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动文章] 抑郁症康复后的注意与记忆选择

 马庄实验室备份 2022-08-25 发布于陕西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各方面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一些知名公众人物因抑郁而自杀让我们不禁唏嘘命运多舛,而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抑郁症”的关注。抑郁症(Depression)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通常2周以上)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导致自杀的一种主要因素。

抑郁症,就像无缘无故的黑夜,然而黑夜之后总会有天明,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不禁有人发问,抑郁症恢复之后和正常人会有什么区别吗?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ears 等人(2011)就抑郁症康复者对情绪图像的注意进行了一项眼动研究。大多数关于抑郁的认知研究都是由认知图式模型 (Beck 1976;Beck and Clark 1988) 和抑郁易感性的认知理论(Teasdale1988)所激发的。该模型认为:(1)抑郁症患者会选择性注意和记忆消极刺激,忽略或减少对积极刺激的注意;(2)抑郁症康复者会继续表现出注意和记忆偏向;(3)注意偏向是抑郁易感个体的特征,因此该偏向会出现在抑郁症康复者中,不会在抑郁发作之后持续下去。

基于上述两种理论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寻找抑郁症康复者注意和记忆偏向的证据为目的而展开实验。被试都为在校大学女生,分别为:从未抑郁组、抑郁症康复者组以及心境恶劣(抑郁组),由BDI-II 贝克抑郁量表等筛选分组。

任务一

实验材料为160张彩色图片,包括四种类型(如下图)

任务一共有45个trial,其中前5个为练习。具体程序如图。每个trial会呈现四张图片,一张抑郁相关的图片,一张焦虑相关的图片,一张积极图片和一张中性图片,每张图片随机放置在屏幕的四个方框之一。告知被试实验目的是研究观察情绪图片时的瞳孔扩张变化并会记录眼动,不提及记忆再认任务。

任务二

在任务一结束7天后,要求被试进行记忆再认任务。实验材料为320张彩色图片,其中160张旧图(任务一用过的图片),160张新图。每次呈现一张,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对每张图片进行反应:“确定是旧图”、“猜测是旧图”、“确定是新图”、“猜测是新图”。

任务一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抑郁相关的图片,抑郁症康复者和抑郁症患者有相似的注意偏向,即会更多的注意抑郁相关的图片;

‚对于积极的图片,抑郁症康复者和抑郁症患者也有相似的注意偏向,会投注更少的注意;

ƒ对于焦虑相关的图片,只有抑郁症康复者表现出了注意更少的偏向。

而对于图片的再认结果表明:情感内容的图片比中性图像有更好的记忆效果;但遗憾的是该研究并没有发现抑郁症康复者和抑郁症患者与从不抑郁者之间的差异。

该实验的一些结果与前人结果一致,也支持了抑郁认知模型的一个重要论断——注意偏向是抑郁易感个体的稳定的状态特征。目前关于抑郁症康复者的研究不多,眼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实验扩展了对于抑郁康复者的注意偏向研究,对该领域的眼动研究做出了一些贡献。

PS.实验中Dysphoric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Dysphoric学名为病理性心境恶劣,指在精神病理基础上,无任何外界原因和内心因素而突然出现不满、紧张、委屈、伤感、易激动的心情和攻击行为。常见反应是情感上的痛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身体上的痛苦。它是一种极度不安或不满的状态,可能伴随着抑郁症、焦虑症或烦躁等。本实验中Dysphoric组被试BDI平均得分大于等于20分,根据Dozois et al.(1998) 推荐的BDI梯度分数,这些本科生样本可以归为“心境恶劣一抑郁症组”,所以将该组别理解为抑郁症组也是可以的。

参考文献:Sears, C. R., Newman, K. R., Ference, J. D., & Thomas, C. L. (2011). Attention to emotional images in previously depressed individuals: an eye-tracking study. Cognitive Therapy & Research, 35(6), 517-5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