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手记9:看见庄子的可爱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看见庄子的可爱

——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授《<庄子>二则》已有两三回了,每次面对这样的经典文本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敬先人,敬经典,畏才疏,畏学浅。最害怕带着学生到宝山一游却空手而回。每一篇经典都是一个月光宝盒,外表精致、严丝合缝,可是机关重重,轻易不能打开,必须找到那把恰当的称手的钥匙,一旦找到,则哗然洞开,所有秘密在你眼前呈现,一览无余。

作为名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极短,却在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为有名。要打开这样一个宝盒,心里难免惴惴不安。左思右想,倘若仅仅是讲故事,学生们一定认为庄子只是一个狡猾的老头,又倘若给他们讲逻辑学上的三段论,可能又一下难以接受。如何从“子非鱼”的对话上升到他们的人生立场,进而归结为道家和名家上去呢?中间必定有一艘船,哪怕是一叶扁舟,能渡我们过河。

那天翻阅书籍,从逻辑学的另一个概念上找到了这把钥匙,找到了这叶扁舟——隐含前提。

课上我这样引领着学生去打开宝盒。主问题还是“这场跨世纪争论到底谁是赢家?”学生有话可说,当然各抒己见,但回答要么偏颇要么肤浅。这时我们就开始抽丝剥茧。首先从对话开始,庄子先说话:“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反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看这两句话,庄子说鱼很快乐,其实不是鱼快乐,是谁快乐?当然是庄子自己,那一天庄子心情大好,见到活泼的鱼就下意识地和快乐联系起来了。而惠子呢,他开口就是“子非鱼”,你不是鱼,怀着不可置辩的语气,怼天怼地怼庄子,仿佛真理在手的样子。那么这两人为何这样说话呢?学生在这个时候必然陷入困境。这时候,我们就引入逻辑学的概念“隐含前提”,每个人说话之前都有自己的态度立场,而这个态度立场隐含在话语中,有时候他自己也不能察觉。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他们两个人话语背后隐含的态度立场挖掘出来,然后就可以真相大白了。那么庄子说这句话的隐含前提是什么呢?我们从句子看,庄子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心情投射到鱼的身上,得出了鱼快乐的结论。他的隐含前提就是——外物和人之间可以在心灵上相通,物可以带上了人的情感。一旦找到这个,我们豁然明白,原来庄子就是一个披着哲学外衣的文学家,将文学手法中的移情于物运用到自己难以察觉的地步。

那么惠子呢?学生们这时已有感觉了,他们就能脱口而出,惠子话语的隐含前提是:外物和人是截然不同的事物,是不可能心意相通的。所以他的语气这么坚定,马上质问庄子:“安知鱼之乐?”语速快如霜刀,足可一招毙命。

待我们发现了他们对话的隐含前提后,我们就可以再向前推进一步,这两种隐含前提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呢?此时的学生心智已开,稍有知识储备就能找到答案了。庄子秉承的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念,讲求的是天人合一,不被外形物种所束缚,崇尚自然,所以《庄子》第一篇为《逍遥游》,自由自在是他的人生信条啊。而惠子呢?是物理学的态度,唯物论的立场,他喜欢刨根问底,探究事物的根源,在逻辑的层面上大步推进,不依不饶。看文章,果然啊,当庄子按照他的逻辑进入了自己的话语轨道的时候,惠子得意洋洋,恨不得将对方一棍子打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当他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我们隔着纸张都能看到他满足的笑容。仿佛在说,你上当了吧,你按照我的逻辑,你无路可走了吧!或是出于厌恶或是由于顾忌老朋友的情面,庄子不跟你玩了,心想,我们本来是来游玩的,何必这样执着一念争个输赢呢,他于是灵机一动,说“请循其本”,虚晃一招,在一个“安”字上挖一个坑,你不是问我在哪里知道的吗,我是在桥上知道的啊,就这样把话题结束,似乎是用太极的方式化解了对方的重拳。面对挂着笑脸又幽默可爱的庄子,也不知惠子听后是生气还是无奈。

当我们分析到这里时,对话双方所代表的学派就一目了然了,一个道家,一个名家。

倘若学生还问,他们两个到底谁输谁赢?我就说,输赢那么重要吗?你不觉得这个过程比结果重要百倍吗?过程不是让我们见识了两位人生态度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怎样避免一场更激烈的争吵,看到里面最真切的人心吗?庄子超然大度,“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朋友咱们照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寻你的人间真理,我得我的人间自在,两不相欠,人生美好啊!

从人生境界看,庄子的格局是大于惠子的,他已超脱了功利和现实,追求的是审美境界,而惠子呢,他始终在人间,他要求个胜败,他要讲个明白,他是人间斗士。我们不能因此就贬低了惠子,正是他身上的逻辑因素、执着精神使得国人身上若断若续的科学基因没有完全断裂。但我们也为之深深叹息:是什么使得惠子身上的逻辑推理的传统消失不见的呢?倘若这种理性声音一直发扬光大,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否更加辉煌呢?

但国人毕竟更喜欢那个睿智超绝又有点可爱的庄子啊!

【附板书设计】

游于濠梁

庄子

惠子

对话

是鱼之乐也

子非鱼

隐含前提

物和人可以相通

物和人相互隔绝

人生态度

天人合一,崇尚自由

寻根究底,注重逻辑

结论

道家

名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