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3. 大陆权国家的心酸往事——漫谈今日俄国海军

 若悟369 2022-08-25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683篇原创文章,作者:Me410

作者简介:Me410,江苏南京人,主要撰写近代战争历史。最早在2008年于《战舰》杂志发表了“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一文。此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

全文共4390字,配图12幅,阅读需要15分钟,2021年12月12日首发。

按照马汉的经典理论,所谓海权包含着两层含义:剥夺敌方使用海洋的权利;确保己方使用海洋的权利。考虑到大海茫茫无边,攻击者拥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两种战略要求最终都归结于采取攻势原则,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层面都是如此。

文章图片2

图1. 马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美国海军少将,安纳波利斯海校教官,著有《海权论》

在战略上,要将防线推进到敌方的港口之外,从根本上堵住敌人的出海通道;在战术上,对于少数漏网之鱼,无论在哪里发现,就要在哪里攻击。哪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所不惜。否则,鉴于海权拥有者总是有更长的海岸线、更多的港口、和更复杂的航道需要守卫,哪怕仅仅为了对付少数神出鬼没的敌人,也必须部署数倍于敌的兵力。这在经济上显然是不合算的。纳尔逊的所谓“见敌必战”精神,就是建立在此种理性计算的基础之上。

然而马汉的理论是建立在海权国家的历史背景之中,对于大陆强国并不适用。这一历史背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在于,海军从来都是高技术军种,在经济上更加昂贵。无论在哪个时代,为10万名陆军士兵配齐枪支,远比为2000名水兵配备战舰更容易。特别是近代征兵制的普及,极大地缓解了陆军兵员的匮乏问题。然而作为高技术军种的海军,却受益不多。

文章图片3

图2. 1907.12-1909.2,美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并以16艘白色涂装的战列舰为主完成了全球航行,展示了强盛的国力和武力,堪称海权论的直接影响,本照片为高清修复版

在这个全民征兵的年代,为一个遭到重创的军团补充兵员武器,远比为一支遭到重创的舰队补充军舰更容易。所以自拿破仑时代以来,欧亚大陆上的大规模会战始终绵延不断。而海洋上的舰队决战寥寥可数,而且必然伴随着交战其中一方的无奈。1805年的法国舰队、1905年的俄国舰队、1918年的德国舰队、以及1944年的日本舰队,都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无奈。所谓国破可以山河在,但是国破不能舰队在!

基于这一现实,所有大陆强国在海军建设问题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功利性:第一,争夺制海权是一个昂贵的选项,应该尽量回避;第二,尽可能避战保船,以在军事上牵制敌人,在政治上作为谈判筹码。

文章图片4

图3. 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投降后的德国公海舰队选择在斯卡帕湾无奈地自沉,这是战败国舰队的悲惨结局

近代以来水雷、鱼雷、潜艇和飞机的发明,总体上有利于大陆强国。这些武器廉价且具有致命性,随时都可能上演大卫打败歌莉娅的剧目,从而给海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飞机和潜艇,不仅可以作为防御兵器,还能在放弃争夺制海权的前提下,破坏敌方使用海洋的权利。斯大林的海军建设思路继承了传统大陆强国的海军传统,以大量常规潜艇为攻击兵力,破坏敌方海上交通。水面舰队担负支援角色。

但是接下来,远程核导弹的出现,为苏联海军战略添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即将海洋作为最隐蔽的导弹发射阵地。在核大战的预期之下,这项新任务拥有压倒一切的优先级。所以冷战时代的苏联舰队中,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当之无愧的核心。看上去更加威风凛凛的水面舰队,转变为近海反潜部队,确保己方弹道导弹核潜艇不受敌方攻击核潜艇的威胁。而进一步的舰对舰和空对舰作战行动,都是为了保障己方反潜舰队的安全。

文章图片5

图4. 二战时期苏联海军虽有一定规模的海军舰队,但是基本上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文章图片6

图5. 由于红海军大部分时间都被堵在港口里,无奈的苏联海军只能派水兵上岸作战(包括舰艇部队的水兵)

在这个体系之外,苏联海军继续延续原有的战略,建造大量攻击性核潜艇,承担破坏北大西洋交通线的任务。但是与保卫弹道导弹核潜艇相比,这只能算是次要任务。这样的舰队建设方略显然称不上均衡,而且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传统海军的多重使命,尤其不适合充当灵活的外交工具。这使得苏联在古巴危机中惨淡收场。

虽然存在诸多缺陷,战略核武器却是苏联海军的护身符。因为如果不打着准备核大战的旗号,这支海军是否能够捞到足够的建设经费,是很成问题的事情。然而装备核导弹的核潜艇,也给世人留下了深深地错觉。操纵这些潜艇和导弹的无疑都是海军官兵。但是在战略指挥结构中,他们其实应该算是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海上分支,而不是参与海战的兵力。它们对于未来海战的唯一贡献就是成为战斗的导火索,而不会在歼灭敌方舰队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把这些弹道导弹核潜艇算作海军兵力,其实只是一种错觉。以其作为海军建设的核心,无论如何都与传统的海权观念不沾边。

文章图片7

图6.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核潜艇遭到西方海军的围剿,被迫浮出水面

文章图片8

图7. 二战结束后,红海军转向建设强大的水下力量,建造了一大批核动力和常规潜艇

冷战的终结并没有改变俄国海军的建设方略。相反,由于经济滑坡,俄国人更加仰赖核武器,去抵消北约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在此背景下,新一代战略核潜艇依然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先地位。与此同时,这支海军的其它部分只能无情地被消耗殆尽。所以即便俄国海军能够继承苏联海军的大部分遗产,这份遗产也只能逐渐走向终结,而无从替换。

“库茨涅佐夫”号航母就是最好的证明。她是现今这个时代的“北方的孤独女王”,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即便冒着黑烟的烟囱饱受世人嘲笑,也必须远征叙利亚。即便已经在船坞内瘫痪,且缺乏维修经费,也没有人敢于公开承认应该将其报废。在这艘航母的光环之下,无数苏联时代建造的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正在或者已经走向生命的终结。即便暂时仍然列入现役装备的名单,也无法掩饰其疲态。而替换者依然遥遥无期。

因为实在拿不出经费建造大型舰艇,所以俄国海军只能勉为其难地搞出了一种护卫舰,即“戈尔什科夫将军”级。但是与乌克兰的争端断送了该级军舰的动力系统来源。在本土研发替代品即便可行,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原先野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到现在依然步履蹒跚。

文章图片9

图8.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航空母舰四视图

文章图片10

图9.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这一挫折只是放大了俄国舰队的窘境。后者的应对之策也很有限。最近20年出现的且被大肆鼓吹的新装备,诸如米格29舰载机、1156.3型护卫舰、以及636.3型潜艇,全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对于一贯强调军备建设体系化的俄国海军而言,此举表明他们正在遭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以至于暂时放弃了体系建设的思路,转而采取机会主义态度,眼前能搞到什么就用什么。

除此以外,就只能进一步压缩新建舰艇的吨位了。于是2000吨级甚至1000吨级的护卫舰开始大量涌现,俨然成了俄国人的新潮流。在欧美海军护卫舰吨位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这一举动显得特别刺眼。

据说在这些小型护卫舰上装备了战略级别的远程巡航导弹,可以从俄国近海打击远在叙利亚的地面目标。这虽然颇能博人眼球,但是对于真正的海上战斗并无多少价值。毕竟,攻击一个没有多少防空能力且位置固定的地面目标是一回事;攻击一个拥有强大防空能力且不断运动中的军舰是另一回事。后者首先考验的是以数据传输为基础的持续的侦察和监视能力。火力强度和射程倒还在其次。而这从来不是俄国军队的强项。

文章图片11

图10.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不得不以强大的远程导弹作为主要攻击力量

对于导弹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由于现代先进军事航空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俄国人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昔日弱势海军所习惯的“空潜快”战略正在被“导潜快”取代。但是导弹并不能取代对制空权的需求。在不能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战场上所有导弹运载和发射平台都可能只能充当一次性武器,在敌方空袭之前赶快将导弹打出去。如果走运,这些平台有可能在接下来逃过敌方的空中打击。但是很明显,总有一部分平台会被发现和摧毁。所以除非速战速决,否则依赖导弹的一方必然越打越弱,越来越像是在打游击,正如1991年伊拉克的“飞毛腿”所表现的那样。

显然,对于俄国海军而言,活动范围只能限制在海岸附近,以获得岸基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的掩护,甚至大型战略核潜艇也不例外。至于攻击海岸外的敌方舰队的任务,就必须仰仗己方的远程导弹。但前提是首先建设一套从卫星到地面远程雷达在内的庞大的侦察体系。装备导弹的军舰本身只是一个平台,并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文章图片12

图11. 吨位空前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除此以外,据说俄国人还在研制一种名为“波塞冬”的远程核鱼雷。其实相关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冷战初期。当时远程弹道导弹技术尚未成熟。苏联海军就曾打算研发大威力核鱼雷,用于攻击美国沿海城市。只不过后来随着弹道导弹技术趋于成熟,计划夭折。如今俄国人新瓶装旧酒,显然是针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但是以俄国潜艇的静音技术,让一个无人核动力潜航器万里远征而不被发现,实在颇有疑问。俄国人目前在无人机领域的建树就乏善可陈,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无人潜航器却信心满满。至少后者的通信困难程度要比飞机高出不少。暂时世人只能拭目以待。不过以俄国武器研发计划不断跳票的惯例,“波塞冬”恐怕还需要很多年才能真正面世。

以历史的眼光看,在军备建设问题上,今日俄国与百年前的德意志帝国有些许相似之处。当年的德国,为了维持欧洲列强的地位,就必须大力巩固陆军。而为了争夺欧洲以外的世界的影响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海军。两者不仅未能相得益彰,反而相互掣肘,争夺军费,且并无通盘军事战略考虑。

如今的俄国,为了维持其欧洲强国的身份,同样必须大力巩固陆军,强化其在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高加索方向的战略存在感,顶住北约东扩和中东乱局对于其西部和南部边疆的压力。在此战略之上,为了维持对美国的威慑,战略核力量的建设须臾不可放松。

文章图片13

图12. 台风级核动力潜艇剖视图,注意艇艏仍然设计有大量的鱼雷发射管

两相挤压之下,留给海军的经费实在有限。更何况,海军建设也必须围绕战略核力量的建设展开。弹道导弹核潜艇才是重中之重。这个冷冰冰的事实意味着,无论俄国领导人多么善于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俄国海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走出持续衰落的阴影。

当然,俄国人很善于通过某些戏剧性场面掩盖这个事实。例如,他们可以朝着接近领海的英国驱逐舰投掷炸弹,制造某种轰动性的宣传效应。但是仅仅“英国军舰来到俄国海岸而非俄国军舰前往英国海岸”这个事实,就足以体现博弈双方的基本盘。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

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请扫这里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