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底线思维应对教育未来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用底线思维应对教育未来

市四中 胡腾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不用再列举了,这样歌颂教师的诗词和语句俯拾皆是,往往把教师往“伟大”的道路上赶,仿佛教师不呕心沥血,不焚膏继晷,不兀兀穷年,不形容枯槁,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教师必须要有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要有舍生炸碉堡的献身精神,要有“上穷碧落下黄泉”超强能力,否则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必须无地自容。

教师不必那么伟大,伟大毕竟是少数。谈伟大太高了,给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伟大”是教育的上线,不能奢望每个教师都达到,那是理想甚至是梦想。如果教师人人都伟大了,那伟大就不成其为伟大了。试想,如果普天之下的教师都成了孔夫子、陶行知、张桂梅,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个个都成才了,社会就成了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了,自由、平等、公正的理想价值早就实现了。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教师来自于人民,也将回馈于人民,他始终是人民的一份子,用过高的道德要求是不现实的。还是让教师回归平凡,我们只需用师德的尺子去丈量,师德是底线不是口号和目标。只要教师遵守了师德的底线,不走样也不夸张,他就是合格的教师,是令人尊敬的教师,是无愧于天地的教师。

师德的底线无非三条。

一是不违规不犯法,这是站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的公民。无论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教师法》,无论是国家级的“双减”政策还是校级的教育教学规定,教师都在划定的红线范围里内,不越轨、不变形,按法规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这是做好教师的立足点。

二是不颓废不标新,这是站在职业层面的准则。教师是体现国家教育意志实施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人,一定要看清国家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核心追求,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师要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开展当下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只要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那种颓废消极、碌碌无为的“躺平”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那种标新立异、全盘西化的标新也是激进冒险的。颓废的人无法给孩子带来正面积极的引导,激进的人容易给孩子错误的示范。

三是不浮躁不伪善,这是站在为人修养层面的规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旦以这个职业身份出现在学生家长面前就应当真诚、稳重、善良。走进课堂就应该能自豪地说,我能够把教学目标贯彻落实。面对作业就应该能自信地说,我能够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进步。身在校园就应当自得地说,我能够在言行举止方面成为学生的典范。教师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份责任;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使命。我们承上启下,传承先人又开创未来。这份重担自我们被别人叫做老师时就默默铭刻在骨肉里,剔除不得。

教师守住了师德的底线,就守住了个人的底线、职业的底线、国策的底线。做到这些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就不要以“伟大”来透支教师的身心了。

还是让伟大还给伟大,让教师就成为教师吧。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教育教学也必须与日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不是部分名师和伟大教师能够独立完成的历史使命,必须依靠最广大的教师群体,让他们发光发热,以师德的底线要求,让他们成为握紧时代方向盘的人。

教师应是平凡的,但他们是黑暗中的微光,聚拢人心,砥砺前行。有了这点光,大地不再寒冷,群星不再孤独,夜行不再失去方向。

教师应是平凡的,但他们是晨光中的号角,振奋精神,催人奋进。听到这声号角,冷淡的心肠重新充盈热心,沉重的脚步重新轻快飞扬,手中的红旗重新猎猎作响。

教师应是平凡的,但他们是夏日里的清泉,抚慰人心,润物无声。喝一口泉水,冷静面对挫折,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从容,也有“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的自在。

不必给教师太多的负累,教师游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本已负重前行。就让他们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相信他们必将还世界一个“繁花似锦,龙腾虎跃”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