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说作文24:凝神细思出深度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01

有很多人喜欢读周国平的散文。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散文里蕴涵有丰富的哲理。这些哲理的闪光就使得文章耐人寻味,对人颇有启发意义,给人读了之后产生余音绕梁之感。不少聪明的学生也会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体味到的哲理“引爆”在自己的作文中,吸人眼球、启人心扉,成为文中的亮点而受到好评。

那么什么是哲理呢?其实哲理很易得。哲理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思想、意蕴、道理等,里面有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只要我们能细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其中的点滴助人成功、教人进步的朴素道理。因为哲理它来源于生活,是从活生生的人和事件中总结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几句德国谚语:

上帝让谁灭亡,首先让他疯狂。

时间是筛子,最终会筛去一切渣滓。

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天黑透了的时候,更看得见星光。

这几句看似平常的句子却包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的作文中能出现这样的散发着思维灵感的句子,那将是多么让人欣喜啊!

说到底作文就是人的思维物化的过程,提高作文水平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生命不断历练、思维不断成熟的过程。

我们还是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头问:“你再想想?”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说:“一、手指、食指。”老和尚火了,一刀把小和尚的食指砍掉了。这下好了,小和尚再也没有东西可以执著地就事论事了。这时,老和尚又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现在该知道这是什么了吧?”小和尚突然开窍了,他看着老和尚的手指所指的,回答说:“是天花板。”接着他随老和尚走出屋子,顺着老和尚所指,一一回答道,“这是草地”,“这是树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其实就是“手指不重要,所指才重要”,写作文不能知识就事论事,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明,深入其中引发思考才更重要。


02

哲思,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我们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的具体叙述,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对现实生活中诸多现象的真实描写,产生联想、感悟和触发,思索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阐发耐人寻味的道理,表达独特的物外之趣。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书写来表达来自内心的感受与领悟,哲理往往蕴含其中。

我们可以试着将这个事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观察它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感悟生活和人生。我们可以试着写在这个事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和波折,在事情的发展中思维在其中领悟和感触。我们可以试着借助一个具体的意象来细细叙事和描写然后说出自己洞察生活感悟到的不好直接说出的哲理。

平时在作文训练中对某一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既锻炼了我们的思维有能用新的发现和创造,把发现的思路记录下来就是作文很好的积累了。下面举几个例子。

关于玫瑰的思考: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每个人的性格也有锋利的一面。我们要在不拔出自己身上的刺的同时学会不让自己的刺刺伤心爱的人。

关于根与叶的思考:

(1)根深才能叶茂,我们只有刻苦读书、锻炼身体、谦卑做人,才能养得深根。(2)根是本,叶是末。本末不可倒置,没有根哪来的叶。(3)根、茎、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让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人类也只有安于自己的位置全力协作才能繁荣昌盛。(4)植物的枯萎总是从根部开始的,人的衰败首先也是从思想开始的。(5)通过观察叶子的状态可以得知根的情况,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发现他内在的品性。(6)斩草必要除根,要剔除祸患,必先从根源上铲除生长的土壤。(7)越强的风暴越促使根扎得越深。人越是因为困境的巨大越能够磨砺才干。

关于茶的思考:

(1)“茶”字拆开来是“人”在“草木”中间,所以喝茶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2)茶叶在水中起起落落,与浮浮沉沉的人生何其相似。茶叶终究要沉入杯底,人生也总要归于平静。(3)只有将自己放进沸水中浸泡,经历最残酷的折磨,才能快速绽放生命的芬芳,彰显人生的意义。(4)茶叶不过两种姿态:浮与沉;喝茶不过两种姿势:拿起和放下。茶叶如人生,浮时淡然,沉时坦然,拿得起也放得下。(5)茶叶本是一片枯叶,只是因为与水的拥抱就变为一种文化。你所在的环境可以决定你的人生价值。(6)第一道茶苦,第二道茶甜,第三道茶淡:这正是人生的三种阶段。

要让哲理在文中闪光,要注意这两点:一是哲理要隐含在作文材料之中,不要游离材料之外。如“人生的美在于坚守”这个道理一定是要在一个具体的故事或材料之后才点出的。抛开材料空谈哲理就像对穿棉袄的人说夏天如何如何热一样,让人难以感受得到。二是哲理所表明的主题一定要单一,不可求多,更不可存在矛盾主题。如同样是一个成功者的材料,既可阐明“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又可说明“放弃是成功的法宝”的哲理。这两者明显矛盾,切不可放入同一作文中去,只可用其一。


03

我们同学在作文时要将哲理融入进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由此及彼。

就是说不要局限于论述对象本身,就事论事,而要把与之相关或相似的事理、现象扯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说理深透。如:

真正的强者在平常生活中不会对小事斤斤计较,更不会怒发冲冠,只有懦弱的人才会亮出他们的假牙。 

由正及反。

就是说不要只从正面谈几点就完事了,还要注意由正面转入反面、以反面突出正面的论述。正反结合的论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辩证规律,可以使说理全面、深刻。如:

墙被拆了。一堆残碎的墙的肢体中,夹杂着曾经的花儿,曾经的草和曾经的一切。泥水流淌着,我无须再费力伸头去看了,他已无了上次的惬意。草就是杂草,花儿就是野花儿,长在泥地里,看不出什么美来。我怅然若失。

不久,却似悟出了什么味道来。有道是“距离产生美”,莫不是那在作怪?隔墙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它有微妙的神秘魅力。没了那隔膜,一切都尽在掌握,却又没什么意思了。这人可真爱作践自己,得不到时,什么都好;可得到了,却成了无用的东西。

凝神细思,长久地盯着某个事物,慢慢地,你就可以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了。长时间凝视一片叶子,那它就不是叶子了,叶脉就成了它的血脉,颜色就成了它的容颜,叶蒂就成了它的脚踝,它在树上就和其它叶子组成一个家族,它飘落地上就成了失去根基的孤儿。长时间盯着一面白色的墙壁,那它就不仅仅是墙壁了:白色可能是雪花,旷野千里茫茫无人烟,只有一两座挺立的孤山,纯洁是它不变的底色;白色可能是云朵,铺开在头顶的天空,飞鸟点缀其间,成为自由的背景;墙壁可能有一个斑点,是何人所留,或许是一个小洞,里面有动人的秘密。你尽可以徜徉文字,由某一人或物生发开去,就可以开启美妙的哲学人生。在冯友兰先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遨游,文字也可以长成翅膀。

我们写作文最好要以思考者的形象出现,如能在文章之中闪烁哲理的亮点。哲思之于作文,犹如那泉水的勇气的汩汩清流,只有你潜心思考,深度解读,你便可以捧起簇簇感悟的浪花。如果你的文章给人精美语言享受的同时,还能用来自你心间的感悟净化启迪人们的思想灵魂,那你的作文就到了一定境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