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ortic Res】西瓜咖啡酸甲基转移酶(ClCOMT1)与褪黑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关系

 赛思基因 2022-08-25 发布于山东

文章信息

题目:The role of watermelon 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 (ClCOMT1) in melatonin biosynthesis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刊名:Horticulture Research

作者:Jingjing Chang,Xian Zhang & Hao Li et al.

单位: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日期:01 October 2021‍

摘要



1

褪黑激素是一种多效性信号分子,可调节植物生长和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反应。植物中褪黑激素合成的最后一步由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 (COMT) 催化,据报道,这是一种具有N-乙酰血清素O-甲基转移酶 (ASMT) 活性的多功能酶;然而,COMT 的 ASMT 活性尚未在西瓜 ( Citrullus lanatus ) 等非模式植物中得到表征。在这里,在西瓜中鉴定了总共 16 个推定的O-甲基转移酶( ClOMT ) 基因。其中,ClOMT03(Cla97C07G144540)被认为是潜在的COMT基因(重命名为ClCOMT1)基于其与已知COMT基因的高度同一性(60.00-74.93%),参与褪黑激素生物合成、几乎所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非生物胁迫下的上调。ClCOMT1 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ClCOMT1的过表达显着增加了褪黑激素的含量,而使用 CRISPR/Cas-9 系统敲除ClCOMT1降低了西瓜愈伤组织中的褪黑激素含量。这些结果表明ClCOMT1在西瓜褪黑激素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寒冷、干旱和盐胁迫下西瓜中ClCOMT1的表达上调,同时褪黑激素含量增加。过度表达ClCOMT1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这种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表明ClCOMT1是植物对非生物胁迫耐受的正调节因子。

技术路线



2

主要结果



3

3.1 西瓜ClOM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测定

使用 HMM 搜索程序在西瓜中鉴定了总共 16 个推定的ClOMT基因,并根据它们在西瓜参考基因组中的基因 ID 将其重命名为ClOMT01至ClOMT16 (表1)。在ClOMT蛋白中,ClOMT03被注释为咖啡酸3 - O-甲基转移酶1,而ClOMT01和ClOMT02被注释为咖啡酸3 - O-甲基转移酶。

16个ClOMT基因在西瓜基因组的02、07、09和10号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图1A)。一些ClOMT映射到同一染色体上的相邻区域。根据定义,ClOMT01、ClOMT02、ClOMT03、ClOMT06、ClOMT07和ClOMT16不是串联重复基因,而其他ClOMT基因似乎是由串联重复产生的。如图1B所示,ClOMTs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分为三组(I-III),I组中有10个ClOMT,II组中有2个(ClOMT04和ClOMT05),III组有4个(ClOMT01,ClOMT02,ClOMT03和ClOMT16)。

基于来自 CuGenDB ( http:/// )的 RNA-seq 数据分析了ClOMT基因的时空表达。只有ClOMT02、ClOMT03和ClOMT16在所有测试的西瓜组织中组成型表达,包括果肉、果皮、种子、韧皮部、维管束、根和叶组织(图2A)。ClOMT01基因仅在种子中未检测到,而ClOMT04和ClOMT05仅在授粉后34天的果肉中未检测到。I 组中的大多数ClOMT基因在果肉、果皮或种子中未检测到。ClOMT14在任何测试的组织中都没有观察到表达。

各种非生物胁迫可诱导褪黑激素的产生。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使用 20% PEG 6000 模拟的ClOMT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包括寒冷、干旱和渗透胁迫)的表达。ClOMT基因在响应不同胁迫时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图2B)。只有ClOMT03表达被所有三种胁迫上调。在干旱和渗透胁迫下,ClOMT04和ClOMT05的表达上调。ClOMT08和ClOMT16的转录水平仅由渗透胁迫诱导,而ClOMT07仅由干旱引起。

3.2 ClCOMT1蛋白的序列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为了进一步缩小候选COMT基因的范围,我们分析了ClOMT01、ClOMT02、ClOMT03和ClOMT16与其他植物物种中报道的ASMT和褪黑激素生物合成相关COMT的序列同一性(表2)。这四种ClOMT与拟南芥、海棠和水稻中的ASMT 的同一性 <43%。ClOMT03基因与拟南芥中的COMT具有最高的同一性(74.93%)、与番茄和大米的同源性为74.30%和60.00%。基于上述结果,ClOMT03被认为是参与褪黑激素生物合成的潜在西瓜COMT基因,并更名为ClCOMT1。

与来自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和番茄的已知 COMT 蛋白一样,ClCOMT1 含有相对保守的 NAS 结合结构域、酚类底物结合残基和S-腺苷-L-蛋氨酸结合位点(图3)。然而,来自双子叶西瓜和单子叶水稻的 COMT 蛋白的 NAS 结合结构域差异很大。

已知水稻和番茄中的 COMT 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为了确定ClCOMT1是否也定位于细胞质中,使用pGREEN-ClCOMT1-GFP载体研究了ClCOMT1在西瓜中的亚细胞定位。如图4,在细胞质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ClCOMT1的细胞质定位。绿色荧光与叶绿素自发荧光的红色荧光不重叠,表明 ClCOMT1 没有易位到叶绿体中。


3.3 ClCOMT1基因编辑或过表达对西瓜愈伤组织内源性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为了确定ClCOMT1直接参与褪黑激素的生物合成,产生了具有敲除和过表达ClCOMT1的转基因西瓜愈伤组织。使用 CRISPR/Cas9 系统敲除西瓜愈伤组织中的ClCOMT1 。ClCOMT1基因5' 区域上的两个靶位点(靶标 1 和靶标 2)被组装到 CRISPR/Cas9 载体 PBSE402 中(图5A、B)。改造后得到5个基因编辑株系。#1-#4在目标 2 位点发生突变,#5在目标 1 位点发生突变(图5C)。#5 的突变率最高 (100%),其次是 #2 (85.5%)、#3 (79.7%)、#4 (74.0%) 和 #1 (63.2%)。所有品系都是杂合的,每个品系有 2-4 种突变类型。例如,#5 在目标 1 中具有两种突变类型(-19、-10),而#3 在目标 2 中具有四种(-2、-35、-24、-36)。ClCOMT1的突变导致褪黑激素含量显着减少(图5D)。编辑系中的褪黑激素含量比野生型愈伤组织中的低 33.7-56.3%。此外,褪黑激素含量与突变率呈负相关(图S1)。


此外,由 35 S 启动子驱动的ClCOMT1被遗传转化到西瓜愈伤组织中,导致ClCOMT1的过表达(图6A-C)。与非转基因愈伤组织相比,转基因系#1、#2 和#3 中ClCOMT1的转录水平分别诱导了10.7、3.8 和5.6 倍。因此,与野生型愈伤组织相比,#1、#2 和#3 中褪黑激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 7.0 倍、2.2 倍和 5.8 倍(图6D)。这些结果表明ClCOMT1在西瓜褪黑激素产生中的直接作用。


3.4 ClCOMT1参与非生物胁迫

通过植物表型和相对电导率评估,外源褪黑激素的应用增强了西瓜对寒冷、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性(图S2)。暴露于这三种胁迫后,ClCOMT1转录本被诱导 2.1 倍、4.7 倍和 7.0 倍,褪黑激素含量分别增加了 82.1%、41.7% 和 125.9%(图7)。

为了进一步检查ClCOMT1是否赋予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使用pGREEN -ClCOMT1- GFP载体将该基因遗传转化到拟南芥中(图8A)。在转基因植物中检测到ClCOMT1的表达,但在野生型植物中未检测到(图8B)。与野生植物相比,五个转基因株系中的褪黑激素含量增加了 2.3 至 4.1 倍(图8C)。转基因植物对寒冷、渗透胁迫和 NaCl 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图8D,E)。例如,转基因植物(#4 系)的成活率分别为 77.5%、82.2% 和 79.6%,远高于经过冷处理、甘露醇和 NaCl 处理后的野生植物的 31.3%、53.9% 和 53.8%。. 这些结果表明ClCOMT1是植物对非生物胁迫耐受的正调节因子。

结论



4

随着褪黑激素在植物中的功能被证实,参与褪黑激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应在更多的植物中进行探索。在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一个在褪黑激素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的西瓜COMT基因 ( ClCOMT1 )。作者还证实,ClCOMT1是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包括寒冷、干旱和盐度)耐受性的正调节因子。据我们所知,ClCOMT1是第一个从葫芦科植物中克隆的褪黑激素生物合成基因。

原文获取



5

原文链接:https://www./articles/s41438-021-00645-5

END



06

广告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赛思基因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中的“硬核科技”,突破遗传转化中的基因型限制,辅助基因编辑育种。目前公司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油茶、花生、藜麦、大白菜、小白菜、辣椒、菜心、油菜、紫菜薹、樱桃萝卜、胡萝卜、甘蓝、抱子甘蓝、宝塔菜、紫/黄/绿花椰菜、青花菜、西瓜、南瓜、甜瓜、茄子、梨树、枣树、大豆、棉花等遗传转化体系。

公司可为广大科研和育种工作者提供稳定的,非嵌合的,多品种的过表达、基因沉默株系和基因编辑突变体。期待与您的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种业的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