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4“雄猫”战斗机是格鲁曼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一种双座双发可变后掠翼重型舰载防空战斗机,1970年首飞,1972年开始装备美国海军。 F-14共出现过4种型号——F-14A、F-14B、F-14C和F-14D。其中F-14A是第一种生产型,也是服役时间最长的一种型号,至1987年7月共生产了557架,目前仍是美海军舰载战斗机的主力之一。早期的F-14A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产的TF30-PW-412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1983年后交付的F-14A都换装为普·惠TF30-PW-414发动机,额定功率值不变。F-14A除美国海军装备外,伊朗空军在巴列维王朝时也曾购入一批,约80架。 ![]() F-14B是F-14A的改进型,机体、电子设备和武器与A型相同,发动机换为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发动机,单台最大加力推力124.5千牛。F-14B于1986年12月首飞,当时称F-14A+,1988年4月装备部队。新造和改装的F-14A+共有70架,1991年5月改名为F-14B。F-14C从B型改进而来,本拟采用更为先进的火控系统,以便具有全天候空对地武器投放能力,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下马,再未发展。 F-14D是“雄猫”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也是技术性能最先进的型号。 ![]() 出巢——歪打正着 F-14D最初并不是为增强技术先进性而研制的,恰恰相反,它是作为F一14A的简化版本被提出来的。因为美国海军一直认为F-14A的性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足以应付任何威胁。唯一难以忍受的是F-14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美海军买不起要装备所有航母舰载战斗机中队的所需数量,因此想要一种设备简化、价格较低的舰载战斗机,F-14D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中破壳的。 ![]() 然而20世纪70~80年代中东战争的实战证明,低性能战斗机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且战损极大,再加上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不断出现的新型战斗机(如米格-29、苏-27等)以其优秀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让世界震惊。面对这些新情况,美海军意识到若再沉迷于以往的优越感,将丧失在战斗机方面的优势。于是F-14D原先的设计被推翻,代之以全面提升作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新设计。美海军曾设想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装备新型的F-14D战斗机,同时把已装备的所有F-14A、F-14A+全部改进到F-14D的标准,但后来由于世界政治形势和美海军作战思想的变化,这一设想并未实现。 F-14D共造了4架原型机。第1架原型机是由F-14A改装而来,编号161865,于1987年11月23日在格鲁曼公司卡尔沃顿试飞中心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该原型机的发动机仍为普·惠公司TF30,而非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该机与F-14A的最大区别是电子设备的大量更新。在F-14D的研制过程中,该机主要用于测试AN/APG-71雷达、通信系统、导航系统和数据链。 ![]() 第2架F-14D原型机编号为161867,发动机换为通用电气的F110(它也是4架原型机中唯一装有F110发动机的)。首飞时间是1988年4月28日。该机主要用于测试飞行控制系统、环境任务系统及战术空中侦察吊舱(TARPS)系统。 第3架F-14D原型机编号为162595,发动机同第1架原型机一样为TF30,首飞时间是1988年5月31日。它主要用于测试ECM系统、传感器和武器的整合情况。 最后一架F-14D原型机编号为161623,发动机仍然为TF30,首飞时间是1988年9月21日。它主要用于测试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JTIDS),电子对抗(ECM)系统、雷达告警接收系统(RWR)、武器投放系统、雷达和后备管理系统等。 第一架F-14D生产型于1990年2月9日下线,同年2月23日在卡尔沃顿试飞中心向公众正式亮相。美国海军第一个接收F-14D的单位是驻扎在加利福尼亚州的VX-4“评价者“试验中队。该中队于1990年5月接收了第一架F-14D并用其进行了首次舰上起降飞行试验。 ![]() 性能——青出于蓝 F-14D与F-14A/B相比,性能有了大幅提高,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机载雷达。F-14D用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A/B上标志性的AN/AWG-9雷达。新雷达是在F-15E所用的AN/APG-70雷达基础上改进而来,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估能力。 ![]() AN/APG-71雷达的输出功率达5千瓦,从而使其探测距离大大增加。该雷达的设计探测距离最大为370千米,而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在理想情况下其对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740千米,远远超过设计距离。通过数据链传输数据,可使2架或多架F-14D充分利用该雷达超强的探测能力进行联合作战。该雷达极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使F-14D能在最大射程上发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从而使超视距空战能力更为增强。此外,AN/APG-71采用的全数字微处理器运算速度比AN/AWG-9快6倍,可以迅速从大量探测信号中找出威胁最大的目标,并制导导弹优先攻击。 AN/APG-71雷达有高低两种脉冲模式。高脉冲模式用于远距搜索,低脉冲模式用于单目标跟踪和地形测绘。作为最先进的机载雷达之一,AN/APG-71应用非协同识别(NCRT)技术,还可以识别目标飞机的类型。该雷达还可以同其他传感器如红外探测器、电视摄像系统(TCS)、ECM系统等交联,大大提高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 ![]() 除雷达外,F-14D与F-14A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用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发动机取代了普·惠公司的TF30发动机。F110-GE-400单台静推力为72.95千牛,单台最大加力推力124.5千牛。相比于普·惠公司的TF30发动机(单台静推力54.9千牛,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两台F110-GE-400发动机不但赋予F-14D更强劲的动力,而且使F-14D的机动性能也显著提高,如爬升率就比F-14A增加了61%。同时由于F110推力增大而油耗降低,使得F-14D在不进行空中加油情况下的航程明显增加(比F-14A大约增加60%),执行空中巡逻任务时的留空时间也比F-14A长得多(大约30%),这也意味着F-14D进行对地攻击的作战半径有了很大增长。 ![]() F110强劲的推力还能使F-14D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即可从航母上起飞,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油。相比之下,F-14A只有在无外挂或轻载状态下才能不开加力从航母上起飞。需要说明的是,不开加力起飞的主要原因可不是为了省油和显示推力强大,而是为了安全考虑。正因为F110推力太强,万一在弹射时一台发动机出了故障,飞机会因另一台发动机巨大的推力产生难以控制的偏航,轻则飞机损毁,重则人员伤亡。 ![]() F-14D的新系统还包括利顿公司的AN/ALR-67雷达告警接收机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LQ-165机载干扰机(它也是其他美军飞机上的标准干扰机),这两种系统的技术都非常复杂而且先进。AN/ALR-67雷达告警接收机除了能对常用的厘米波雷达告警外,还可对激光、毫米波雷达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探测设备告警。通过该雷达告警接收机传来的信息,干扰机可立即对目标进行积极干扰。其他的新设备包括1部ASN-139数字导航系统、2台AYK-14任务计算机、1台数字备份管理系统和装在TCS舱内的战术数据记录系统(TDRS)。所有这些电子设备均由MIL-STD-1553B数据总线联结。 F-14D的座舱也更换了许多新设备。在前驾驶舱内换装了2台多功能显示器和1台新的抬头显示器(HUD),这些设备与F/A-18上的相同:在后驾驶舱内用1台多功能显示器代替了F-14A上的数个类似功能的仪表;前后驾驶舱的飞行座椅均为马丁·贝克公司MK14零-零弹射座椅。此外,所有的F-14D都可以携带TARPS吊舱,而F-14A/B只有极少数能携带这种吊舱。 ![]() ![]() F-14D与F-14A在外观上的主要区别是F-14D的机头下方有2个传感器舱口。一个是同F-14A相同的电视摄像系统,另外一个是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IRST是利用机体蒙皮和空气的摩擦热或飞机发动机尾喷口的高温热流来探测目标的,同时将目标热图像显示给飞行员。IRST使飞行员可以在很远的距离被动搜索和识别目标,减少了己方的暴露率,其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85千米。TCS和IRST互相配合,再通过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处理,使F-14D可以在雷达静默状态下同敌方交战,极大地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这对于在空战中赢得主动是极为重要的。 ![]() 服役——量少兵精 在格鲁曼公司和VX-4“评价者”试验中队完成了对F-14D所有的性能测试和飞行试验后,F-14D开始正式进入美海军服役。第一个接收F-14D的是VF-124“神枪手”舰载战斗机训练中队。该中队在1990年11月16日接收了第一架F-14D。到1994年9月VF-124中队解散时,训练F-14D飞行员的任务就落到了VF-101中队头上。 ![]() 第1个接收F-14D的战斗中队是现在属于第7舰载机联队(CVW-7)的VF-11“红野猪”舰载战斗机中队。该中队于1992年7月接收了第1架F-14D(1996年中该中队又重新改为装备F-14B。由此,该中队创造了一项记录——美海军中唯—一个装备过F-14A/B/D 3种“雄猫”的舰载战斗机中队); 第2个接收F-14D的战斗中队是属于第14舰载机联队(CVW-14)的VF-31“雄猫人”舰载战斗机中队(到1997年底该中队的F-14D全部为加装“蓝丁”吊舱的Block1型); 第3个接收F-14D的战斗中队是属于第2舰载机联队(CVW-2)的VF-2“捕快”舰载战斗机中队,该中队于1993年春接收了6架F-14D,到1997年夏天该中队的F-14D全部到齐,均为加装“蓝丁”吊舱的Block1型,并且用了近一年时间在太平洋舰队的“星座”号航母上进行飞行训练。 ![]() VF-31“雄猫人”中队 ![]() 1997年夏天,由于F-14舰载战斗机力量不足,美海军决定削减F-14舰载战斗机中队数量,并对舰载战斗机中队进行了重组,让第11舰载机联队的VF-213”黑狮”舰载机中队转为使用F-14D。这也是装备F-14D的最后一个战斗中队。 F-14D的产量极为有限,只有37架新生产型和16架由F-14A改进而来的改装型。目前只装备有3个战斗中队(VF-31、VF-2、VF-213)和1个飞行试验中队(VX-9“吸血鬼”试验中队)。F-14D战斗中队的数量虽少,但由于机体和设备较新,能保持高出勤率,所以长期搭载第一线航母部署。飞行人员大多经过选拔和强化培训,所以战斗力很强。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海军对F-14D的设备性能又进行了提升。改进后的F-14D称为Block1型,主要是加装了GPS导航系统、AN/ALE-50拖曳式诱饵、改进型AN/ARC-210无线电系统、座舱显示器、操纵杆和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同时升级了计算机软件,使其可以携带“蓝丁“低空导航和搜索吊舱,从而大大提升了F-14D的夜间飞行和精确攻击能力。 ![]() ![]() F-14D和F-14A/B主要武器基本相同,为AIM-54C“不死鸟”、AIM-7M“麻雀”、AIM-9M“响尾蛇”空空导弹和各种非制导炸弹等。但F-14D还能挂装更先进的武器如AIM-120中距空空导弹、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和AGM-65“幼畜”空地导弹等。为进一步增强F-14D的作战能力,包括携载投放JADM等精确打击武器的试验到现在也未停止。 ![]() 对F-14D飞行员来说,最想获得的武器是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因为该弹比AIM-7M有质的进步,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管,无疑将大大提高F-14D的空战能力。而且F-14D只需进行必要的火控软件升级就可以使用AIM-120,挂装和发射相关试验一直没有间断,因此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海军显然另有打算,其采购的AIM-120全都装备给F/A-18。相比之下,F-14D的更多改进着眼于进一步强化对地攻击能力。 ![]() 前途——无可奈何 由于将大量F-14A/B改进到F-14D的标准需要的费用巨大,加之正在生产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性能不弱于F-14D,甚至比其先进,因此原先所定的改装计划被迫搁浅,这对于F-14“雄猫”家族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随着F/A-18E/F的服役以及F-35(JSF)的定型,F-14系列离完成使命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尽管很多人对这种传奇飞机恋恋不舍,但客观事实表明新旧更替的规律无法逆转。 ![]() 正在投放GBU-10“铺路”IⅡ激光制导炸弹的F-14D战斗机 首先,F-14系列使用寿命有限,在役数量逐步减少,导致使用成本上升。F-14的机体设计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后经过延寿升级提高到7200小时。照此计算,大部分F-14A应在2003~2004年退役,而F-14B可使用到2007年,F-14D到2008年。与普通固定翼飞机相比,舰载固定翼飞机的机体要承受更大的冲击和磨损,使用条件也比较恶劣,同时对于飞行安全的要求却更苛刻,加上现役保有量的降低将带来维护和备件成本的提高,为此美国海军有可能会让F-14机群在寿命期限内提前退役。 ![]() 其次,“雄猫”的设计用途单一,而改造费用过于高昂。F-14的设计初衷很明确,就是舰队防空,利用可变后掠翼和机载武器的优势进行高速截击,主要作战目标是苏联的图-95、图-22等大型远程轰炸机及其发射的远程高速巡航导弹。后来随着全球战略格局演变和美海军作战思想变化,F-14系列开始显得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早在1994年,美军参联委员会就曾建议海军采用F-15E的技术改造F-14机群,使之成为真正的多用途机种,从而填补A-6“入侵者”攻击机退役留下的空白。但核算成本后发现,改造198架F-14A/B的费用高达90亿美元,单独改造53架F-14D也要18亿美元,预算紧张的美国海军最终只得作罢。 ![]() 图示:隶属美国NAWC航空部、配备了DFCS系统的F-14D战斗机。DFCS系统能防止F-14在飞行中进入不可改出的水平螺旋以及着舰时发生事故,并提高机动性、可靠性和生存能力。目前DFCS系统已经正式服役。 最后,随着新技术迅速发展,F-14性能已不突出。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3代战斗机,“雄猫”的作战能力曾经傲视群雄,但在航空领域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的今天,F-14已经优势不再。F-14的特点在于高空冲刺和低速水平性能好,但在大迎角飞行性能和空战推重比等方面有缺陷,面对苏一27这样的强悍对手已没有十足胜算。而以F-22为代表的新一代作战飞机在拥有隐形设计、推力矢量转向、超音速巡航等全新特点的同时,更易于维护和改进,使用成本更合理,美国海军当然也想寻求具有这些特点的主力战斗机。 ![]() F-14目前仍然后继乏人。美国海军也不愿意承认最新装备的F/A-18E/F是F-14的替代者,由低端战机改造而来的“超级大黄蜂”或许被称为“良好的过渡机种”更恰当一些。然而过渡的目标是什么?谁才是“雄猫”真正的接班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 这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但是始终不愿承认的接班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