班固本身也想仿照太史公,把《汉书》写成私撰史书。

但被人告发“私修国史”,明帝将班固逮捕下狱,几乎被处死。

弟弟班超拼命相救,最后班固被官方招安。

《汉书》由私撰史书,变为受诏修史。

由私转官,获得的资源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推动了《汉书》的顺利完成。

但反过来,也使得《汉书》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掌控。

从《史记》面世的曲折遭遇,到《汉书》作者身份的变化,到明德马皇后首创《起居注》这种体例,我们可以看出,官方对于史书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强。

正史的真实性、趣味性、人性,都在逐步下降,而正统性、工具性、官性,都在逐步增加。

官修史书的惯例,亦成就了一部煌煌二十四史,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备连贯、完整、精细历史记录的文明。

但也因为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对于正史的牢牢掌控,使得正史越来越成为统治工具,而越来离历史真实越远。

毛主席曾说: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

对我们爱好历史的人而言,又爱又恨。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