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7年,50多位上海老人凑钱买下一栋楼,抱团养老20年,结果如何

 疯癫史鉴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自古以来,养老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大问题。人的年龄越大,身体越容易患病,甚至无法生活自理,必须有人陪在身边照顾,不然的话很容易出问题。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人很难一直陪在父母身边。

他们必须外出工作,才能挣钱养家,要是不想办法赚钱的话,年轻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年轻人压力很大,必须外出打拼。那么,谁来照顾身体虚弱的老人呢?

在资源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养老问题一般是靠家庭解决的。历朝历代都在提倡孝道,号召年轻人要尊敬家中的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

步入现代后,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物资不再像以前那样匮乏,但是养老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有些老人不愿意麻烦自家子女,决定自己想办法解决养老问题。

一、上海老人凑钱买楼,开始抱团养老

上海老人浦逸敏就曾试过用“众筹”的方式,自建养老院。1997年,她联合50多位上海老人,凑钱买下了1栋2层小楼,抱团养老20年,最后结果如何?他们的故事,特别让人唏嘘。

浦逸敏老人有自建养老院的想法,跟她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她是一名老中医,懂得很多医疗知识,身边的人生病后,都喜欢来找她看病。

她很热情,每次有人来找自己帮忙,她都会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医学知识,给大家开点药,帮大家调理身体。大家都知道浦逸敏认真负责,身边的人生病后,都喜欢来找她帮忙。

浦逸敏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她跟朋友的关系一直很好。

她的儿子也很孝顺,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留给她,不舍得让她太过劳累。

浦逸敏家的空间不是很大,只有一张床,儿子不想让母亲受苦,总是让她睡床上,自己收拾东西到旁边睡沙发。

浦逸敏很心疼儿子,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是还有一个房子就好了,这样的话就能搬出去,不用让儿子总是睡沙发了。

浦逸敏产生这个想法时,上海的房价,虽然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也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能力。

她就算是花光所有积蓄,也无法在城里再买一套房子。因此,她只能勉强忍住心里的冲动,继续跟儿子在一个房间生活。

浦逸敏知道,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总想着找机会搬出去,所以她每次看到有关房子的信息都会特别留意。

1997年的一天,浦逸敏突然看到了一份房屋出售通知。被出售的房屋,位于上海嘉定外冈葛隆村132号。

这个地方有1栋2层小楼,它原本是一家农村合作信用社。因为业务发生改变,农村信用社搬了出去。

这个二层小楼被闲置了下来。负责管理这栋小楼的人认为,一直让它闲置太浪费了,于是对外公布了一份出售信息,希望有人能把这栋小楼买走。

这栋2层小楼被出售时比较破旧,虽说也在上海,但是位置相对偏僻,所以它的售价只有五万元。

浦逸敏看到这个出售信息时,立刻就心动了她,当即决定把这个小楼买下来,自己养老用。

这栋2层小楼有200多平米,一个人住的话,会显得特别冷清,所以浦逸敏决定问问其他朋友,看看他们有没有搬出来一起养老的想法。

浦逸敏的朋友们,跟她的年龄差不多,都有类似的需求。他们也觉得,总是跟儿女住在一起不太方便,因此浦逸敏跟他们说这栋房子的时候,他们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爽快地答应她的建议,一起组团把房子买了下来。

联合买房的老人有很多,他们的经济水平不太一样,有人拿出了50元,有人拿出了100元,有人拿出了200元。最多的一位,自己拿出了3000元。

还有一些老人明明不在这里住,但也拿出了一些钱支持他们,说是以后可能会经常过来看看。

凑足5万元后,浦逸敏拿着这些钱,把这个闲置的2层小楼买了下来。

不过,他们没有直接入住,因为这个房子有些破旧,直接住进去的话容易出问题,所以他们决定再拿出一笔钱,把这个房子先装修一下,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再住进去生活。

老人们都很赞同这个提议,纷纷出钱出力,他们把原本的水泥地换成了木地板,还把厨房和卧室也改造了一下。辛苦忙碌了一段时间,大家终于把这栋小楼改造成了理想中的模样。

为了方便称呼,大家决定给这栋二层小楼取个名字。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大半天,最后决定给2层小楼取名慈舟养老院。装修完成后,老人们很快就搬了进去。

二、勤俭节约,其乐融融

搬进慈舟养老院之前,老人们已经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关系相当不错,但是他们没有长期在一起生活,所以住进养老院之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矛盾摩擦。

比如吃饭时,有人喜欢吃的清淡一些,有人喜欢吃的咸一些,有人睡觉时间比较早,有人睡觉时间比较晚。生活习惯的不同,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浦逸敏很清楚,组团养老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想一直平稳地生活,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然的话,很容易影响大家的感情。

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身为负责人的浦逸敏,制定了很多规定,要求老人们按时作息,在规定的时间吃早饭,然后一起收拾家务。

买东西的花销,需要大家一起承担。每一个来养老院居住的老人,每个月都要拿出100元当活动经费,这些钱是大家的公共财产,会用来购买生活物资,缴纳水电费。

浦逸敏是一个很节约的人,一直不舍得乱花钱,大家都对她很放心,愿意把活动经费交给她保管。

浦逸敏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总是想方设法节省资金。在浦逸敏的影响下,不少老人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他们会尽量节省水和电,不买无用的东西,只买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有些老人为了节省一点菜钱,专门在慈舟养老院旁边建造了一个井,自己开垦了一块地,在上面种一些蔬菜。

浦逸敏和50多位老友组团购买小楼,一起抱团养老的事情传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热议。

不少人认为,他们聚在一起抱团养老特别让人羡慕,有人甚至表示,自己老了以后,也想跟他们一样,找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抱团养老。

有一些专门关爱老年人的爱心组织,知道浦逸敏等人的事情后,专门给他们送来了一些物资,帮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因为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老人们节省了很多资金,他们的生活经费总是用不完,但是他们没有留着自己用,而是把这些钱拿出来,捐给灾区的困难群众,或是捐给一些迫切需要治病上学的大学生。

老人们都有退休金,子女们不忙的时候,也会过来看望,会给他们送来一些物资,所以他们不发愁用钱。

对他们来说,最棘手的问题,还是调理身体。他们都已经上了年纪,经常腰酸背疼,天气变化大的时候,老人们很容易发烧感冒。

这时候,浦逸敏的医术,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生活在养老院的人生病了,她会立刻帮忙诊治,为病人调理身体。其他老人也对患病的同伴很照顾,会帮患者洗衣服做饭,直到他康复为止。

老人们互相扶持,过得其乐融融。不少老人感慨说,在这里居住,比在家里还自在。

除了浦逸敏等老人之外,养老院旁边的村民,也经常过来义务帮忙。这些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浦逸敏也会为他们免费义诊,帮他们量体温或测血压。

此外,浦逸敏还会时常帮他们拔火罐,或是做推拿。浦逸敏医术比较好,为村民们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对她很敬佩。

养老院里有本事的人,不光是浦逸敏,住在养老院的其他老人,也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有人是经验丰富的会计,有人是经验丰富的工人,还有人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企业干部。

他们都跟浦逸敏一样热情好客,也乐善好施,愿意给旁边的村民提供一些帮助。

老人们的热情善良,感动了很多村民。大家都觉得,应该报答这些老人,所以经常主动来养老院帮忙。有人会定期送来柴火,有人会定期过来帮忙做饭。

村里的孩子,也很喜欢养老院的老人,总是跑来跟老人们作伴。老人们远离自家子女,也喜欢跟孩子们多接触。

村民们都知道养老院里的老人很善良,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点都不反对孩子们到养老院玩,有时候还会鼓励他们多来养老院看看,以免老人们太过寂寞。

三、问题频发,老人接连离去

浦逸敏带头组织的养老院,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吸引了更多的老人,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很多问题跟金钱有关。

有一个姓刘的村民,因为被养老院的老人们帮助过,经常主动过来帮忙烧火做饭。

她自己在家做饭习惯了,一直比较随意,没有严格控制用油的分量,每次炒菜都会情不自禁的多倒一些。

浦逸敏觉得她倒的油太多,有些浪费资源,总是忍不住对她叮嘱说,以后尽量少倒一点油。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有一两次还好,总是发生的话,谁也受不了。

后来,这个村民因为不想被人继续念叨,减少了来养老院的次数,最后甚至彻底不来了。

还有一个村民,经常跑来帮忙洗衣服,因为老人的衣服比较多,所以她洗衣服时,总是会多用一点水,结果也被人念叨说用水太多了,要节省一点。

勤俭节约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优良传统 大家都很理解浦逸敏等老人的想法,但他们都是来义务帮忙的,没有拿一分钱工资,总是被人提醒节约,心里总归是有点不舒服,很容易影响积极性。

受影响的人,不光是来帮忙的村民,部分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也不是特别喜欢这种什么都要节俭的做法。

有一些老人退休之前薪资比较高,能拿到比较丰厚的退休金,他们更愿意多花点钱享受生活,不愿意总是过得那么清苦。

他们多次找浦逸敏商量,希望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多花一点活动资金,让大家过得更舒适一些。

浦逸敏觉得,他们的活动经费有限,要是开了这个先例,买一些不必要的生活用品,很容易就会超支,甚至影响养老院的后续运转,所以她拒绝了那些老人的要求。

遭到拒绝后,这些老人无奈地选择离开,搬到了别的地方生活。浦逸敏不想让大家离开,但是也无法强行拦着大家,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结果。

她很坦然地表示,如果他们以后愿意回来的话,她还是会欢迎,如果其他人想走的话,她也会真诚地送他们离开,大家好聚好散。

如果只是资金问题的话,老人们还可以通过协商,研究出一个更好的方案,但是养老并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医疗方面的问题。

浦逸敏医术精湛,确实可以帮老人们调理身体,但是她无法让一个年老的人彻底恢复青春,只能帮他们暂时缓解症状。

老人们的身体,都有一些很棘手的疾病,有人是高血压,有人是糖尿病,还有人是心脏病。

不犯病的时候,老人们还能正常生活,一旦病情发作,必须尽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浦逸敏很清楚,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她很关爱养老院的老人们,会定期为大家检查身体。就算是这样,她还是无法帮老人们彻底摆脱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经常有人胸闷气短,还有人总是不停的咳嗽。有人甚至因为身体太过虚弱,视力大幅度衰退,几乎看不清路,无法正常生活。

他们组团创建的养老院,没有年轻的护工,不能总是麻烦别人,需要自食其力。

可是老人们的身体又撑不住,就算是很普通的日常杂务。对体力不支的老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老人们的子女都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于是找机会来养老院,陆续把老人们接到家里,或是送到条件更好的养老院。

浦逸敏对此很无奈,她不想让大家分开,但是也无法阻止大家离去,只能默默地送他们远去。

老人们都知道,浦逸敏让大家聚在一起,完全是一片好意,基本没有埋怨她。

有些老人因为想要支持她,坚持不肯离开慈舟养老院。比如徐凤英老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她因为上了年纪,干什么都觉得吃力。子女们曾多次劝她离开,她始终不肯答应。

徐凤英老人的子女,也很孝顺,他们不想逼着老母亲做决定,一直在想办法劝她,希望她能早点改变心意。

后来,子女们听说,徐凤英老人在养老院不小心摔倒了,他们被吓了一跳,赶忙放下所有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养老院,帮她检查身体。

这一次,子女们彻底下定决心,不管徐凤英老人说什么,都要把她带走。他们真的害怕了,都担心老母亲会再次受伤,不敢再让她留在慈舟养老院,想让她去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居住。

养老院的其他人也觉得,徐凤英老人的身体状况比较糟糕,继续留下来的话,容易再次受伤,很支持她的子女,都建议她尽快离开。

浦逸敏老人很感谢徐凤英对自己的支持,哭着送她离开了慈舟养老院。

后来,其他的老人,也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搬走了。运营多年的慈舟养老院越来越冷清,最后只剩下浦逸敏一个人。

四、养老院关门,老人们把房子捐了出去

从抱团养老算起,浦逸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这里有很多她和老友们的回忆,她不舍得离开,就算是只有一个人,也想继续在养老院生活。

儿子和儿媳怕她一个人孤单寂寞,总是找机会来慈舟养老院陪她,帮她处理一些家务,以免她太过劳累。

这样的生活状态,又持续了一段时间,新的问题再次出现了。浦逸敏的儿子和儿媳,都已经不再年轻,他们也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一个患上高血压,一个得了冠心病,不方便一直到处奔波。

他们担心老母亲,总觉得她独自住在慈舟养老院容易受伤,多次劝她离开,希望她能搬到专业的养老院。

浦逸敏老人知道,儿子和儿媳是在关心自己,她反复犹豫了许久,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浦逸敏当年为了更好的养老,已经花钱把这栋楼买了下来,产权还在她的手里,这是她和其他老人的共同财产。

浦逸敏老人认为,房子是给人住的地方,要是没人住的话,会变得越来越破旧,甚至有可能变得彻底无法住人。真要是彻底崩溃了,那可就太浪费了。

浦逸敏老人节约了一辈子,她不想让这栋房子闲置,又找到了曾跟自己一起花钱买楼的老友,跟他们商量解决方案。

浦逸敏老人认为,房子虽然很贵重,但是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必要一直留在自己手里,她想把这栋房子捐给当地政府,希望它能继续以养老院的身份存在,帮助更多需要养老的人。

浦逸敏等人当年购买这栋楼时,花了5万元,时隔20多年,这栋楼的价值,已经攀升到了500多万,总价值飙升了100多倍。

但是浦逸敏提出把房子捐出去时,其他老人都没有反对,大家很痛快地同意了浦逸敏的建议。

他们也和浦逸敏一样,很珍惜那段一起养老的时光。那段时间,他们虽说有一些矛盾摩擦,但是美好的回忆更多。

他们都知道,老年人的生活不容易,确实需要一个很好的地方养老,也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帮助一些有需要的老年人。大家达成一致之后,很快就联系了有关部门,提交了捐赠申请。

负责处理此事的人,是上海嘉定区的一名干部,他对浦逸敏等人的捐赠行为特别敬佩,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时,他特别表示:领导已经决定了,以后会按照浦逸敏等人的心愿,用这个地方继续办养老院。

政府会专门拿出一笔资金,对这个二层小楼进行翻修重建。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多以后,新建的养老院,就可以正常的经营了。

浦逸敏等人知道这个消息时,都特别激动,他们纷纷表示,如果以后有需要的话,他们还会过来帮忙,希望能为新建的养老院贡献一点力量。

从结果来看,浦逸敏等人的抱团养老,显然是失败的,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慈舟养老院,但是他们的勇敢尝试是有意义的。

他们用20年的时间,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对国家的养老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改善,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加完善的养老院出现。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专家曾统计说,30年以后,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可能增加到40%。

如果不提前研究出妥善的养老方案,很容易引起混乱。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进行相关研究,尽快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养老的事情,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我们未来应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欢迎留言点评说出你的看法。说不定能为大家带来新的思路,希望所有人将来都能老有所依,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