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内蒙古下乡知青说:扎根农村60年,他后来过得怎样?

 疯癫史鉴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48年前,内蒙古有一个下乡的知青,曾经豪言说,要扎根农村60年。后来,他被当成了典型四处宣传,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那么,他后来过得怎么样呢?这个下乡知青,名叫柴春泽,他原本是一个大学生。

1972年底,他所在的学校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派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进行锻炼,柴春泽主动申请去达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工作。

这是一个环境相当艰苦的地方,整天飞沙遍野,连个让人好好休息的地方都没有。有不少大学生到了这个地方后,因为受不了恶劣的环境,第2天就哭着找家里人倾诉,希望找机会离开。

可是柴春泽却把这里当成了值得奋斗终生的地方,他积极带领年轻的同伴修水渠建房屋,满脑子都是为国效力。

有时候,他们一行人为了节省时间,多干点儿工作,甚至直接住在了山上。

当地政府对柴春泽的优秀表现非常认可,在下乡动员大会上,专门请他过去现身说法,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下乡锻炼。

1973年,身为国家军官的父亲,在城里的一个工厂,为儿子柴春泽找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然后写信给他,希望他找机会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

可是柴春泽没有答应,他写了一封信,直接拒绝了父亲的安排。在这封信中。柴春泽质问父亲,您是一个27年党龄的干部,我希望您考虑一下自己的建议,是否符合国家利益。

不久之后,柴春泽这封写给父亲的信,被有心人拿了出来,当成典型四处宣传,他本人也因此成了知名的公众人物,经常去各个地方进行演讲。

当时柴春泽说了很多豪言壮语,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我要扎根农村60年,彻底与旧观念决裂。

这句符合时代背景的口号,让柴春泽成了很多人的学习榜样。大量年轻人把他当成偶像,多次写信向他致敬。

有资料显示,柴春泽在那一时期,收到的信件,能装六七个麻袋。后来,柴春泽受邀参加了一个大型会议,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给国家领导写了一封信。

伟人看到柴春泽的信非常高兴,亲自批示:应该发表。不久之后,柴春泽的信,在全国范围内,又引起了一阵轰动。

离开北京之后,柴春泽有了更大的干劲儿,他带领同伴们把1700亩旱田和盐碱地,硬生生改造成了高产量的稻田。

后来,他因为时代风向发生变化,被当成错误典型抓了起来,关押到监狱之中,过了三年才得到公正的待遇。

出狱之后,柴春泽又回到了自己拼搏多年的玉田皋。乡亲们得知他要回来时,都特别激动,主动前来迎接他。

人群中,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当时患了眼疾,用鸡蛋清护着眼睛。柴春泽回来后,老太太不顾旁人的阻拦,一把抓开敷在眼睛上的鸡蛋清,哭着对柴春泽说,孩子,咱们这儿的男女老少,都在想你啊。

乡亲们也都特别激动,大家唏嘘万分地说,咱们玉田皋祖祖辈辈哪个时候吃过大米啊?要是没有你的话,怎么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柴春泽在乡亲们的热情招待下,在当地走访了好几天,他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在农田里与大家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忍不住哭了起来。

1980年6月,柴春泽为了帮助祖国建设农村,辞别新婚妻子刘立新,又一次响应号召,下乡参加工作。

他跟一些没有离开的知青们,在广德宫公社青年点烧砖,整天累得满身大汗,可他却从来都没有任何怨言,反而经常争着抢着干活。其他年轻人看到柴春泽这个样子,有些敬佩地说,还是老大哥能干。

后来,这个青年点被有关部门撤销,柴春泽也被赤峰市招工回到了城里。他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成了一个工人。

为了养家糊口,他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工作。一天从早忙到晚,也只能挣几块钱,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柴春泽依旧没有放弃学习,他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甚至还学了不少英语。

有一次,妻子刘立新问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努力学习。柴春泽表示,之前耽误了学业,现在得抓时间补了,过去还能靠苦干,将来没有知识不行。

就这样,柴春泽靠着自己的努力,又一次弥补了自身的欠缺,有了更强的能力。1982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赤峰地区建立分校。招募学生时,柴春泽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进入学校读书。

他在学校里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很快就当上了班里的班长。1985年,他顺利获得学校颁发的大专文凭。

校领导认为,他是一个积极肯干的好学生,主动邀请他留在学校任职。成为人民教师后,柴春泽非常激动,他格外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每天都特别努力,很多时候他甚至忙到晚上,连周日都很少休息。

因为工作积极负责,他多次被省领导和市领导评为先进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柴春泽一个人就担任了7个班的班主任。可以这么说,他为当地的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称之为桃李满天下都不为过。

后来,柴春泽的妻子刘立新,因为单位收益不太好被迫下岗。她跟丈夫柴春泽一样,都是闲不住的人,为了多赚一些钱养家糊口,她在丈夫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办了一个信息服务社,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国内的很多企业发展了起来。有一些大老板觉得柴春泽是个名人,想请他为企业代言,还开出了很高的价格。

可是柴春泽并没有答应,他坚持留在学校担任教师,一心一意为祖国培养人才。以柴春泽在学校的资历,可以获得很多荣誉和物资回报。但是他始终没有主动争取,不抢着分房,也不主动评职称。

最后,还是老校长实在看不过去,在退休之前反复劝说柴春泽,让他评了个中级职称。

如今,柴春泽早已退休,他和家人安享晚年,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