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女人(九)︱史学家皇后—汉明德马皇后

 龙叔文馆 2017-09-15

前面一篇咱们撩了撩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和他的结发妻子光烈皇后阴丽华,这一篇咱们继续东汉的女人,就来撩一撩阴丽华的儿媳妇,汉明帝刘庄的皇后明德皇后马氏。


01.
父亲早逝,幼年当家

马皇后名字不详,史书无载,但她的家族可是赫赫有名。她爹是光武帝的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要是您对马援这个名字不熟悉,那有句成语“马革裹尸”您是不是更熟悉点儿呢?马援就是这个成语的所有者。另外马援还有一篇传世的文章《诫兄子严敦书》,“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从这篇文章来的。
 
马援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文学修养也非常高,因此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马氏幼时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汉书》说她“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马氏从小就是一个谦逊懂礼的女孩子,知进退,温柔贤惠。
 
不过,家道不幸,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她爹马援讨伐岭南叛军,病死在军中。偏巧监军梁松和黄门侍郎窦固和马援有仇,借机诬陷马援。光武帝刘秀大怒,不仅剥夺了马援的新息侯爵位,而且不准他入葬。后来经过马援的夫人多次上书伸冤,马援才最终得以入葬。刘秀是个非常仁慈大度的君主,他的功臣们都获得了善终,唯独马援,即便死后还是受到了这样的冷遇,看来梁松和窦固煽风点火真的是搔到了刘秀的痛处。
 
马援一死,家里只剩下孤儿寡母。马氏的亲妈蔺夫人是马援的继室,生有三女一男,马氏是最小的孩子。马援的前妻生有三个儿子和几个女儿,这个时候都比较大了,该出嫁的出嫁,成亲的成亲,应该已经分家另过了。屋漏偏逢连阴雨,马氏的亲哥哥马客卿没过多久也死了,她的母亲蔺夫人悲伤过度,得了精神病,每天恍恍惚惚的,不能操持家务。年仅十岁的马氏承担起了家庭重担,“敕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

年幼的马氏,俨然一个大人的样子,指挥仆役,治理家务,完全已经是个居家主妇的样子了,环境逼着这个小姑娘迅速成熟起来。


02.
备受欺凌,无奈入宫
由于马援死后被夺爵,虽然没有明诏说马援有罪,但明摆着的事儿,马家是一种不光彩的存在,况且孤儿寡母,没后台,好欺负,一些达官贵人就欺凌马家。
 
马氏的堂兄马严(就是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的马严)目睹这一切,不胜悲愤,可又有什么办法呢?马援的儿子们也都没有出仕,还没有力量振兴马家,而且马援的不光彩定论肯定对马家日后是个包袱,他的儿子们也很难通过正常仕途渠道重振家庭。咋办?既然男人的仕途不是好办法,那就只好寄希望于女人身上了。马严就和婶母蔺夫人商量,和窦家断绝婚约(马氏姐妹可能之前和窦融家族有婚约关系),把马氏姐妹三人送入宫中,希求能从后宫实现翻身的机会。
 
最后,马氏被选入太子宫中,侍奉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明帝刘庄。这一年,马氏只有十三岁,而刘庄已经二十五岁了。十三岁的小媳妇小心谨慎地侍奉丈夫以及她的婆婆,当时的皇后阴丽华。咱们上一篇说过,阴丽华也是个娴雅文静的女人,她必定认同、喜欢和她性格类似的女人,而马氏刚好和阴丽华的性格相投,所以阴丽华非常喜欢她。《后汉书》说马氏“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马氏虽然是无奈入宫,但是她的品行得到了婆婆阴皇后的赞赏,也得到了丈夫太子刘庄的宠爱,可以算是因祸得福了。


03.
抚育太子,进位皇后
公元五十七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去世,他儿子刘庄即位,史称汉明帝。汉明帝封马氏为贵人,这一年,马贵人已经十八岁了。汉明帝和马贵人已经成亲多年,而且非常宠爱她,但马贵人却一点怀孕的迹象也没有,急的马贵人也是什么似的,汉明帝心里也急。
 
马贵人的异母大姐早之前嫁给了东汉开国功臣贾复的儿子贾武仲,生了一个女儿贾氏,也送入了当时太子刘庄的宫中。贾氏在刘庄登基这一年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刘炟,就是后来的汉章帝。汉明帝见马贵人久宠无子,而且贾氏不善于抚养孩子,就决定让马贵人抚养刘炟,并且对她说:“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在那个母以子贵的中国古代,帝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的确少见,可见汉明帝也是非常明事理的人。于是马贵人“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刘炟,汉章帝,庙号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马贵人抚育刘炟,比亲生的还亲,刘炟也把马贵人当亲妈妈对待。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其实马贵人和刘炟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刘炟的外婆是马贵人的大姐,马贵人是刘炟的姨姥姥。但是马贵人和贾贵人都嫁给了汉明帝,在宗法制度上,刘炟是马贵人的儿子,就不是姨外孙了。从现代角度看,马、贾二女是姨甥,竟然嫁个同一个丈夫,绝对是不被接受的,是乱伦,但是在中国古代,这种事还是屡见不鲜的,也是很正常的,当时的人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当时汉明帝还没有立后,而且子嗣不多,马贵人自己不能生育,“每怀忧叹,荐达左右,右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若数所宠引,辄增隆遇。”马贵人不骄不妒,非常难得,而且她心胸宽广,博得了后宫的一致认同。公元六十年春,有司奏立皇后。明帝早已中意马贵人,但他有另外一位阴贵人,是皇太后阴丽华的母族,而且生有儿子,明帝碍于皇太后的颜面,在立后问题上没有表态。这个时候,皇太后阴丽华发了话:“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阴丽华不愧是一代女中豪杰,在立后这样的大事件面前,没有顾及私利选择阴家,眼光可谓长远,肚量可谓广大。这样,马贵人就被立为皇后,咱们后面就称她为马皇后。子以母贵,不久刘炟就被立为皇太子。
 
即使当了皇后,马皇后仍然像之前一样,穿着素衣粗服,崇尚简朴。而且她不喜游乐,喜欢恬静淡然。

曾有一次,汉明帝和大臣们游乐,大臣们见皇后不在,就请明帝呼唤皇后前来,明帝笑着说,“是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汉明帝和马皇后言笑无忌,看来他们的感情也是非常好的。


04.
首创起居注史书,刻意压制本族外戚
公元七十五年,汉明帝刘庄去世,庙号显宗。太子刘炟即位,便是汉章帝。汉章帝尊马皇后为太后,专以马氏为外家,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贾贵人却没有任何封赏。贾贵人真的是给别人养了儿子,心里估计在滴血。
 
马皇后不过问朝政,她就打算为丈夫汉明帝写一部书,《显宗起居注》,把汉明帝的言行都记录下来,作为后世观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皇帝的起居注,从此之后,历代皇帝基本都有起居注,马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历史学家,并且开创了起居注这种史书体例。在那个女人不被重视文字教育的时代,马皇后能够写出起居注这样的史书,实属难能可贵,即便放到当代,能写出这样史书的人,又有几人呢?
 
马皇后写起居注,故意不写她的哥哥马防为汉明帝参医药的事迹,汉章帝觉得看不下去,就问马皇后为何削去舅舅的事迹,马皇后也不隐瞒:“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著也。”从史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删减无异是不真实的,不是信史,但考虑到中国的史书都是一家之言,很难做到客观,并且这样的删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是有积极一面的,因此马皇后的史书仍然可以作为信史流芳后世。
 
马皇后这样贬抑自己的母族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整个西汉二百多年,外戚得善终的没有几家,大部分都是不得善终,尤其是西汉末年的王氏外戚,最终演化到王莽篡位,虽然立了新朝,但不几年就国灭身死,尸首两分,王氏家族几乎无一噍类。所以东汉开始以来,光武帝和汉明帝时期,阴丽华就非常注意外戚问题,颇为压制阴氏。马皇后明白爬的高摔得疼的道理,在外戚问题上更是严格要求马氏。汉章帝想加封几个舅舅为列侯,马皇后一直阻拦,她对汉章帝说:“(我)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足,而必当得一县乎?”马皇后这几句话,道破了富贵本质,说明她时刻在警醒自己,也在警醒自己的家族,求富贵太过,就会伤及根本,整个家族就会处于危险之中。即便在汉章帝执意封他的三个舅舅马廖、马防、马光为侯之后,她仍然说:“圣人设教,各有其方,知人情性莫能齐也。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顾命。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冀乘此道,不负先帝。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目之日,无所复恨。何意老志复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马廖等三兄弟不得已只得接受爵位但是放弃了官职归家闲居。
 
马皇后抑制外戚这件事,后世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评论她,说她“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这样评论马皇后其实就是强词夺理了。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但是她这样评价马皇后其实是为东汉皇帝开脱,而把责任都推给了马皇后,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给女人立规矩,有强烈的目的性。东汉外戚贵盛,始于光武帝,汉明帝因之,最终定型是在汉章帝、汉和帝时期。光武帝刘秀开创了东汉王朝,他的母族樊氏和妻族郭氏、阴氏都在开基创业中立下了功劳,刘秀要坐稳天下,不得不依靠这些外戚家族,他们起码和自己是利益共同体,况且这些家族政治上也有很大影响力。此外,和他的先人汉高帝刘邦不同,刘秀是个仁慈君子,对待外戚、功臣都比较仁慈,当然,这里不排除刘秀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这些功臣外戚家族,甚至不能得罪他们的因素,但刘秀仁慈的一面放大了这种后果。汉明帝上台,继续优待、重用自己的母族阴氏以及妻族马氏,当时这樊、郭、阴、马家族的人,都号称“四姓小侯”,政治上都享有特殊待遇。汉章帝也继承了父、祖的做法,优待外戚,这基本上成了东汉的不成文规矩,和马皇后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放纵外戚的源头都是东汉的皇帝们。外戚真正坏事是在汉章帝后期,他重用皇后的哥哥窦宪,窦宪又是个专横跋扈的人,汉章帝一死,窦皇后也在没有压制自己母族的想法,窦宪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从此外戚走上了东汉的政治舞台,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大将军何进被杀为止。
 
公元七十九年,刚刚四十岁的马皇后走完了她的一生,谥号明德,由于历史上还有几位知名皇后也姓马,所以她一般又被称为明德马后。从她开始,东汉所有的皇后谥号都是皇帝的谥号加上一个“德”字,比如她后面的章德窦皇后、和德邓皇后。到了东汉末期,那位著名的大文学家蔡邕认为应该根据皇后们的具体情况改谥,邓皇后等都被改谥,只有马、窦两位的谥号没有变。



明德马后,正如她的谥号,她的德行布于天下。在她死后,她的家族失势,兄弟子侄虽然也有被贬官、自杀、被杀的事情,但总的来说还算平稳。他们以后的外戚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几乎全是被族灭的下场。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马皇后当初压制马氏外戚,谁知道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下场呢?这也是冥冥之中马皇后积了德吧。




  谈知 专栏 
 
谈知
一枚混迹于上海的IT民工。学IT,精于大数据,可他偏偏要跨界。喜欢地理,研究历史,各个朝代名人轶事信手拈来,全国再旮旯角的小县城都能叫得上名字。发誓绝不做一个只会编程的码农,更要码字撩历史,希冀撩出一片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