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9-20病例

 仙舞晨曦 2022-08-25 发布于山东

1562-33岁,右腿红斑12个月

皮肤低级别边缘区淋巴瘤
1563-前列腺癌,3组,浸润脂肪。

伴有潘氏细胞样神经内分泌分化。与Paneth细胞无关,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可能对预后有不良影响。Aurora激酶A扩增可能成为药物靶点!
1564-这是个漂亮的。让我们说这是南佛罗里达的一位园丁,他的手和脚都有损伤。

着色真菌病。

1565-HCC的血管型(CD 34 IHC)

(1)典型的血窦毛细血管化

(2)血管包裹肿瘤簇(VETC)与血清AFP高、体积大、分化差、大小梁型、微血管浸润及临床预后不良有关。

1566-皮肤病变

皮肤环状肉芽肿

环状肉芽肿病因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及青年多见。常见于手、足部,呈现皮色或淡红色、成群排列紧密的小丘疹,后来向外周发展而中央的小丘疹消退,形成环形或弧形病变。慢性过程,数年后可自行消退。

在组织学上,以真皮胶原纤维灶变性、反应性炎性浸润及纤维化为特征。胶原纤维变性包括大灶状完全变性和小灶状不完全变性两种类型。在部分变性和正常胶原纤维束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产生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偶见孤立的多核巨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结核样肉芽肿。

环状肉芽肿的鉴别诊断:①风湿结节与类风湿结节;②脂质渐进性坏死。

1567-一位有皮肤病变史的患者出现了恶化的胃肠道症状,导致骨髓活检。你会做什么?这个肿瘤实体的特征突变是什么?


H&E显示纺锤体细胞呈结节状聚集,胞浆呈淡颗粒状,外加嗜酸性粒细胞。Giemsa染色强调胞质内颗粒在纺锤体细胞中。

骨髓抽吸物显示细胞具有不典型的纺锤体形态和不同程度的脱颗粒。

诊断: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𝘒𝘐𝘛p.D816V突变与CD 25和CD2表达异常,患者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升高。

1568-基本组织学的小提示:

1.支气管是含有软骨的气道;无软骨的气道称为细支气管。
2.外科肺(楔形)活检中未见支气管的原因是这些活检是从肺外(外侧)取出的。

1569-膀胱腺癌(肠型)。鉴别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或结直肠腺癌对膀胱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1570-皮肤病变

汗孔角化症 ( porokeratosis,PK)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以边缘堤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和组织学上存在角质样板层为特点。
可分为以下几型:经典的 Mibelli 型汗孔角化症、浅表播散型(DSP)和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掌跖播散型汗孔角化症(PPPD)、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斑点型汗孔角化症、显著角化过度型、炎症角化型、丘疹型、疣状斑块型、混合型。

汗孔角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皮肤病。男性较为多见。常发生于暴露皮区,如面部和四肢伸面等部位。开始为表皮角化丘疹,以后向四周扩展,形成中央表皮的轻度萎缩凹陷,而周边具有角化物小沟的堤状突起。汗孔角化病为一种误称,其发生通常与汗孔无关,只是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常累及汗孔而已。

汗孔角化病最特征性变化并不是汗孔角化,而是表皮角化亢进、灶状角化不全,具有诊断意义的变化是角化不全灶呈现柱状或栓状嵌入表皮浅层,即形成圆锥形或柱状板层状结构,角化不全柱两侧及底部表皮颗粒层消失。角化不全柱可以突出表皮表面呈柱状或嵴状。底部表皮细胞可见核周空泡,表皮可变薄或正常。表皮内可见个别角化不良细胞,也可见胶样小体或Civatte小体形成。真皮有灶状毛细血管扩张及轻或中度血管周炎细胞的浸润。

1571-一位65岁女性的脸

面部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本病又称面部嗜酸性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 eosinophilicum)。是一种少见的小血管嗜酸性血管炎,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特征性损害为棕红色丘疹、斑块、结节,无任何系统表现。近来认为可能亦为变应性血管炎的一种。本病多发生于健康中年男性,尤其是白种人多见。也可见于女性及儿童。
组织病理 :表皮变薄,表皮下有一明显的无浸润带,无浸润带将表皮和真皮、毛囊、皮脂腺等附件与病变区分开来。无浸润带下真皮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细胞浸润,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炎症主要位于真皮上中部,但也可弥漫到真皮的下部及皮下脂肪。在毛细血管附近可见到中性粒细胞的核尘。可有血管壁及其周围纤维素样变性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有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极少数可见有泡沫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病程长者可有纤维化改变。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常在血管周围见到IgG、补体及纤维素沉积。
诊断及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由病理证实。临床上,该病应与结节病、慢性皮肤红斑狼疮、假性淋巴瘤、皮肤白血病或皮肤T细胞淋巴瘤、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持久性隆起红斑、感染性肉芽肿等鉴别。 

1572-不是印戒细胞癌。检出胃GIST,有明显的印戒细胞形态。

1573-鼻窦Kiesselbach's区域

最常见流鼻血的位置在鼻中膈的前端,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s plexus也称为Little’s area),黏膜下有四面八方汇集而成的血管丛,因为很前端,手指,或灰尘,冷空气很容易刺激到哪里,所以当黏膜受刺激而破损时就可能出现流鼻血。
理论上鼻部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出血,少儿和青少年的出血好发部位 90% 在鼻腔前部,具体位置在鼻中隔的前下方,如图蓝色圆圈区域(Kiesselbach's plexus),是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终末血管吻合而成,也称为利特尔区(Little's are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