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淄河走笔

 徐方梅 2022-08-25 发布于山东
王德亭

  大约一周前,听说上游仁河水库放水,淄河下了“山水”,我迫切想去看看,专门跑了趟太公湖(淄河临淄城区段拦河蓄水成湖)。在太公湖,不见异常,湖面不兴波澜,呈现一种带有浊意的浅绿色。跑到太公湖橡胶坝附近一看,鱼一样的橡胶坝鱼脊梁骨露出来,没有过水痕迹。在湖边看到有公益救援队的人,在湖里放了两艘救生艇。队员登艇,开展救生演练,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仿佛是为“发大水”作着战备,让我心里凛然升起一种紧张感。过不了几天,果然来了大水,而且,大前年冲毁后修复的一段漫水桥又重蹈覆辙,桥面有一段几乎被扭曲——这得多大的力量啊!
  想去淄河看水,但封控下河道路,悬挂黄字红底的横幅,警醒人们远离河道,重点部位还有人值守,保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到那里,恐怕也到不了河边,遂作罢。将安全放在如此重的位置,“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很走心。防止溺水,当然要预防当先。再是,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上游建起水库,淄河来水仰仗水库泄洪,水库不过水位线是不会轻易开闸的。淄河十年九干,人们“亲水”的行动超过防险的警惕,正是情有可原。
  我们村被淄河揽在怀里。小时候,在我眼里,淄河就是我们村,我们村就是淄河,我眼里只有这一段河流。生于斯,长于斯,我也不知淄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更不知道山高水长。我们学校在淄河岸上,背靠一河碧水,让我们有理由为学校风光而骄傲,用稚嫩的笔将淄河描进作文里。彼时,上游还没有修建水库,河里长流水。河水不仅来自山里的洪水,而且上游山泉的汇聚使淄河有了活水,很多年份里冬天不断流,严寒日子在河里溜冰。夏天下了山水,学校严禁学生下河,特别是午睡时间,有些同学会趁机溜出教室,翻越院墙去下河。校长来到河边“守株待兔”或来个突然袭击,总有人落网,下河的同学们的衣服被收走,还要作检讨,在班级被通报。还有的同学翻越院墙被抓了现行,家长会被罚垒砌院墙豁口,也是警示家长管教孩子“长记性”的意思。但下河太有诱惑力了,还是有一些学生要越轨。抓不了现行也总有“破案”的办法,老师总有办法“验明正身”,拿指甲在你胳膊上划一划,那新崭崭的白道道骗不了人,绝对不会冤枉你。
  山水消歇了,一河浓汤不见了,水清澈起来,孩子由家长陪同下河是可以的。父兄带我们下河是很美气的事。兄长下河不带我们,还会成为我们告状的一个理由。晒了一个上午的河水,像一锅流动的开水,几乎可以把鸡蛋煮熟,人光溜溜地跳进河里,烫得一跳一跳,一跳一跳,时间一长也就慢慢适应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温水效应”的说法。小孩在河里扎猛子,看谁憋着一口气游出多远。学游泳学狗爬,花样翻新。我们村有句俗话:“不会游泳,就不算淄河边的人。你不会游泳,还不会打两个'瞎澎澎’?”我们村有一个人,河里发了大水,敢从后河崖头“噗通”扎到浑水里去,随着浊流游出很远很远,又毫发无损地回来,人们说他“会水”,可没有人敢追随效仿。他的勇敢会被人们称赞,但孩子要“猴子跟着人学事儿”是不被允许的。“淄鳖乌鳝海中鮻”,我没见过淄河里的鳖,但在河边抠到螃蟹,捉住小鱼小虾,却是寻常的事。淄河里的蛤蜊也不是缺货。有人说螃蟹和疥蛤蟆是两亲家,疥蛤蟆会为螃蟹“把门”,是不是两亲家不知确否,但确实在螃蟹窝门见过疥蛤蟆——有些事你要寻根究底怕是理不出头绪。“莫学过于执”,是为自己松绑的指路灯。
  山水小下来,河水浅下来,水底长了一层棉绒似的青苔。人在河里随意走着,青苔挂到腿脚上滑腻腻的。最奇的是你还可以看到一条一条的“蛤蟆线”——蛤蟆“拉线”,将子产在一条透明的软管里,软管里一颗颗黑豆一样的黑点——蝌蚪的幼虫。软管破了,黑点就变成蝌蚪在水里游动着,不长时间就长出了腿脚,变成小蛤蟆,在岸上一蹦一跳的。小蛤蟆是很好的鸟食儿——有一种俗名叫“山大头”的鸟儿,惯好吃小蛤蟆。捉小蛤蟆是我们的拿手戏,什么有毒什么咬人,全成了耳旁风。还有一种“绿歪子”(青蛙的一种,绿脊梁上有一道一道的黄杠儿),也是鸟很爱的食材。淄河的茅草、三棱草,还是很好的编织材料。我们心目中的“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农人形象,编织蓑衣用的茅草和三棱草是淄河的水草。来了连阴雨天气,茅草根部还会长出小蘑菇,抖去蘑菇上的沙粒,与淄河里的鲫鱼一起炖汤,那味道,啧啧!淄河保持了生物多样性,让我们多识草木虫鱼,开启心智。
  那个年代也会发生溺水。这样的事会像乌云一样笼盖在村庄上空经久不去,让家长的脸上凝着冷霜,加紧约束自己的孩子,警告不得下河,扇耳光、打屁股、罚站等惩戒,绝对不是“花活儿”。但是当大水息下去,“河水清且涟漪”时,淄河就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的天地了。笑声会在水面上漂出很远。我很怀念小时候的淄河,但我清楚我们回不去了——任何人都是这样。我们都回不到过去,我们只能面对现实。
  想一想河从哪里来,也是很有趣的。我很佩服多少年前在大地上淌出的第一道细流,正是有了它的开拓首功,才使以后的汹涌澎湃有了方向,有了渠道,水就这样纵横决荡,冲出了恣肆的淄河。淄河确实是一条古老的河,有多么古老呢,姜太公辅佐周王打败商纣取得天下,被封齐立国的时候,就有“临淄”这个地名,临淄因濒临淄河而得名。淄河从远古走来,浩浩汤汤,不舍昼夜,不竭其流,向远方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