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亚霸主地位的丧失(赵匡胤-赵光义)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从宋朝开始,中华不再是东亚霸主。

1

从本篇起,我们开启另一个大一统王朝——北宋。

北宋与之后的南宋,是华夏第二帝国最后的余脉。

第二帝国肇始于北魏,经北周、隋、唐、五代,而至两宋。

最终仍是被新兴起的北方胡族所灭亡。



2

两宋是中华历史上很重要的正统王朝,但说两宋是大一统王朝,略有一些牵强。

北宋尚可勉强称为大一统,但仍是与辽、西夏这两个帝国并行。

辽国也已经不是传统的游牧政权,而是汉化较深的半游牧半农耕政权。

辽、西夏所占有的领土,也有一部分是传统华夏文明版图内的领土。

南宋更是如南朝一般,偏安江南,别说不是大一统,连东亚第一强国都称不上了。

所以从宋代开始,华夏文明实际就告别了东亚霸主的地位,进入一种与胡族政权并存的列国体制。

华夏文明的武运,直接降了一个档次,从压制北方游牧文明,到被北方游牧文明所压制,乃至两次整体沦陷。

可以说,直至千年后新中国建立,中华的武运才重新崛起。

但是华夏文明在经济、文化仍然会创造新的高峰。

但武运的衰弱,与本集主人公,北宋开国的两位皇帝,有很深的关系。


3

在剖析宋太祖、太宗兄弟之间的皇位传承之前,我们再整体将北宋的统一之路,简单介绍一下。

后周世宗柴荣,已经奠基了统一之路,四方征讨,战胜强敌,夺取二十二周之地。

赵匡胤黄袍加身,篡夺了皇位之后,继承柴荣的遗志,重新开启统一之路。

赵匡胤本身就是柴荣麾下一员猛将,跟随柴荣南征北讨。

赵匡胤审视天下大势之后,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总体战略。

即先对北方的辽国、北汉采取守势,然后集中精力攻取南方诸割据政权,等平定南方之后,再回头灭北汉,与辽国决战。

这个战略,是十分正确的。

从南北朝隋唐以来,中华人口、经济的重心就在不断南移。

到了宋初,由于北方又经过几十年战乱,南方的战乱惨烈程度没那么高,因此人口经济呈南重北轻之势。

但军力对比,仍是北方武力更加强盛。

南方两强,后蜀、南唐已经被柴荣修理过一遍,在两位后主率领下已不堪一击,此时正是平定南方的好时机。

北方的辽国毕竟军力很强,甚至要超过北宋,所以在后方不安定的情况下,贸然与辽国决战,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宋太祖的南征,总体是比较顺利的。

荆南、马楚、后蜀、南汉、南唐,相继被攻灭,吴越也已经彻底臣服,南方已经统一。

到宋太祖晚年,只剩北方的辽国,以及依附辽国的北汉了。

宋太祖准备北伐北汉时,因病去世。

三年后,宋太宗完成了对北汉的讨伐,灭亡北汉。

有人认为,宋太祖没有先啃硬骨头,是一个失策,应该借柴荣夺取三州三关的余威,直接与辽国硬碰,丧失了夺回幽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

的确,当时辽国是辽穆宗耶律璟在位,这个“睡王”皇帝比较昏庸。

但辽国是个冉冉上升的帝国,国势仍强,北宋在没有江南财富支持的情况下,很难硬攻。

当年柴荣其实在辽国面前,讨得的便宜也有限。

可惜的就在于宋太宗灭了北汉,统一了华夏之后,连续两次北伐辽国,都败的很难看。

从此失去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华夏的屈辱也从此开始了。

所以宋太宗的失败,也反面证明宋太祖的战略正确性。

关于北宋开国的军制变化,以及对后世武运的影响,我们本篇最后一节再说。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还是完成了华夏的再次统一,建立了大一统北宋帝国。

赵匡胤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就是弟弟赵光义,但是皇位坐稳之后,二人关系发生变化。

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