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

 赵雅丽 2023-01-30 发布于陕西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王蕊)

图片

单元目标

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培养对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阿长的形象,读出荒诞可笑背后的苦难与希冀。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并揭示出阿长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图片
图片

一、回顾——平凡的阿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一个黄胖而矮的中年妇女形象进入了我们的心灵当中。对于童年的鲁迅而言,阿长有着怎样的形象?

图片

师: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阿长形象是那么普通平凡,甚至有些粗俗可笑,为什么这样的阿长在文章的后来会引发我新的敬意?

预设:因为阿长给我买了山海经。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细读——可敬的阿长

师:这节课就针对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个事件进行细读,细读文章的19~29段来探究对于我而言,阿长可敬在什么地方。(主问题)提示,可以从人物描写、对比、侧面描写这些角度进行批注。我们首先批注,批注完交流,分享的时候,要把找到语句用恰当的朗读方式朗读出来。

图片

板块1:对比之中读关切

别人:“我很愿意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阿长: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图片

师:别人可能都是谁?为什么不能真实地回答我?可以结合《朝花夕拾》所学进行想象。

明确:和别人对比,别人没有发现,阿长发现了;别人忽视了我的渴慕,阿长却很在意。阿长的可敬之处在于对鲁迅的细致的关心。

板块2:还原困难读深情

文本: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师:想象还原阿长为我买书过程中的各种场景,想象阿长买书的艰难,想象阿长的想法、行为、语言……:

图片

明确:阿长可敬之处在于对鲁迅视如己出的爱。

板块3:结合资料读影响

文本:

①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②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确:阿长的可敬之处在于明明没有受过教育,却让鲁迅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得以启蒙。

图片
图片

三、重读——平凡而可敬

师:面对这么可敬的阿长,面对可敬的阿长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诚的付出,鲁迅对阿长生出一种什么情感?(感激、感恩)鲁迅感激阿长的可敬,感激阿长对自己的细致的关心,感激阿长对自己视如己出的爱,感激阿长在艺术文学上对他进行了启蒙,这些都是我们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一事件当中读出的情感。30年过后了,鲁迅动笔写下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对于阿长的感激仅仅这一件事情当中有所表现吗?

图片

明确:鲁迅对阿长的感激其实也是在感激这个平凡但可敬的小人物,感激底层小人物真诚而朴实的爱。

图片
图片

四、朗读——作者的深情

1.师:鲁迅的文字中,还融入了更加丰富的情感。请同学们翻到文章的结尾第二段,选择一句进行朗读,尝试概括,通过朗读,能够传达出鲁迅对阿长的什么情感。

图片

2. 带着对阿长的感激、怀念、歉疚和同情,对阿长致以深情的祈祷和祝愿。

图片

(重读“仁厚而黑暗的地母”,用地母的形象去赞美母亲般的阿长;重读“愿”表达鲁迅对阿长深情的祝愿:重读“永安”鲁迅先生希望她在地母的怀里永远的安睡,这是鲁迅作为儿子对长辈的祈愿。)

图片
图片

五、表达——诗意的平凡

师:大家读得非常动情,大家的情感也触动了老师,我也会经常想起那些普通而平凡的人物给予我的善意,想起我生命当中那些阿长。

所以昨天晚上老师借鲁迅之口,想要用诗意的文字表达对阿长的深情。只是老师觉得最诗性的年纪就是你们的年纪。所以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将老师没有做完的诗做完。

图片

结语:

卑微平凡甚至粗俗无知的阿长,却给予了鲁迅她能给出的最珍贵的情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视如己出的爱。在这个小人物身上,闪耀可敬的光辉。幼年时,鲁迅不懂;成长中的我们逐渐懂得,懂得那份真诚朴实的爱。希望大家学过这篇文章之后,你能够发现和珍视我们生命当中小人物、平凡人给我们带来的朴实的爱,并且学会对爱的表达。

图片

作业设计

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作者对阿长“伸出、按住、惶急地看着、摇、笑、塞”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她淳朴善良而迷信的一面。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人物行为动作,发挥想象,详细描写阿长历经艰辛买到《山海经》的过程,要求描写细致、人物特点突出,300字左右。

拓展阅读

他是世界上最不好的爸爸

①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好的爸爸。

②我从小就渴望我能够拥有一个知性的,温柔的,甚至是威严的,能够给予我不管是年少学习上,还是未来事业上帮助的爸爸。这些,我的爸爸,都不会。

③都说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但是我的成长却是他心里的一把刀。他曾经跟我妈说:女儿成长过程里,伤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心。回忆里伤他的事情件件戳心,历历在目。

④初中的时候,我不喜欢他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每次他放学接我一说话,我都会有一种不想认识他的冲动。//高中时,每年暑假他一管束我,我们就会吵架,吵得最凶的一次,他叫我滚,我立马背起包就滚了。

⑤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北京。在我上高中放暑假的时候到北京找他和我妈,有一次提议去北戴河旅行,旅行结束后回到北京。深夜十二点的西站依旧人满为患,燥热的天气和涌动的人群都让我心烦。他一把将我的行李扛到了肩上,在我未来得及展露出任何焦躁情绪之前匆忙地走到了排满人群的出租车站旁。好不容易排到我们,询问司机去不去我们家的时候,司机的脸上均流露出嫌弃的表情,嫌弃的理由是地方太偏。一连问了五六趟车毫无例外地都被拒绝了。

⑥他没有办法只好领着一家人打算走个一两站地去远点的地方打车,而这个时候已是零点十六分。我走了五分钟就开始停下来抱怨他的无能。一家人在夜色的北京街头茫然无措,他也急了,固执己见地托着行李非要走到二环的建国门桥下。我看着夜色中扛着行李渐渐走远的老爸气不打一处来,对着他的背影大声的喊:“在北京混了这么多年,没有买车也就算了,连一个拿得出手的有车朋友都没有。你真是白混了!”他的身影略微顿了顿,然后把肩膀上的行李箱缓缓放了下来,拖在地上继续往前走。

⑦我妈听见这段话为他打抱不平:“你爸又没读过什么书,你以为北京是你随随便便就能出人头地的地方吗?都上高中的人了,一点都不懂事!” 我突然觉得好心酸。

⑧一直到现在,忙起来,我也会经常没有耐心同他讲话。有时候,他会问我:“你这次去外地签售怎么样啊?”我极度不耐烦地说:“就那样!”他会问我:“你今天晚上怎么回来了?咋没有跟我说呢?我帮你留灯啊?”我也会冷淡地说:“哎呀,我不是回来了嘛!”人啊,往往伤害最深的都是最深爱自己的人,因为知道永远不会失去,才会这般肆无忌惮。

⑨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我爸是爱着我的。这样一个在我心里这么不完美的他,却在所有的细节里深深的关心着我。

⑩我爸是我的头号粉丝,没有人比他更加的支持我所有想做的一切事情。我的每一期节目他都听。每一次我节目里面出现了错误,他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虽然他总是孩子气没个正经,但我每一次签售,他都会发朋友圈表扬、鼓励我。虽然他不温柔、不威严,却日日坚持给我每一篇文章打赏,鼓励我所有的辛苦和努力。虽然他不高不帅没有宽厚的臂膀,但是每一次我从外地回来,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去接我。

⑪有一年春节,我爸开车出了车祸,头缝了七针,我在那一刻突然深刻地意识到:我不能失去他。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是谁,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将来要变成谁,所以,在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路上,哪怕力量不足,能力不强,我们也应该感恩,不应该嫌弃。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珍惜此生与他们的福分,珍惜所有还能共聚的时光,然后变成他们眼中最棒的样子,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了他,我会努力变成一个强大的女儿,在今后的日子里,代替他,来照顾全家。

⑫最后我想说:这么多年,谢谢,谢谢不完美的他,爱着他不完美的女儿。还有对不起,他不是世界上最不好的爸爸,他是我心里最好的爸爸。

1.(3分)“都说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但是我的成长却是他心里的一把刀”,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伤害?

2.(2分)揣摩下面句子所表达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的身影略微顿了顿,然后把肩膀上的行李箱缓缓放了下来,拖在地上继续往前走。

3.(4分)从文中的哪些情节可以看出一个不完美的父亲“却在所有的细节里深深关心着我”?

4.(2分)为什么在父亲车祸那一刻,“我”突然深刻地意识到“我”不能失去他?

5.(3分)结尾作者说“这么多年,谢谢,谢谢不完美的他,爱着他不完美的女儿”,你如何理解?

图片

END

文章结束啦,和小王聊聊天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