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宋朝十八帝 之 宋朝最幸运的皇帝:宋真宗 六、行贿宰相成功,幸运完成史上最后一次“泰山封禅” (一)“封禅”是为了挽回、树立形象 “澶渊之战”,宋朝在军事上与辽国打成平手,以宋真宗预期价格1/3的数量“买”到了和平,解除了对宋朝最大的战争威胁,寇准做出了巨大贡献。 《澶渊誓书》签订后,宋真宗回朝,对寇准极为尊崇,寇准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崇高,权势更加强大,本就性格强硬的寇准作风更加霸道,对各级官员的任命、罢黜,大多随己意而行。这使他的政敌王钦若等感到了极大威胁,也给寇准带来了政治危机。 澶渊之战的第二年即景德二年(1005),一次朝会结束,寇准退朝,宋真宗敬重有加地目送寇准离开。 时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的王钦若留了下来,对宋真宗说道:“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功于社稷功吗?” 宋真宗回道:“是。” 王钦若问道:“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却说寇准有功于社稷,为什么呢?” 宋真宗愕然,问王钦若:“这是什么缘故?” 王钦若道:“城下之盟,《春秋》以之为耻。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啊!以皇帝之贵而签订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耻的?!” 宋真宗一听,立即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王钦若进一步说道:“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钱的人在钱快输光的时候,必会拿出所有剩余的钱,做最后的赌注,以求一胜,这最后的赌注,叫'孤注’。陛下在澶渊,就是寇准的'孤注’啊,这也太危险了!” “陛下以为澶渊之举有功,我内心却不认同。” 当初在澶州,宋真宗提出用“岁币”赎买和平,寇准坚决反对,其他大臣虽也有看法,却“莫敢如何”,只有主动向宋真宗举荐寇准,请求让寇准接替自己的宰相之位,辅助宋真宗与辽国作战的前宰相毕士安支持宋真宗;曹利用奉宋真宗之命到辽国萧太后等营中谈判,答应每年给辽国银绢30万两匹,朝中议论一致认为是错误做法,也只有毕士安说:“不如此,辽国所获不重,恐怕不能实现长久和平”,宋真宗“圣上”的形象已经受到影响,现在王钦若又当面指出自己是寇准求功的“孤注”,自己与辽国签订的“誓书”是“城下之盟”,作为皇帝,自己竟是这样不堪吗? 宋真宗赶紧问王钦若:“那怎么办?” 为拿住宋真宗、扳倒寇准,王钦若早有深刻的谋虑,见宋真宗开始按自己的套路想事,马上为宋真宗挖了一个坑。他知道宋真宗非常不愿意打仗,却故意说道:“陛下如果能发兵攻取幽燕之地,即可洗雪耻辱。” 宋真宗果然回答:“北方百姓刚刚脱离战争之苦,朕怎么能再打仗?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王钦若说:“那就只有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才可以镇服四海,向外国显示功业了。” 封禅泰山,是古已有之的国家重大典礼。唐·张守节《史记·封禅书·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表示皇帝受命于天,向上天、后土报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更要报告天地、向人间官民宣示帝王政绩之显赫。 在中国历史上,宋真宗之前,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5位皇帝在泰山之上举行过封禅大典。如果宋真宗真的到泰山封禅,不仅宣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还能与这5位历史上极具盛名的前朝皇帝并列,垂名青史,这对宋真宗是多大的诱惑? 但宋真宗没有接王钦若的话茬。 王钦若接着说:“当然,自古封禅,还得有天降祥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才可举行。” 宋真宗还是没有答话。 王钦若不理宋真宗,接着下套:“但又何必非得天降祥瑞?前代也有凭借人为达成封禅的。只要皇帝深信、推崇,把自己的想法明示天下,和天降祥瑞并无差别。” 宋真宗沉思良久,终于认可了王钦若的提议。 但封禅泰山,毕竟是史上少有的大事,曾经封禅的5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在历朝历代也是少有人能比,宋真宗虽然同意了王钦若的建议,事后却仍然心存疑虑。 有一天,宋真宗到“秘阁”即皇家藏书馆看书,突然问“秘阁集贤校理”即图书馆馆员杜镐:“古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镐是一位“老儒”,不通世故,不知道宋真宗发问的目的,随便答道:“这就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 宋真宗听后,更加认同王钦若所说“前代凭借人力可以达成封禅”的话,决心封禅泰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