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学生作文16:中秋的味道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中秋味道

葛奕辰

又是一年中秋时。

窗边一束浅粉色的玫瑰花,静静地绽放着。层层纤薄的花瓣拢在一起,吐露着中秋的静谧。一阵似有若无的幽香,而空气中又好像不止是幽香。

桌上,琳琅满目。妈妈从厨房里出来,笑呵呵地告诉我今天要做蛋黄酥。揉好的面团、腌好的咸蛋黄、拌搅均匀的豆沙、蛋液、擀面杖、保鲜膜,这阵势让我有恍入面包房的感觉。

我带上手套,按照妈妈的指示,先小心地把大面团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直至分成24等份。

“你要把每一个小面团上的褶子捏到一块儿去,再顺到小面团光滑就可以了。”妈妈向我示范,在她灵动的指间,一个光溜的小面团横空出世。我也学着她那样,像包包子般地把褶子拢到一块儿,却怎么也无法呈现“指间无影”的效果“别灰心呵!”妈妈笑道“耐心点,你是新手,做成这样已经很好啦!

我止住自己焦躁的心,慢慢地把褶子拢过来、再拢过来……从下往上轻轻顺着面皮。呵!终于成了!一个白白胖胖、光洁无暇的小面团俨然出现在我面前。这白胖小面团多可爱啊!若不是知道这光滑的面团外表里面藏着那么多褶皱,又有谁能想象这个可爱的小宝宝的丰富的内涵呢呢?

“接下来我们来擀酥皮!”

酥皮相较于面皮有点硬,有点黏手,擀好后也把它们捏顺成团。

温暖的灯光下,桌上依次排开的面团们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套。外面下起了雨,我俩围坐在桌边,一边揉着面团,一边打趣,想象着出炉后它们的样子和香气。

正说着,爸爸回来了。“来,一起来做月饼吧!”妈妈招呼着。“做月饼?这么精细的活儿,我好像承担不了,还是打打下手吧!”爸爸说完,自己也笑了。

在妈妈的指导下,爸爸粗壮的手指总算把咸蛋黄包进了豆沙里。我和妈妈进行下一步工序,把一个个豆沙球都裹进酥皮里。我从厨房里翻出一个螃蟹的模具,一巴掌把完工的面团扣在模具里。而那边,爸爸裹出了“一个顶俩”的巨无霸蛋黄酥。“行了!这么有个性!待会儿烤出来,倒容易识别了!”妈妈笑道。

刷上蛋液,再撒上小巧玲珑的芝麻,蛋黄酥变得有模有样了。

妈妈把烤盘推进预热好的烤箱。我站在烤箱前,静静地看着一个个小小的蛋黄酥在里面接受最后的洗礼。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顶部的蛋液变得金黄,再慢慢下半部分也悄然换装。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愈来愈浓的香味,这香味并不是爽快直接俘获你的心,而是不知不觉中悄悄把你萦绕,再轻轻把你拥入怀中——这是一个甜蜜又温暖的邂逅,等你醒悟过来,却是再也走不出蛋黄酥的心啦!

“叮——”,这绝对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妈妈刚把烤盘取出来,我便顾不得烫,用刀叉切开蛋黄酥 ——一瞬间,各种香味挣脱束缚,弥散在雨天的空气中。再轻咬一口,面皮的酥脆、豆沙的清甜、咸蛋黄的醇香在舌尖迸发。当然,这蛋黄酥还有别具特色的味道,来自于奕辰手作带来的独特口感。

窗外,秋雨淅沥,蛋黄酥在灯下泛着金黄的光芒。我们一起围坐桌旁,各捧一杯热乎乎的红茶,享受雨声与宁静。

房间里充盈着幸福的味道。

中秋的味道

江媛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桂花还正待放,明月当空,中秋味儿愈来愈浓了。

八月十五,近了,到了。来到乡间,“未见其花,先闻其香”。浓郁的桂花味儿溢满了街头,依若酿在了桂花酒中,香气逼人,如痴如醉。桂花镶嵌在浓绿的树叶之间,一簇簇,一团团,小巧玲珑,似精致的花簪插在那浓密的发绺中,显得格外娇滴迷人。淡黄的,雪白的,交映着,相衬着,恍惚间,嫦娥身着轻纱,带着玉兔,下凡人间,与君共舞。

行过这片桂花林,花香却久久不散,乘兴追溯到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游历整片天宫。

到了乡下,天色已晚。天空被沾满墨水的毛笔一挥而就,突显出那轮明月,照亮了等候已久的爷爷和奶奶。满月之下,五个人并排坐在屋檐之下,细细品尝着奶奶亲手做的桂花月饼。小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桂花月饼,手上留下了一层淡淡的油层,靠近闻一闻,香的,含着点微甜。月色入户,正掉落在手中,轻笼在桂花月饼之上。古黄色的月皮,又软又香,刻着各式的花样,随着那淡淡的桂花味,甜而不腻,沁入肺腑,香满心间。月光若阳光般撒下,映在爷爷奶奶饱经风霜,充满笑意的脸上,皱纹仿佛水波般被笑纹推开。眼中满是慈爱与温暖。阵阵凉风迎面而来,携走了暑意与烦燥,留下了亲情,温暖,荡漾着,流淌着。

中秋的味道是“甜”的,甜过桂花,甜过月饼,像满月般充满着遐想与期待。这种“甜”甜而不腻,甜而难忘。正如茶叶般,愈品,那味儿愈香。

而如今,中秋已至,桂花却仍待放,花香淡得凄惨,淡得悲哀。学业、事业的繁忙,减少了看望爷爷奶奶的时间。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月饼代替了桂花月饼,却代替不了它的“甜”,“甜”中的温暖。

中秋还在,中秋不在。闭上双眼,中秋的味道只能回梦追寻。

中秋的味道

潘可心

满月像个杏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月华如水,倾洒碎银一地。几颗星星在它的光芒旁眨着眼睛,无边无际的空中,它显得并不孤单。

外婆静静地坐在窗边,微风撩起白发如丝。城市灯火阑珊,却散不了她眼中的茫然。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禁一阵心酸:“外婆,今天是什么日子?”见她没反应,我接着说:“中秋,中秋啊!”“中……秋……”她呆呆地望着月轮,喃喃道。

“是啊,妈,看这月亮圆不圆?”妈妈把一只印花月饼剥开,塞到外婆手里,可她手一抖,月饼在地上颤动了几下。“妈,这里还有呢!”二姨提了袋子走来:“莲蓉的,五仁的……妈不是爱吃咸的吗?还买了蛋黄的。”外婆呆呆的看着,看着二姨把各色精美的月饼摆在桌上。“妈想吃哪个?”二姨悄悄抹去眼角的泪珠,笑着问。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妈妈拉了拉二姨的手,小声说:“再给妈剥个。”外婆眼中仿佛蒙了层雾,接过月饼,机械地咬了一口,茫然地顺着长桌看去。

突然,她一顿,眼睛闪了闪,嘴角微张:“那,那里。”“哪个?”二姨惊喜地快步上前,在角落里翻出一块薄薄的黄油纸包,没有精美的包装,没有华丽的内涵,油纸绳捆扎成四方块儿的形状,包装纸渗着油迹,透亮透亮的,虽然模样不好,但对外婆仿佛有不一样的吸引力。她缓缓展开油纸,露出焦黄的脆皮。

“十五了哟。”

“是,是,十五了……”妈妈忙道。外婆抬起头,嘴角微微颤动,似乎陷入了回忆:“早在初八我就把这饼买来了,就挂在那房梁上,娃们嘿,一天到晚在那下头蹲着……外婆嘴角带上了浅浅的笑,“月饼贵呦,娃们每人半块,大丽从来舍不得一次吃完,只是咬一小口,包起来藏好。半块月饼能吃上半个月,有时小丽哭闹时,大丽还得掰下一点来哄……”

我们震惊地听着,谁能想到,老年痴呆晚期的外婆还能说出这么一段虽不流畅却清晰完整的回忆?外婆仔细地把月饼掰成三份:“大丽,小丽,给。”

笑着伸出手,妈妈和二姨不禁哽咽起来,捧着月饼小口咬着。“哭什么,这还有呢?”外婆慈爱地笑着,浑浊的眼里仿佛点起了光,大家都笑了。外婆也细细品味着,满脸幸福。

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吃的月饼就和这油纸包的一样,在那个年代,对从没见过美食的她们来说,确实香甜诱人。也是它勾起了外婆心中的美好,使往事重现。

很晚了,在月光静静地照耀下,我们走出大门。外婆在护工的牵扶下,站在门口与我们挥手道别。

我知道,也许一回头,外婆就会忘了我们来过,忘了中秋晚上的一切。可是至少那一瞬,外婆定感受到了中秋的味道,是香甜诱人的亲情!

中秋的味道

王奕心

秋叶。橘树。口琴声。

横往左,竖往右,支配了车窗为沿路的构图。空气里有橘树沁出来的酸,溢出来的甜。

一路上,收音机就放着,口琴在吹,我在听,还有一千米到达,到哪儿去?老家的月亮上去。

今年的中秋来得太早了,没有足够的橘皮来迎接。奶奶被橘味的风刮走了,只有爷爷要晒橘皮,可橘子都还没有呢。

月饼一箱一箱地被拎进房间,我突然看到了碟子上的一块月饼,上面用红字写着,“橘□”另一个字已经看不大清楚了。记忆便如倒带般流转开来。

“奶奶,我要吃橘皮月饼。”我嚷嚷着。于是哥哥姐姐也会凑过来。四张嘴张着,哇啦哇啦乱喊。奶奶这时总会把月饼包上纸,藏在厨房里,然后厨房就乱糟糟的了。以往都是这样,而前年我是第一次看到,橘皮月饼是怎么从最初,再包上纸的。

奶奶那年在自己开的店里忙活,场景被我包揽,所有的动作都还记得那么清晰。

新鲜橘皮一半煮烂,一半晒干。煮烂浇汁,晒干香薰。整个月饼里里外外包裹着清香,一抓一抖落,一炒一翻面。手腕力量很足,奶奶的身影和爷爷的混在一起了,透过雾气,看不清谁在帮谁。而现在,阳光透过窗户,蔽去的身影,只有一个。

橘皮也没有了,也不知道爷爷哪里弄来的橘皮月饼。

刹那间突然想起。

月饼上缺失的字,应该是“情”。路过那家小店,月饼的香透出来,眼睛噙满了雾气。 

傍晚落日和圆日似乎是一起出来的。这个还没有除去,那个就出来了。

天空大面积的红,只有那一小块是凄清的,透亮的,舍不得挪开眼。

小店灯亮起来,橘味浓起来又淡下去,身影模糊了,却清晰的记着橘味的样子。

中秋的味道

陈永

中秋总是有两面的,有蟾宫折桂的喜悦,就有望月思亲的离绪。今日,权且以李白抒绪:月,是中秋的名词。

还是喜欢那个“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他,能够流连于情乐书卷之间,不知天下事,不为烟火人,其实很好。

可人就是要长大,无忧无虑的活下去只能是死在幻想之中。李白绝对不是碌碌之辈,不可能长居长江上游,不从山中出去。

于是,年少气盛的他写下了豪迈的《渡荆门送别》。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对自己的前程十分憧憬,但仍不免有一抹思乡萦绕在心头。月,映着他。

“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京城的时候,他如此豪放不羁,不听天子令,不惧权贵势。这样的李白,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李白,才是世人所喜的。

但是,正所谓不知辛苦,无论甘甜,当李白被谪出京城,他才领悟道何为甜。

《早发白帝城》中,诗人于被贬途中幸运回归,“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多少快乐才会有的啊!确实,从天府坠入地狱,哪怕只是回到人间,都好啊。

不知此时,他在船上,仰望天间明月,会不会想起那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凤凰台前,他又一次想看看京城何在,却因浮云蔽日,不见长空,愁绪上心头。

等他转头,故乡却只堪回首月明中。这时,他早已历经人生坎坷,已然老成。月光下,他可能会回忆起年少,轻狂。

某年八月的一个中秋,他不免要长叹:月,你早应该熟悉我了吧,毕竟每年都在他乡相见。今夜中秋,我歌,我舞。你,和我的影子刚好是三个人,月,我们何时,能在那送出我的地方,再会呢?

月是中秋的象征,思乡是月的引申。而李白,却代表了离愁的味道。

中秋的味道

王搏寒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余光中

中秋的味道被分为十份,在我心中,月饼作为中秋的特色独占三份。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各种口味的月饼俨然已成为全国各地的必备美食。月饼源于南宋,兴于元末。当时朱元璋领导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以互赠月饼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自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延续至今。如今,边吃月饼边赏月已成中秋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中秋的空气都浸润着月饼的香味,而圆形的月饼象征团圆,所以,团圆的味道占两份中秋的味道。

月圆人也圆,一间房室,一张圆桌,一桌亲人,把酒言欢,谈笑数时,享受着一份温馨。我们中秋和亲戚们来到外婆家,四五岁的小孩绕着老人们的膝边转,用稚嫩的语气嚷着:“我要吃月饼!”老人们则露出幸福的笑容,点着头,摸着小孩的脑袋说:“好,姑婆这就给你拿去啊!”两年多没回家的舅公则拎着大包小包说:“姐,我回来了!”一桌的人都大声招呼他,几个老人都起来接他,到处都是欢笑声与惊喜的声音,所以,中秋节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能让人们体会亲情团园的节日,它占两分也无庸置疑了。

在我心目中,月亮的味道占据中秋味道的半壁江山。乡下的夜晚总是很凉爽,搬张竹凳到院中赏月,伴着含苞待放的桂花,心情愉悦。

月亮的味道很复杂,因为没有人可以对此下一个定论。于童年时的我而言,月亮的味道是甜的。那时的我手捧一杯水,忽而发现水中住着月亮,兴奋地对外婆说:“我拿到月亮了!”外婆笑着说:“这是月亮的影子,真正的月亮住在天上。里面还住着嫦娥哩!”听到这话,我就想着这嫦娥一定住在一个玉做的宫殿里,而她一定是个美貌天仙。于是我就高兴地盼啊,盼啊,想见她一面。

而对于古今文人而言,中秋的月似乎没这么快乐。苏轼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冰心说:“我的朋友,正好是花好、月圆、人寿”,便是将来离别。今夕何夕,也须暂!”面对这中秋圆月,人们不禁感叹它的味道叫思念。

又是一个中秋节,我坐在窗前,看着这一轮圆月,忽而发现我就是这圆月,圆月就是我。谁不希望月无圆缺,人无离合?但人生在世。不就是起起伏伏吗?也许这才是中秋的味道吧。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