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澶渊之盟与相对和平发展环境(宋太宗-宋真宗)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澶渊之盟后,通过宋辽的贸易顺差,宋实际获利更多。

1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太平天子,在位期间,也是北宋国力走向强盛的时期,史称“咸平之治”。

在内政方面,除了正常的轻徭薄赋、开垦农田、休养生息、发展工商业之外,还从东南亚引进了“占城稻”。

“占城稻”是高产的良种,原产中南半岛,宋真宗年间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至江淮地区。

占城稻在江南,可以与原有的晚稻,形成一年两熟的轮种,大大提高了亩产量。

再加上铁制农具、耕牛的改进和广泛使用。

使得宋朝成为第一次突破一亿人口大关的朝代。

除了技术改良和生产力提升,华夏人口持续上涨,还仰赖和平的环境。

这就要说到澶渊之盟了。


2

太祖、太宗两朝开疆拓土,完成了统一。

但太宗朝两次北伐辽国失败,使得宋对辽变成战略防御姿态。

就在北宋太宗、真宗更替时,辽国正是在女强人萧太后的掌控之下,励精图治,国势强盛。

得知宋真宗上位,辽国开始准备南征宋朝。

进行一些战术骚扰之后,公元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军二十万南下,兵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

北宋朝廷惊扰之际,少壮派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赴前线御敌。

在寇准的强力扶持下,宋真宗终于进入前线,宋军士气大振。

双方在前线对峙,谁也无法击溃对方,因此双方都萌生和谈之意。

宋真宗派曹利用出使辽国,双方订立盟约。

辽宋以兄弟相称,宋为兄,辽为弟,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

双方划定边界,互不侵扰,并开榷场贸易。

每年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3

澶渊之盟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东亚形成了列国体制,辽宋两国互相承认是平等的国家。

不再是传统的宗主藩属体制或者华夏蛮夷体制。

虽然在实际上,宋朝并没有因为澶渊之盟而吃亏。

即使每年要献岁币,但通过贸易顺差,反而能得到更多经济利益。

澶渊之盟之后,辽宋长达百年的和平,也使得作为农耕文明的宋,实际上享受和平的收益更多。

但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巨变,使得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文人士大夫,心里十分沮丧。

宋真宗只好举行泰山封禅,作为标榜自身功绩的遮羞布。

封禅仪式,除了传说中的夏商周天子,实际起自秦始皇。

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帝,都是文治武功的大帝,才有资格封禅。

唐太宗有资格,但因为国家财力尚薄,所以放弃了封禅。

高宗武则天,算是代替父皇唐太宗完成封禅心愿。

唐玄宗以开元盛世,四方宾服,把封禅推向登峰造极之境。

宋真宗的封禅,就有些勉强,毕竟宋朝武功疲软,刚和辽签订城下之盟,与之前万国来朝的情况相去甚远。

宋真宗之后,就再没有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了,亦可侧证中华武运趋向于衰落。

时代一去不复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