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手记1:《阿长与<山海经>》题目探究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阿长与<山海经>》题目探究

胡腾华

题目对于一篇文章的作用毋庸置疑,它既是文章的点睛之处更蕴含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和道德判断。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三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藤野先生是作者的老师,范爱农是追求进步的青年,为他们写文章理所当然,但为阿长写文章就值得深究了。

笔者以为鲁迅以《阿长与<山海经>》至少有以下几点用意。

一、点明文章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内容。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小时候渴慕的图书,后来被阿长买来,两者一个照顾他的起居,一个慰藉他的精神,共同构成鲁迅儿时生活的两面。

二、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一个大字不识的保姆和一本富有文学和神化色彩的典籍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不由让读者思索:这两者是如何产生联系的。由此,读者兴趣被激发。

三、形成情感反差,产生张力。“阿长”是少年鲁迅在憎恶她时的称呼,《山海经》是作者小时候喜欢得念念不忘的书,标题不用“长妈妈”而用这个称呼就可以将“憎恶”与“喜爱”并列观照,那种情感的张力就跃然眼前了。

四、暗含作者对阿长的赞美之意。阿长是极其平凡低微的小人物,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尽管她的人生经历是模糊的,生命的价值无法被人关注,但是鲁迅将她和古代经典作品《山海经》放在同一处且位置靠前,作者的用意不言而喻,他把低微的小人物抬得很高,让人们看见小人物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彰显了对小人物的同情和赞美。

由此可见,鲁迅一个不经意的题目就显示出过人的写作功力和鲜明的价值判断。念及此,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