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上热下寒?送你四味中药,清上温下治标,辛开苦降治本

 在水一方2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眼下,正值炎炎夏日,小龙虾、啤酒、火锅、烧烤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美食。

然而,过食这些辛辣肥甘厚味之后,就容易上火。上火虽不是什么病,但体验相当差,什么什么都痛。

点击加载图片

于是乎,有些人为了快些把火往下压,贸贸然地自行买了泻清热泻火药来服用。起初,上火的症状还的确得以缓解了,可没好多久,口舌生疮等上火的问题又死灰复燃了。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用药疗程不够或是用药剂量不足所致,于是,继续服用清热泻火药。

然而,上火的症状依旧反反复复老发作,非但如此,身体还越来越寒了,即便是在如今炎炎夏日,手脚也大都是冰凉的。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时候,你说继续服用清热泻火药吧!怕是下寒的症状只会使愈演愈烈;

那么,服用一些温热的药材吧!上火的问题还能不能改善了?

中医形象的将之称为“上热下寒”。

点击加载图片

既不能用凉药,又不能用温药,简简单单的上热下寒反倒成了疑难杂症了?

当然不是!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所谓“上热下寒”,说的正是上焦火热,下焦冰凉,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那若是可以将上焦的火热来温熙下焦,或是引下焦的寒凉来制约上焦,是不是上热下寒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

而阻挡在上焦和下焦面前的,正是中焦脾胃啊!要是可以把中焦脾胃疏通,问题自然可以改善。

点击加载图片

那为何会有中焦不同的问题?

首先,是我们开头说的,如今是一个营养过盛的年代,过食这些辛辣肥甘厚味,脾胃来不及转运,自然容易食积于中焦;

点击加载图片

再来,现如今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久坐,好多人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回到家中,更是躺着追剧,长时间的缺乏运动,气血运行缓慢,就容易滋生内热,灼伤体内的津液,炼而成痰,壅滞在中焦脾胃;

点击加载图片

此外,当代社会的节奏实在是太快了。上面,是来自工作上源源不断的压力,996、007的工作模式早就让身陷职场的每一个人都习以为常,加不完的班,一改再改的PPT,重重的压在每个人的身上;下面,是来自家庭甜蜜的负担,老人需要赡养、孩子需要抚养,让我们无处遁形。夹缝中求生存,成了大多数中青年人的代名词。而长时间的浸泡在高压下,肝气难疏,自然全都郁结在胸中,久而久之,就容易过克脾土,中医称之为肝病犯脾。

点击加载图片

因此,治疗“上热下寒”的关键既不在清热,也不是祛寒,而在于理中,中焦疏通,寒热既济,何来上热下寒呢?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功善疏通中焦,兼可清上温下的方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方名很直白,直接将药味列于方名中。

干姜,即生姜晒干或低温干燥后而得。

点击加载图片

《中国药典》2020版

其味辛而性热,上入心肺经,中入脾胃经,

既能助脾胃之阳气而祛脾胃之寒邪,而奏温中散寒之效,

其辛香之气长于行散,可助脾升清,引下焦寒凉之气向上制约上焦的火热。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干姜

黄芩、黄连均为苦寒之药材,用在这里,不仅可以清上焦上火的症状而治标,

此外,中医认为,苦味善降。因此,黄芩、黄连用在这里还可助胃气通降,顺带着将上焦的火热也往下引。

黄芩

黄连

简单讲,干姜辛热而善引气向上发散,黄芩、黄连苦寒而长于降泄气机,又主入中焦脾胃,一升一降之间,将中焦郁堵的气机打散开来,而疏通中焦。

最后用了一味人参

可能有人会跳出来质疑,人参大热,服用之后岂不是更容易上火?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所以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

人参主入脾经,善补脾调中,鼓舞脾气,以助脾胃健运,脾胃转运得当,痰湿不生,中焦畅通,上热下寒的症状自然得以缓解。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人参

然,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若是中焦痰浊壅盛,可酌加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的药材;

半夏

陈皮

若是脾胃虚弱,健运不利者,当加用白术等健脾益气的药材。

白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