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动文章] 视频课程中需要教师露脸吗?

 马庄实验室备份 2022-08-25 发布于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李雨婷

1 引言

近年来,视频课程在大中小学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慕课”、“网易公开课”等课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世界名校的教学氛围。“翻转”课堂的提出更是使得视频课从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晋升为可以替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随着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暴风成长,研究者们开始思考,怎样设计视频课才是最高效的?哪些因素影响了视频课的教学成果?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本研究作者将视角聚焦于视频课中的教师形象,探讨教师带来的社会线索对学生注意与学习的影响。从学生眼动的注视时间和学习结果两方面,比较视频课中传统白板与新型透明板(可能提供更多社会线索)的教学效果(Fig. 1),以期对网上教学的设计原则有更深入的理解。

由于视频课出现时间较短,已有研究数量有限,结果不一。部分研究表明,教师提供的社会线索,如手势、眼神和表情等,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并提升学习体验和满意度。但也有研究发现,视频中教师形象的存在与否对学习结果并无影响,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干扰。

由此,本文提出两种可能结果:(1)指导者存在假设:在透明板条件下,教师会提供更多的社会线索,并对学生的注意和学习成果起到促进作用。(2)认知负荷假设:在透明板条件下,更多的社会线索会干扰到学生的注意与学习。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与被试

本实验为单因素两水平(干预:白板、透明板)前后测设计。实验被试为64名大学生,其中白板组34人,透明板组30人,所有被试均未学习过视频课中的相关内容。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实验使用采样率为60 Hz的Tobii T60眼动仪。实验材料包括两个20分钟的视频(由同一老师录制,教学内容均为有机化学课程)、一个16题的前测、两个16题的后测(即时与延时)、一个概念测试(考察教学内容中相关概念)、一个学习体验问卷、一个空间能力测试、一个抽象推理能力测试与一个人口统计学问卷。

2.3 实验程序

实验第一部分于实验当天进行,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先面对眼动仪坐下进行9点校正,校正后呈现指导语,被试阅读完指导语后进行前测,之后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进行后测与概念测试,最后填写学习体验问卷与人口统计学问卷。第一部分总时长约为60分钟。实验第二部分于7天后进行,被试依次完成延时后测、第二次学习体验问卷、空间能力测试与抽象推理能力测试。第二部分总时长约为30分钟。

2.4 眼动分析

实验兴趣区包括静止和动态两种,其中静止兴趣区为教师在透明板或白板上所画的6个图形板书,动态兴趣区为教师提供的社会线索,包括直视(教师直接注视镜头,当被试也注视教师目光时则注视时间开始)与视线引导(教师注视板书内容,当被试也注视板书内容时则注视时间开始)。

3 结果

3.1 变量操控与被试同质性检查

两组被试在GPA、空间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前测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差异均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

3.2 后测成绩与眼动分析

两组被试在即时后测与延时后测中的成绩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概念测试上,白板组被试成绩显著高于透明组被试。两组被试对教师直视的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对于教师的视线引导,白板组被试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透明组。同时,白板组被试对教师板书的注视时间也显著更长。

3.3 学习体验分析

两组被试观看视频的学习体验与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本实验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视频课中教师存在对学生注意与学习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白板教学条件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度更高,对概念的学习效果也更好。该结果支持认知负荷假设,即透明板条件下,教师提供的更多的社会线索对学生产生了干扰。

针对上述结果,作者提出了两点可能原因:(1)教师面孔的干扰。透明板条件下,教师面孔持续可见,当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时,教师的面孔本身可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注意分散、学习结果也受到影响。(2)社会线索转换频率的干扰。透明板条件下,教师在直视与视线引导间转换的频率更高,当学生对一种线索投入注意时,另一种线索的转换就形成了干扰,同样可能致使注意分散,影响学习成绩。

据此,作者提出两点建议:(1)在视频课程中,高效的教学应尽量减少教师面孔的暴露。(2)若教师面孔已经可见,则教师在给予社会线索时应选取一种更有策略的方式,提高线索与教学文本的同步性。

5 笔者感悟

这项研究有较强的应用性,它得到的结果可以直接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启示。过去我一直认为,老师上课时和学生有更多的互动肯定是好的,从没想过这种互动还有可能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篇文章的结果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其实也间接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有时候我们一直深以为然的事并不一定是对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总能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果。

参考文献

Stull,A. T., Fiorella, L., & Mayer, R. E. (2018). An eye-tracking analysis ofinstructor presence in video lectur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88, 263─2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