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说作文21:逻辑严密有气势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需要借助事实、道理和逻辑推论。只有拥有了不可辩驳的论据才能产生有强有力效果。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屈”、“饿者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论据。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用好例证法,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有影响力的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引用事例最好能指出事件具体年代和真实姓名,涉及课外书籍的最好能写出书名,不可用“古时候”、“一个哲人”或者“有这样一个故事”来蒙混过关,否则暴露出读书不精细积累不充分的缺陷,甚至让读者怀疑真实性。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只需要概述,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其实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的事实,何必啰嗦?议论文中的事例只是一个例子,它只是提供观点的佐证,重在逻辑推理,不在情,不在氛围环境,只要把基本事实简单叙述就够了。它不是为了弄清事实的细节,切忌本末倒置,以修辞代替说理,出现神态、语言、动作等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否自喧宾夺主,吃力不讨好。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实如果需要列举多个来论证,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营造强大的气势。列举事例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所举例的事例是否有侧重点?事例能印证论点中的哪一个方面?事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是层层深入还是并列铺开?事例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互换?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作文思路也就比较清晰了。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集合,忌有例无证。事例之后的议论说理才是议论文的重点,应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让事例和论点结合起来,要说清楚这个事例是如何印证论点的。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做摘记、剪贴,积累大量的鲜活时政材料。积累多了,运用起来自然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有了论据又该如何进一步议论呢?这就要展现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文字吧: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人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爱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为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知。

——《让理性主持宣判》

这段文字先是提出“不可重蹈三国旧事”的观点,用富有气势的反问句确立了议论的方向。接着用董卓、曹太公、张飞的事例层进分解,采用排比结构的设问句,给读者压迫感。然后在展开二分式的评论,着眼点分别是“历史”和“理性”,在时间和人性的角度剖析事例,让读者折服。

我们再来欣赏另一段文字:

每个作家支颐一想时,总会面临心灵的拷问;每个作家提笔倚马时,总先直视心灵的选择。可悲的是,相比于世俗的快意,芥川龙之介的身影显得那么孤单,大仲马的老泪现得那么柔弱,美国土地上那杆掀翻海明威的双筒猎枪又是那么的无助。深沉不见了,“满汉全席”只剩下“文化快餐”;纯真不见了,警钟长鸣换成了歌功颂德。然而,或许这尚不足惜,至少没有污了文学的清名,更可悲的是高雅不见了,高山流水蜕变成龌龊的精神垃圾。

——《重拾文学的尊严》

初看起来这段文字和上段文字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也是先概述观点,再列举事实,然后深入评论。但细看又不太一样。这段文字的开头实际上是陈述作家面临的现实难题,作者并没有介入。接下来列举的三个事例展现出强烈的主观评论性,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表达出“相比于世俗的快意,作家是可悲的”这个观点。下一步还是沿用上面的对比分析法,感叹于深沉、纯真和高雅的消失。这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喟叹:文学的灵魂丧失了!这些议论句中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字里行间透露出气脉的涌动,文学性的表达更容易将读者带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同意了作者的观点,心跟着作者的思维一起跳动。不得不说,这是更高明的议论。   

议论文的难,难就难在事例之后的议论分析上。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展开议论。可以用假设思维,写了事例之后,先正面写一句“他这样做正是为了______”,再反面说“如果他不这样,将会______”。也可以联想思维,用上这样的词句:“个人如此,国家也是这样”,“无独有偶”,“坚持会这样,那么放松呢?”当然还可以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从修辞的角度打开思维,用反问、设问、感叹等从句式的角度变换思维。

议论关键是以逻辑推理征服读者,让半信半疑的读者读完文章后认可你的观点。所以任何花里胡哨的语言,任何泛泛而谈的道理,任何漏洞百出的逻辑都不能让读者心理产生触动,不足以让读者接受你所说的一切。

议论文的总体逻辑展开模式通常有横式和纵式两种。横式是在空间上展开,将思维由近而远推开,由身边小圈子扩大到社会大圈子;或者从时间上由古至今,由今天再到未来。这种构思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考虑的视野和眼界,全面和整体。纵式是在思维的层进上深入,它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口深井,一步一步让读者饮到甘甜的泉水,探得事物现象深层的奥秘和最本质的核心。

我们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如我们要用“分担”为核心词构思一篇议论文,分别采用横式和纵式的构思方式可以有如下的展示。

(1)横式并列结构提纲: 

论点:人生在世,责任在肩,排忧解难,便是分担。

论证:个体的不幸需分担;家庭责任需分担;社区事务需分担;国家困难需分担。

结论:我们不能习惯于共享和索取,还要学会分担与奉献

这个结构的论证过程就是从“个体”到“家庭”到“社区”最后到“国家”,像一个波纹,一层层从身边推开去,范围由小而大,在一个平面展开思维,逻辑严密。

(2)纵式深入结构提纲:

论点:学会分担,拒绝冷漠。

论证:为什么要学会分担?因为分担是抚平创伤的良药,是改善关系的纽带,是唤醒良知的春风。

不分担有什么后果?各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霜雪只能越积越厚;只烤火,不添柴,火总有一天会熄灭。自私者的行为最终会危及自身利益。

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会分担?需要公而忘私的心胸;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分担内涵是什么?分担本质上是一种品德,是公民的责任。

结论:分担,有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有那份爱心和责任,那种宽容和努力,谁都可以为别人分担。

这种结构就能够由现象开始层层深入到的本质方面去分担本质上是一种品德和责任就将表面上议论分担的行为上升为做人的规范和道德的修养上直指人心和人性足以引起读者的心灵震动可谓鞭辟入里

议论文确立论点之后需要对它阐述和分解,为文章的铺开提供蓝图和思路。分解论点的能力决定了你的议论文能否深入。叶圣陶先生在《国文百八课》中曾说:“议论,要预料读者将有怎样的怀疑和反驳,逐一把它消解掉。”写作时换位思考站在反对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对方会怎样反驳你然后你依据反驳的问题依次写下你的想法这也是议论思维的磨砺方式。分解和阐述论点的方法我们通常可以这样进行:先解释论题是什么;再分解论点,分解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一问为什么要这样?二问怎样做到这样?三问结果会怎样?有什么好处?再问有哪些名言和事例来印证?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就能够引导你的思维步步前进。议论反映的是思维的能力,如何在自问自答中架构起行文的层进,在一层层分析推理中达到说服读者的力量。

由此我们就有了展开议论的常用模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

按照这样的模式去练习,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你的议论文也就可以轻车熟路了吧!

就让我们切切实实地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积累新鲜而典型的素材,寻找巧妙而严丝合缝的语言,打磨出自己满意读者赞同的文章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