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诗词中的美食——《西游记》中的吃吃喝喝(1)

 呵呵我的鸡 2022-08-25 发布于广西
                刚刚扒完了《醒世姻缘传》中的美食,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却不料一扒就是半个多月。这才知道开帖也不是个容易事。

  不过和大家一起讨论小说中吃的,真的很有趣哎。所以准备再扒一本。有人推荐《金瓶梅》,不过楼主准备先扒个轻松的,就《西游记》吧。

  第一,西游记中的食物相对少点,可以暂时偷下懒,嘿嘿。
  第二,上个帖子介绍的《醒世姻缘传》是本小众书,为了更好的介绍食物,必须先介绍清楚书中的情节,楼主的文笔又不好,概括故事什么的确实吃力。《西游记》就简单了,还有人不了解西游故事的么?
  第三,是楼主突然想知道下,古代和尚吃啥?到底哪项要戒,哪项不戒?

  我最喜欢的《西游记》食物镇楼——猪八戒的耳朵。
  

  先说好啊,楼主在介绍美食的过程中,可能聊下原著内容,也夹私货说些个人看法。但是,绝对不同意那些过度阴谋化西游的言论。
  是的,楼主就算被打死,也坚决不信男神孙悟空被六耳猕猴打死被替代啊。

  楼主也同意书里的神仙凡人都有私心,也都会或多或少底下搞点动作,甚至有时候也会心狠手辣。但是不会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为了阴谋而阴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些把作者的格局看得太小了。玉帝、如来这样居高位的人,若每天就只把诡计当主业,凡事得绕一百个弯子,别说管理三界了,连《醒世姻缘传》狄家那样的小家也管不好哎。

  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这么多名著,偏偏西游被黑得那么狠呢?偏偏还得到这么多人的共鸣,可能也跟楼主一样,看到某人成功了,就下意识认为人家肯定有后台,或者出卖了人格,否则他成功我没成功,岂不是很没面子?
  像悟空这种,就肯定是被顶替了,一定的。

  楼主坚持认为,《西游记》总体上是一本阳光的小说。哪怕大多数人都觉得他背后的真相多么恐怖,多么阴暗。楼主还是要从里面尽量挖出光明的正能量来,比如——吃的。

  初次读《西游记》原著,楼主的印象第一是写吃的很少,第二就是这作者也太爱写诗了吧,一言不合就飙诗N首,还好跳过去不影响情节。
  后来无聊,连诗词也读了,正所谓“淫者见淫,吃货见吃”,才发现西游中的饮食,居然都藏在了诗里。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说猴子们的日常生活时,是这么一首诗: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原来花果山的猴子们,春天吃花,夏天吃果子,秋天吃芋和栗,冬天吃黄精。
  芋,芋头,有点像地瓜,但是是中国原产的,《史记》就有记载了,

  


  

  叶子和地瓜一点也不一样,可以用亭亭玉立来形容。

  

  栗,栗子,也是国产货,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此时大部分原产美洲的农作物还没传入中国,起码不曾普及,所以大部分不是中国原产就是张骞从西域带来的。



  黄精,也是一种吃地下茎的东西,我除了炮制的中药片,见都没见过。但是古代小说里,修仙之人常拿这个当粮食吃哎。不知道煮熟是不是面面的。

  

  就这么一年年吃下去,直到孙猴要去学艺,众猴摆了个送行宴席“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劚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
  仙桃,花果山桃子应该不少。

  

  山药。




  这里介绍猴宴,吴老先生写了首不知道是诗还是什么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酸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橘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金丸珠弹腊樱桃”,金丸珠弹应该是形容樱桃圆,腊则是形容它有光泽,像涂了层蜡。当然,这时的樱桃肯定是这种小个的,而不是现在常吃的大樱桃车厘子。



  “红绽黄肥熟梅子”,成熟的梅子果然是这种红红的黄黄的。



  猴子们生活不错,龙眼,荔枝都是鲜的。

  


  林檎,有两种水果都叫林檎,一种是我们常见的苹果原型,一种就是番荔枝。
  虽然番荔枝的果实更绿些,更符合“碧实”的样子,但是这东西原产美洲哎,还是苹果更符合些。
  可能明朝的苹果都是绿的吧,《金瓶梅》里“青翠翠苹婆”也是说的苹果

  

  “枇杷缃苞带叶擎”,缃是浅黄色,枇杷的颜色。

  
  

  “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兔头和鸡心是描述梨和枣子的形状的,这两样东西还能解酒。

  梨子,尤其是鸭梨,还真像兔子的头,只是没耳朵。



  鸡心,无论形状还是颜色,也是比较像枣子,而不是我们常说的红桃心。

  

  香桃,桃子里还真有这个品种哎,比如兰州香桃

  

  充国香桃

  

  烂杏,不是“不吃烂杏一筐”里腐烂的杏,而是形容杏子熟透了,软烂软烂的。

  

  脆李,李子是这个样子的,但是看起来好像不脆,



  四川的这种才是脆李子,

  

  杨梅,

  

  “红囊黑子熟西瓜”



  “四瓣黄皮大柿子”,四瓣是指上面的柿蒂正好四个瓣。



  “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石榴的籽又红又透明,果然像火晶珠子一样。

  

  “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是说芋头肉和栗子肉都是金黄色,硬硬的。
  这黄色的栗子常见,黄色的芋头还真少见,不过有。

  

  

  “胡桃银杏可传茶”,胡桃就是核桃,与银杏果一样都是干果。明代常把干果放到茶里吃,当然也可以一边喝清茶一边嗑果子。
  胡桃

  

  银杏

  

  “椰子葡萄能做酒”,最早的酒就是用水果酿的,中国也有猿猴造酒的传说,看来还没进化成人就先会做酒了。
  椰子



  葡萄



  “榛松榧柰满盘盛”,前三种全是常见的干果
  榛子

  

  松子

  

  榧子

  

  柰却是苹果的一种,和林檎分不清啊。

  

  “橘蔗柑橙盈案摆”。
  蔗是甘蔗

  

  橘柑橙,橘子柑子橙子长得差不多,我区分就是看它剥皮容不容易,橘子最好剥,橙子最难,柑子中间。
  橘子

  

  柑子,小时候经常吃柑子,现在倒不常见了。

  

  橙子

  

  “熟煨山药,烂煮黄精,”这猴子不但会造酒,还会用火了。
  熟煨山药

  

  烂煮的黄精找不到图,但是黄精就是上面的样子,不知道煮到烂熟是什么情况。
  看这玩艺长得跟生姜似的,能煮烂么?

  “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这是茯苓薏米粥啊,吃了去湿气的,做的时候的确要把茯苓弄碎。
  茯苓薏米粥

  

  茯苓

  


  薏苡



  

  这么多不同季节成熟的水果,能同时上桌,不管是明代还是唐代,恐怕只有在传说中的“仙境”才能出现了。
  估计这也基本囊括了当时常见的所有水果,与现在的差别并不太大。
  不知道为什么,在央视西游记中出场最多的香蕉,却没有提,难道香蕉真不算水果?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猴子拜到菩提祖师座下,有一天: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

  用食物来记时间,谁说孙猴不是吃货?只不过是个比较专情的吃货罢了——毕生挚爱唯桃子。

  悟空终于学成了长生不老之法,但是根据菩提老祖的讲解,似乎躲过三次就可以了,并不是五百年来一次。另外避开天劫的办法是用七十二般变化躲,而绝不是吃蟠桃灵丹之类的嗑药延寿。

  悟空被赶回花果山,又救了混世魔王掳去的猴子,众猴们摆宴接风,还是“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孙猴请结拜的牛魔王等妖喝酒,也杀牛宰马,而和猴子们一起吃,就是全素的果子了。
  牛魔王吃牛肉?本是同根生,吃得下去么?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孙猴被封为弼马温,灰常生气,按理说在当时人间,管马的官职并不小,怎么天宫如此不入流呢?
  后来看了下才发现,原来神仙都不骑马!要么驾着云,要么骑狮子牛什么的,只有唐僧骑马,还是龙变的。

  二次招安的猴子终被封为齐天大圣,还被玉帝赏了两瓶御酒。
  这两瓶酒,被悟空和天宫的手下人分着吃了。孙猴有个好处,就是不吃独食。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悟空被派去看蟠桃园,把桃子全吃了。
  唉,刚说不吃独食,这就打脸了,只能说我们的大圣太爱桃子了。
  西游记中的蟠桃是这样的:“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
  总结起来就就——熟桃子是红的,生桃子是青的。
  不知道像不像我们现在这种扁扁的蟠桃。

  

  蟠桃大会:“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说是百味,只写了四样:龙肝、凤髓、熊掌、猩唇。这四种都属于明代八珍,从吃上也可见本书是在明朝写的。
  龙肝,有的说是娃娃鱼的肝,也有说是穿山甲的肝,还有说是蛇的肝,或者是白马的肝。
  凤髓,锦鸡的脑髓。
  既然是天宫的宴席,龙肝凤髓说不定真是龙的凤的呢。估计泾河龙王啊、小白龙啊,在斩龙台上斩了之后就送厨房了。反正对天庭来说,龙啊凤啊多的是,连口水井里都有井龙王。

  熊掌,黑熊的脚掌。猩唇,猩猩的嘴唇,但是也有说是麋鹿脸上的肉的。
  三者都是国家保护动物,尤其麋鹿,滚滚一样的待遇,我再馋也不会吃它啊。
  所以都不上图了,免得大家看到眼里拔不出来(其实是楼主没找到)

  蟠桃会上的仙酒,则称为“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就是说天宫的酒和凡间的不一样,我们用米啊果子啊酿酒,他们则用美玉酿,不但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味道也比俗世的酒好得多。

  悟空吃饱喝足,还打包拿到花果山上与众猴们吃。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因为二郎神捉了孙悟空,所以被玉帝赏了“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
  大手笔啊,悟空被封大圣一共才赏了两瓶,这一下就是一百瓶。
  当然二郎神也很大方,与众义弟一起分享。

  玉帝答谢佛祖镇压悟空,开了个安天大会,不管人间也好,天上也罢,开会都少不了吃喝。
  “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唉,如来是佛教戒荤酒,你这龙肝、凤髓、玉液之类摆上来,是真心答谢人家还是想自己借机大吃一顿。(佛教是吃肉的,汉传佛教是到了中国被中国皇帝禁止吃荤了。历史上释迦本人都是吃变质猪肉拉肚子拉死的。
  就一个蟠桃能下口,还是悟空吃剩下的。

  等等!不是前边说大蟠桃都让猴猴吃光了么,怎么王母还有好多大蟠桃?
  据摘桃的仙女禀告:“只有两篮小桃,三篮中桃。至后面,大桃半个也无,想都是大圣偷吃了。及正寻间,不期大圣走将出来,行凶挖打,又问设宴请谁。我等把上会事说了一遍,他就定住我等,不知去向。只到如今,才得醒解回来。”
  原来是仙女还没找完,就被悟空定住了,估计王母眼神好,还找到几颗大的。
  大蟠桃样子:“半红半绿喷甘香,艳丽仙根万载长。堪笑武陵源上种,争如天府更奇强!紫纹娇嫩寰中少,缃核清甜世莫双。延寿延年能易体,有缘食者自非常。”
  半红半绿

 

  紫纹



  缃核

 

  看来果然是这种扁桃子啊,完全符合蟠桃的描写。听说原产自新疆,新疆的天山,不正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在么?

  寿星送上来的是紫芝瑶草,碧藕金丹。
  瑶草,中国神话中的仙草,包括灵芝,所以这里的紫芝仙草可能就是指紫芝。

  

  碧藕,是神话中仙人吃的藕,《拾遗记》里说它长七千多尺,也就是两公里多!!
  按字面意思应该是碧绿的藕,但是网上找不到绿色藕的照片,《梦幻西游》里的这个碧藕道具画倒很像。

  

  或者大家拿白藕P成碧绿的?

  

  也有人把藕鞭称为碧藕,当然肯定不是仙人吃的这种了。

  

  

  赤脚大仙送的交梨火枣,还特意注明了数量。恩,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就是不超过十枚的意思。
  这有点太寒碜了,要知道对凡人来说交梨火枣是仙物,但是在仙界,大家都是按斤送的。

  交梨火枣,古代小说里也常常出现,神仙常吃,《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但是长什么样子,不知道,估计长得像普通的梨和枣?交梨的交字又代表什么?

  

  火枣是不是红得像火的枣子。

  

  就这点东西,如来还舍不得吃,让弟子收起来了。倒是陪吃的众仙都醉饱了:“众各酩酊。”

  大家吃得这么欢,我们的大圣呢?五百年徒刑不吃不喝。
  不,有饮食:“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
  铁丸子,适合牙口好的人

  

  铜汁,刚从熔铜炉里倒出新鲜的,铜的熔点是1083.4摄氏度。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可能觉得天庭太扣扣搜搜了,如来回到西天后也办了个大宴席。
  取出一个宝盆,里面有百样花,千般异果,和大家一起享受。这个盛会就叫“盂兰盆会”。可真的盂兰盆会是这样么?

  也不排除如来经常接些像镇压孙猴这样的任务,任务完成就把得到的奖励放在那个空间戒指似的宝盆里,好容易凑到一千样了,赶紧和大家一起吃。

  猪八戒遇到观音后受了戒,“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什么是五荤三厌呢
  以前一直以为荤就是指的肉类,其实荤带草头,是有辛味的蔬菜,腥才是肉。
  具体的五荤有好多种版本,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
  而通常则以蒜、葱、兴渠、韭、薤为五荤的。因为我们不怎么见过兴渠,所以常以洋葱代替。

  韭,韭菜,

  

  芸薹,油菜,居然连这个也不能吃。

  

  胡荽,芫荽,香菜



  薤,并不太像上边的茖葱,倒像是小蒜。

  

  洋葱

  

  虔诚的出家人,估计上面的全部不吃。

  三厌则是道家的规定,天上的大雁有夫妇之伦,地上的狗有扈主之谊,水里的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这三种肉绝对不允许吃。
  至于为什么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我当然不知道了。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为了引出泾河龙王,先写了长安城的一渔翁一樵子,两个闲人在酒馆里做了好多诗词,其中就有吃的。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乌英花。”
  这是水里的吃的。
  鲜鳞,就是新鲜的鱼,

  

  绿鳖,这样看起来,活鳖确实有点绿颜色。

  

  煮熟后

  

  紫蟹是优质螃蟹的代名词,蟹体内比普通螃蟹含有更多的虾青素,使蟹的背壳乌净油润发亮,煮熟后壳色红中透紫,蒸煮过程中蟹体会溢出桔红色的油滴,煮蟹后的水中会漂浮着一层隐现桔红色的油膜。
  阳澄湖紫蟹

  

  煮熟后

  

  红虾,煮熟的虾都是红的,这里必须是淡水虾。

  

  青芦笋,



  水荇芽,是荇菜的嫩叶吧,我没吃过,但是江南的同学应该经常吃吧。

  

  菱角,应该是水红菱吧,乌菱不够嫩。

  

  鸡头,芡实

  

  娇藕,嫩藕,也可能是我们前面说的藕鞭。

  

  老莲,食物里莲和藕同时并列出现时,一般指莲子。老莲是干了的莲子。

  

  嫩芹菜

  

  慈菇

  

  茭白

  

  乌英花不知道是什么,有说它是蒲菜的,但是后面野菜宴时乌英花和蒲根菜同时出现,应该不是同种东西。
  另外有说乌英花墨绿水草,一茎三叶,“入夏生水泽中,生熟皆可食。六月不可用。”淮安人常吃,倒比较接近,但是找不到图。
  哎,扒醒世相对容易的点就是全山东食物,大部分我认识,但是这个估计淮安的多,难度相当大呀。不过上个帖子里有个同学@xhxwawh 是吴承恩老乡,不防问问她。

  说了这么多水里的,山里的樵夫不同意,也作词一首:“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鹧鸪天》为证: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豝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腌腊鸡

  

  腌腊鹅

  

  獐子,

  

  獐子肉

  

  豝,就是猪
  红烧猪肉

  

  兔子肉

  

  鹿肉

  

  香椿叶

  

  黄楝芽,黄花菜
  鲜的

  

  干的

  

  竹笋

  
  

  山茶不知道怎么吃,是说的山茶这种植物,还是山里的茶呢?

  紫李、红桃、梅子、杏子、甜梨前面都介绍了。

  酸枣,

  

  木樨花是桂花,可以放到食物里,香香的。
  糖桂花

  

  两人砍柴、打鱼卖了钱干什么?渔翁是“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樵夫则是:“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
  有点钱就先买酒啊。

  中间的词句还有好多写吃的的,我挑出来
  “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
  不放重料,清蒸鱼吧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这该不会是笑傲江湖的出处吧
  鳜鱼

  

  和上面清蒸的不一样,味偏浓些

  

  “蒸梨炊黍旋铺排”
  蒸梨

  

  炊黍

  

  “龙门鲜鲤时烹煮”
  野生黄河鲤鱼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熝鸡日日丰。”
  虾蟹前面说了

  炒鸭

  

  熝,熬煮的意思,熝鸡

  

  “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
  野菜羹

  

  “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
  菱、鸡、蟹都说过了。

  好容易做完诗,渔翁说自己每天给算命先生一尾金色鲤鱼,就能买个打鱼的好方位,满载而归。
  金色鲤鱼应该是这种

  

  而不是这种锦鲤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唐太宗从地府还魂,准备到了阳间送阎王点礼物,阎王说他们那只有东瓜西瓜,没有南瓜。
  堂堂地狱之主,居然连南瓜都没见过,很可笑哎。
  但是百度下它们传入中国的时间,大吃一惊。
  东瓜(冬瓜)原产地就是中国,先秦便有记载,西瓜有说是张骞从西域带来的,也有说是唐朝才传入中国,不管怎么说,《清明上河图》里明确表示,在北宋,西瓜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水果了。
  南瓜却是原产自美洲,成书略晚些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说南瓜是从福建、浙江一带进入中国的,在写本草纲目时北京一带都种上了。那么写西游时,在淮安吴承恩应该已经见到南瓜了。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在吴承恩出生前八年,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南瓜传入我国也不会太早,所以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个新东西,新到地府都没有。
  南瓜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唐太宗刚还魂时,吃的是粥汤,当然在三国演义里,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就说过,久病之人不能吃太好的,先吃粥调好了身体,才能吃肉。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太宗送行,赐酒一杯。唐僧说酒是和尚头一戒,太宗说这是素酒不要紧,唐僧就喝了。
  什么是素酒啊?有人说没经过蒸馏、度数比较低的就是素酒。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扒完《醒世姻缘传》食物后,才知道古代还真有像羊羔酒一样用肉酿成的酒。
  如果没放过肉的酒都是素酒,那今天常见的酒都是素的了。

  自从唐僧喝了这杯酒,之后就不怎么戒过,收的几个徒弟更是在酒上不限。其实释迦牟尼没禁过吃肉,禁的是喝酒啊。

  估计是作者舍不得断酒,就反映到主角身上了。想想看中国的文人真爱酒啊,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里贾宝玉那么怕父亲,为了喝酒还是不顾的,林黛玉弱不禁风也有自斟自饮的时候,《三国演义》不是青梅煮酒就是温酒斩华雄,《水浒传》离了酒是没法活。
  再早些的唐诗宋词,如果没了酒,起码要少一大半。魏晋风流的竹林七贤等,那简直是把喝酒当主业,偶尔作些文章。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这回出现了本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食材——人肉。
  人肉这东西《醒世姻缘传》中也介绍过,那里的描写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惨!
  但在西游中却又不同,第一吃的人不同,醒世中是人吃人,同类相食,当然可悲。西游中吃人的却不是人,而是妖精之属,看着就顺眼多了。
  当然,西游中妖精和神仙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今天还是妖精,明天受招安就成了神仙,反过来今天还是天上神仙,明天下凡落草又成了妖精。
  为了介绍起来方便,我决定把这种有法力,有吃人能力的种族暂时起个名字,就叫他们“妖仙一族”吧。

  第二吃人的目的不同,醒世中吃人是为生存,水浒中吃人是为泄恨赚钱,但是西游中吃人为的啥?为什么那么多神仙下凡,主要就为的吃人?
  个人推测,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人类是万物之灵,吃十世修行的好人能长生不老,那么吃个普通人,所获取的灵力啥的应该比吃别的动物要高。就好比现在好多人坚信土鸡蛋营养价值更高一样。
  二则是对于妖精来说,人肉的滋味可能确实比较好,多少妖精,本来在天庭已经长生不老了,还要下凡来吃人,美味的诱惑估计是重要原因之一。后面吃唐僧肉时,也很注意烹饪方式,生怕走了味。
  现代科学也发现,对于动物们来说,人肉确实很好吃,因为比别的肉钠盐含量高,所以动物园吃过人的动物不是打死就是无期徒刑,因为一旦尝过人肉的滋味,就想吃第二次。

  在妖仙族内部,关于吃不吃人肉,完全分成了两派,估计没少争论过,就好像咱们现在狗肉党和爱狗党的吵闹一样。
  楼主试着想像下争辩的内容:
  食人党:“我是坚持要求保障我们妖仙一族的吃人肉权利的,1.人肉很好吃;2.人肉可以壮……呃不,可以增加灵力;3.人类很可恶,动不动就咬……呃……攻击我们,不是弄群道士来捣乱,就是猎户欺负我们的孩子;4.人类不懂得节育,现在满世界乱跑,我们深山修行的都找不到块净土了,所以必须用吃来减少他们数量。”
  爱人党:“你太残忍了,这么可爱的动物你也下得了嘴?”
  食人党:“呸!老子活了几千年,就没见过比人难看的东西!”
  爱人党:“哟!嫌难看啊,嫌难看怎么你们修炼高了,要变成人的模样啊?撒谎精!”
  牛魔王、大鹏金翅雕等站了出来:“少拿个例当整体,我们就算是变人模样,也是为了捉人吃容易点。”
  ……
  爱人党:“一个人可是一条生命啊,你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么?”
  食人党:“屁!就他们人是生命,鸡鸭猪羊也是生命,被他们人吃了这么多,天庭也不管。再说我吃一个人,顶吃二十只兔子。所以吃人等于救了十九条性命!”
  爱人党:“那照你们这么说,大家应该吃大象(冷眼看了下普贤身边的白象,还好老实得很)、吃鲲(鲲鹏还是算了吧,这主惹不起)……不过人和别的动物不一样,他们有思想、有感情,与我们妖仙族一样的。”
  食人党:“哼!有思想有感情的多了,别说动物,植物都有的是,你们少吃了吗?还有龙,思想感情不比人类更丰富,怎么每次宴会,玉帝的桌子上都少不了它的肉呢?”
  玉帝:“滚!!!!!!!!!!!!!!!!!!!!!!!!”
  ……
  以上全是我瞎编的,总之结果就是,天庭下了个文件:“体制内神仙一律不许吃人!”
  那想吃了怎么办?也简单,下凡吃够了再回来就是,只要不被人发现原来身份就成。


  这是站在食客的角度看人肉,若站在食材这边,当然不愿意被吃了。虽然如来吹得天花乱坠,说他们西牛贺洲如何如何好,但我还觉得南瞻部洲的大唐安全点,妖怪要吃人,也只敢在边境吃,还得趁天未明时,想想西牛贺洲的狮驼国吧,整个国家全部妖怪吃了……

  第一次遇到的吃人妖怪,一个老虎精,一个牛精,一个黑熊精,吃的办法是粗吃:
  “魔王领诺,即呼左左,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啯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
  后面会有细做的方法,以后慢慢说。
  唉,不但吃的办法不精致,还不识货,吃了两个普通人,把唐僧倒丢了。

  这边唐僧的侍者刚让老虎精带群怪吃了,那边刘伯钦就逮了一只大老虎,准备请唐僧吃。可惜唐僧吃斋。
  小的们排开桌凳,拿几盘烂熟虎肉,热腾腾的放在上面。伯钦请三藏权用,再另办饭。三藏合掌当胸道:“善哉!贫僧不瞒太保说,自出娘胎,就做和尚,更不晓得吃荤。”伯钦闻得此说,沉吟了半晌道:“长老,寒家历代以来,不晓得吃素。就是有些竹笋,采些木耳,寻些干菜,做些豆腐,也都是獐鹿虎豹的油煎,却无甚素处。有两眼锅灶,也都是油腻透了,这等奈何?反是我请长老的不是。”三藏道:“太保不必多心,请自受用。我贫僧就是三五日不吃饭,也可忍饿,只是不敢破了斋戒。”伯钦道:“倘或饿死,却如之何?”

  虎肉都能煮得烂熟,这得用多少柴?像老虎这种国家保护动物的肉,我就不放图了。

  刘伯钦说这些素菜都是用动物油煎的,可见明朝时煎炒已经成为主要烹饪方法之一了。伯钦家估计都是和肉一起烧的吧。
  竹笋炒肉

  

  木耳

  

  木耳炒肉

  

  干菜烧肉

  

  豆腐

  

  煎豆腐



  刘伯钦是个大好人啊,虽然杀生无数,却还担心唐僧不吃饭饿死怎么办。他救唐僧并请到家吃饭的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显示自己好客,也不是为了宗教宣传的普世价值,只是因为和唐僧是一国之人,所以必须互相帮助。

  他母亲也是好人,想办法做了一顿素饭。
  叫媳妇将小锅取下,着火烧了油腻,刷了又刷,洗了又洗,却仍安在灶上。先烧半锅滚水别用,却又将些山地榆叶子,着水煎作茶汤,然后将些黄粱粟米,煮起饭来,又把些干菜煮熟,盛了两碗,拿出来铺在桌上。
  山地榆叶子

  

  煮干菜

  

  素菜就这么一点,刘太保他们还得吃荤的
  “那伯钦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点剁鹿肉干巴,满盘满碗的,陪着三藏吃斋。”
  没咸味的肉,我也不爱吃。

  鹿肉干巴

  

  临走,刘伯钦的母亲和妻子还送唐僧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到骗猴子带紧箍时,还没吃完。
  这里的粗面,可能是磨得不精细的麦面,就像全麦黑面包的黑面一样。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到了鹰愁涧,预备食材小白龙一口把白马吞了,不晓得马肉好不好吃?
  不过这不重要啊,整个吞的,哪能尝出来滋味?倒是符合蛇类动物吞食的特点,大蟒蛇就整个吞。

  不过有一点请看原文:
  “师徒两个正然看处,只见那涧当中响一声,钻出一条龙来,推波掀浪,撺出崖山,就抢长老。慌得个行者丢了行李,把师父抱下马来,回头便走。那条龙就赶不上,把他的白马连鞍辔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潜踪。”

  就是说小白龙原意是要吃唐僧的,因为悟空手快,才贼不走空吞了马。后面的沙僧也是上场就抢唐僧吃。在遇到唐僧之间,他们早早就听从菩萨的命令等候师父,但是还是改不了吃人。
  倒是大家认为最没有定力的猪八戒,在受戒之后就严格吃素。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俩都限制了活动范围,不吃人没别的吃啊。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到了观音院,老院主请喝茶: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
  羊脂玉的盘儿,

  

  法蓝镶金的茶锺,不好意思只找到了清朝的,说不定西域的老院主更欣赏这种风格呢。

  

  白铜壶,有人说铜壶烧水更热,但是,开水不都是一百度么。

  

  三杯香茶,恩,有悟空的,还不错,味胜桂花香明白,色欺榴蕊艳是什么情况?
  这是石榴花,里面的花蕊是黄色的,应该是黄色的茶。



  也许这个颜色吧。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八戒的岳父介绍女婿的饭量:“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
  三五斗米饭,如果是干米,那么至少五十斤啊。不过早餐能吃百十个烧饼,吃这么多米饭不奇怪。
  米饭



  烧饼

  

  八戒说自己老婆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
  这是带着媳妇一起吃素了。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其实八戒也想吃肉啊,见了师父说的是:“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

  但是八戒遵守了和观音的约定,这很让人佩服。也很重要。
  要知道西行路上最大的困难,不是山高路远,而是唐僧肉的珍贵。不管是真实情况也好,有人阴谋造的谣也罢,或者故意为了增加任务难度,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唐僧不能被吃掉,尤其是被身边人吃掉。猴子根本不喜欢吃肉,尤其是人肉;沙僧吃人是逼到了份上,而且他比较守规矩,回归体制内的欲望又特别强烈;小白龙直接变成了食草动物。
  所以里面最难搞的就是猪八戒了,但是人家通过了考查。这也是为什么取经团队要他们不要那些能力强的妖怪了。

  又一次出现素酒
  高老把素酒开樽,满斟一杯,奠了天地,然后奉与三藏。三藏道:“不瞒太公说,贫僧是胎里素,自幼儿不吃荤。”老高道:“因知老师清素,不曾敢动荤。此酒也是素的,请一杯不妨。”三藏道:“也不敢用酒,酒是我僧家第一戒者。”悟能慌了道:“师父,我自持斋,却不曾断酒。”悟空道:“老孙虽量窄,吃不上坛把,却也不曾断酒。”三藏道:“既如此,你兄弟们吃些素酒也罢,只是不许醉饮误事。”遂而他两个接了头锺。

  • 素酒就是没放肉的酒,古代有酿酒放入动物脂肪以快速酯化增加香味的技术,比如羊羔酒就是放肥羊肉,佛山玉冰烧(粤语玉肉同音)就是放肥猪肉。这类放肉醇化的白酒属于豉香型,现在好象只有沿海几个省产,内陆不流行了。


  •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唐僧被黄风怪捉住,这次的烹饪方法有点细了
  洞主道:“你不晓得,吃了他不打紧,只恐怕他那两个徒弟上门吵闹,未为稳便,且把他绑在后园定风桩上,待三五日,他两个不来搅扰,那时节,一则图他身子干净,二来不动口舌,却不任我们心意?或煮或蒸,或煎或炒,慢慢的自在受用不迟。”

  恩,我炒蛤蜊时,倒常用这个方法,等它自己吐出泥沙。但是这是哺乳动物哎,直接开了膛把肚子肠子一扔就是。你这么饿法,饿得没肉了,肚子里的翔也未必清干净。

  这个黄风怪,倒不是特别喜欢吃人,也不晓得唐僧肉的妙处。
  那洞主惊张,即唤虎先锋道:“我教你去巡山,只该拿些山牛、野彘、肥鹿、胡羊,怎么拿那唐僧来,却惹他那徒弟来此闹吵,怎生区处?”
  他们平时吃的就是山牛,野猪、鹿、胡羊之类。
  山牛,好像不是中国的,不管了,反正这个黄风岭也不在大唐境内。

  

  野猪



  野猪肉



  鹿

  

  胡羊,产自胡地的羊,主要指绵羊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本来黄风怪也不是特别想吃唐僧,但是因为虎先锋被八戒杀了,所以灰常生气,一下把悟空的眼睛吹得看不清了。
  其实里面的妖怪也挺讲义气的。

  悟空被吹出眼疾,幸好到了一个庄子上,治好了,还得了几碗胡麻饭吃。

  胡麻饭是什么?传说神仙吃的东西,《幽明录》记载,刘晨、阮肇到天台遇仙,两个女仙就用胡麻饭招待他们。
  恩,古代胡麻一般指芝麻。

  在武夷山有种胡麻饭,也称为“神仙饭”,将上好的糯米经水浸透后蒸熟,捣烂后揉成小团,再拌上芝麻、白糖等。

  

  但是这种饭,量词好像不是碗。

  也有说是白饭里滴上芝麻油就是胡麻饭的,香油拌饭啊。

  • 《齐民要术》:胡麻,汉张骞从外国得胡麻子,今俗人呼为“乌麻”,非也。案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者油多,而又可以为饭。



  还有说是主料是芝麻的,我只能想到芝麻糊。

  

  胡麻也常用来称呼亚麻,或者是亚麻籽做的饭?现在网上也不少卖亚麻籽的,磨碎了调粥里喝,只是没有当饭大量吃的。

  

  又或者是雕胡饭?就是菰米饭,李白比较爱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