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耶律阿保机在死前三年,准确预言了自己死期(耶律阿保机)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此非偶然,而是人祸。

1

阿保机是“天皇帝”,述律平是“地皇后”,耶律倍是“人皇王”,三才并尊。

这年耶律阿保机五十五岁,正值壮年。

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自信,所以才敢放心的把太子放在京外。

没想到四个月后,耶律阿保机在班师途中,忽然暴毙,这就给皇位传承带来了巨大的风波。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班师途中暴毙,享年五十五岁。

本身那时候医药条件有限,即使是猝死,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按史书记载,他也是正常病死,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但《辽史》中三年前的一段记载,却透出一丝蹊跷的气息。

(公元924年)六月乙酉,召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等诏曰:“……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

——《辽史太祖本纪》

按此诏书,竟似在三年以前,阿保机就给自己定下了大限之期。

阿保机的死期,跟三年前的预测分毫不差。


‍‍‍‍‍‍‍‍

2

古代史家懵了,这是神迹啊。

赵翼也只能用“必有异禀,与神为谋,鬼神相契”之类强行解释了。

进入现代科学时代,没人会再拿鬼神来论证此事,因此也有了不同的猜测。

一种意见是宗教说,阿保机是自杀,为宗教献身,成为宗教的圣人。

另一种意见就是阴谋说,指出阿保机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杀死,嫌疑人包括皇后、皇子、宰相、诸部酋帅。

还有一种意见是游牧政权传统说,阿保机已向天下承诺,自己三年后必然退位,果然于三年后赴死。

这里面确实有些玄机。

再回顾一下阿保机的生涯,确实“三年选举”这个梦魇始终笼罩在他头上。

他被选为可汗,三年之后就开始了“诸弟之乱”。

好不容易完成了三连任,之后又遭遇另外七部联合,更大规模的抵制。

最后是二圣合谋,举办鸿门宴,才又获得了第二个九年的连任机会。

到了公元924年,是阿保机称帝后的第七年。

召开这次大会,下诏定“三年之期”,正是为第二个九年结束后,做出退位的承诺。

到了三年之期届满后,渤海国业已平定,该兑现承诺了。

但他这次却没有做到,归国途中,就仓促暴毙了,很有被迫病逝的味道。


3

在阿保机病逝前,契丹高层还出现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

阿保机去世当年春天,发倾国兵力,亲征渤海国,这是阿保机最后一次征伐。

灭渤海国的战争进展顺利,直捣首都忽汗城,渤海国王投降。

但此时渤海国内部并不安稳,虽然首都陷落,但国内各城镇只是名义投降,还有很多抵抗暗流。

阿保机为了有效压服渤海国的反抗态势,保留了渤海国的体制,建立了“东丹国”,以“一王四相”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东丹国王由皇太子耶律倍担任。

“四相”中安排了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以及堂弟耶律羽之担任,另外两相仍由渤海国旧臣担任。

其余渤海国的官僚机构,基本保持不变,以此维持东丹国的稳定。

这并非是对阿保机对耶律倍有什么隔阂,或者想取消他的皇储之位,而是耶律倍熟谙汉文化,军政两端均能力突出,他是入主东丹最好的人选。

阿保机必须班师回上京,不能在渤海国久留,毕竟后唐仍是契丹国最大的威胁。

但中原局势风云突变,当年四月,兴教门之变发生,后唐庄宗李存勖遇弑,李嗣源篡夺的皇帝位。

李嗣源登上帝位后,派遣了告哀使姚坤出使契丹,面见阿保机,告知了后唐变乱的内情。

阿保机对姚坤说了一番沉痛的陈情,表示要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惨痛教训。

虽然阿保机对外国使者所言,是李存勖贪图酒色,不惜民力,才导致亡国,我要吸取教训云云。

但李存勖的败亡,绝不仅仅是荒淫而已,太子在外,义弟掌握重兵迎合叛军,里应外合,才最终颠覆了社稷。

这不可能不引起阿保机的警觉,目前契丹的状况,也是太子在外,次子耶律德光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掌兵,背后还有皇后述律平的支持。

同时契丹的祖制中,仍存在“三年选举”制度的遗存,这些对于立志于建立父死子继世袭制的阿保机,都是严重威胁。

但没有等到阿保机部署完,悲剧还是发生了。

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