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豆腐女孩发家史,诈骗30亿买千万游艇,被捕后表示:这辈子值了

 疯癫史鉴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李宝华原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卖豆腐女孩,却在短短几年间诈骗了30亿,到处挥霍钱财,花几千万购买豪华游艇,名下有几十辆名贵的跑车。

被捕之后,她非常得意地表示,自己享受了别人几辈子都得不到的荣华富贵,就算是死了这辈子也值了。

一、卖豆腐女孩渴望幸福,主动辍学打工

李宝华出身一般,她是如何骗到30多亿的?这得从她的家庭背景说起。

李宝华老家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老两口没有太大的本事,只能靠卖一点豆腐维持生计。

农村百姓的收入水平不是很高,来花钱买豆腐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在这种环境下,李宝华一家自然也赚不到太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李宝华小时候很懂事,经常帮父母干活,她不仅会做豆腐,还会卖豆腐。她能说会道,很擅长跟别人交流,每次有客人来买东西,都会很热情地跟对方交谈,总能多卖点豆腐,为家里多赚一些钱。

父亲看她这么能干特别欣慰,经常对她说,以后自己年龄大了,就把家里的豆腐作坊交给她,让她继承家业。

李宝华小时候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很高兴,总是笑着答应。一家人幸福美满,又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很多年。

后来,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很多人借着这个浪潮外出打工赚了不少钱。

眼看着别人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李宝华开始羡慕了,她不想一辈子待在家里卖豆腐,想要出去打工挣一些钱,过更好的生活。

父亲不想让女儿出去受苦,一直劝她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生活,多在学校里读点书,以后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必急于一时。这番话很有道理,李宝华却一点都听不进去。

20世纪90年代初,还是初中生的李宝华,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主动辍学,去了相对繁华的厦门市。

跟老家比起来,厦门明显热闹了许多,李宝华刚进入城市,就被灯红酒绿的场景震撼了。她暗自发誓。一定要在城里扎根,尽快赚一些钱,让村里人都羡慕自己。

李宝华当时只有十几岁,她没有太高的学历,只是勉强认识一些字,长得也不是特别漂亮,很难找到高薪工作。

她在城里四处转悠,去了很多单位面试,总是因为条件不够被人拒绝。她越找越失望,后来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去了工厂当流水线工人。

这种工作几乎没有技术含量,薪资也不是很高,工作量却很大,李宝华入职之后,总是被迫加班。很多时候,甚至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

她对这种生活状态很厌恶,觉得没有任何希望,但是她没有直接离开工厂,之前的经历,已经让她意识到,找工作很难,乱折腾的话,只会害了自己。

二、结了婚仍想打拼,离婚去广东误入传销窝点

为尽快赚钱,李宝华拿工资买了一些水果,在工厂附近摆起了地摊。工厂里的人,路过水果摊时,偶尔会过来买点水果。

李宝华在老家就有卖豆腐的经验,她知道推销自家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情,所以她每次看到来买水果的客人,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热情地招呼他们。

碰到年龄大一点的男人,就热情地喊大哥。碰到年纪大点的女子,就亲热地喊大姐。碰到年龄相近的或是年轻人,就喊美女或帅哥。

因为总是笑脸迎客,李宝华的水果摊,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大家每次来她这里买水果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多买一点水果,李宝华也靠着卖水果,赚了不少钱。

由于总是在工厂旁边卖水果,李宝华认识了很多人,有一个30来岁的男人,经常来李宝华的水果摊买东西,逐渐跟她有了比较深的交情。

这个男人社会经验丰富,性格也很好。经常帮李宝华做事。李宝华独自一人漂泊在外面,确实需要有人照顾,她对男子的帮助很感激,也愿意继续跟他相处。

两人认识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发生了关系,后来还结婚有了孩子,但是李宝华不愿意留在家里好好过日子,总想着出去赚钱。

李宝华没有办法跟丈夫达成一致,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最后直接提出离婚,把儿子送回了老家。

为了更好地发展,李宝华辗转去了广东,刚到广东就被传销团伙盯上了,还被传销团伙限制了人身自由。

被传销团伙欺骗的受害者有很多,李宝华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人都对传销团伙很厌恶,希望尽快离开,李宝华却像是鱼入大海一样,一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

在别人眼中荒谬无比的传销理论,李宝华却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法宝,她主动学习传销团伙的各种骗术,尽可能地忽悠别人。

靠着之前的销售经验,李宝华利用传销团伙安排的骗局,恶意诈骗了不少人。由于“业绩”比较突出,李宝华后来甚至还当上了传销团伙的干部。

她很清楚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是在骗人,但是她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赚一些钱,彻底摆脱贫穷。

为了赚更多的钱,李宝华开始不择手段,用花言巧语蛊惑了更多的受害者。由于作案太过频繁,李宝华所在的传销团伙遭到了调查。

1999年,警方彻底掌握证据,摧毁传销团伙的犯罪窝点,把涉案人员全都抓了起来。

李宝华最开始时,只是一个被骗进传销团伙的受害者。警方破获这个案件时,她已经变成了传销团伙的骨干,不能把她当受害者对待。

有关部门对本案进行审理时,考虑到李宝华的情况比较复杂,对她判处了两年有期徒刑。

三、出狱做生意又一次结婚,为迅速赚钱决定铤而走险

监狱里的生活很辛苦,李宝华特别渴望获得自由,所以她在监狱服刑时,总是表现得格外积极,争取宽大处理。

后来,李宝华刑满释放,又回到了厦门。经历了之前的事情,李宝华明显谨慎了许多,她知道打工没有前途,租了一个比较便宜的门面房,开始做饮料批发生意。

辛苦经营一段时间,李宝华赚了一些钱,还认识了一个姓余的男子,他来自四川南充,也是一个生意人,总是通过李宝华进货。

两人经常有生意往来,不可避免地多接触了几次,相处了一段时间,他们因为观念一致,办理了结婚手续。

他们都是生意人,都想着赚大钱,有很多共同话题,每次聊天总会提到钱,做梦都想飞黄腾达,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李宝华对有钱人的生活特别羡慕,总是情不自禁地关注有钱人的生活状态。李宝华越是关注有钱人的消息,对他们的生活就越羡慕。

她也想像那些有钱人一样,豪迈地一掷千金,也想随意购买名牌服饰和珠宝首饰。但是她手里没那么多钱,无法肆意挥霍。她的丈夫也想赚大钱,却始终拿不出办法。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宝华内心的欲望越来越强,但是她的收入水平没有太大提升。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深深地刺痛了李宝华。

她思来想去再次决定铤而走险,用自己从传销团伙学到的套路,以最快的速度,骗一大笔钱。

李宝华知道,不管干什么都需要投入成本,她手里没那么多钱,于是又找到了老家的父亲,以做生意为理由,让父亲帮自己筹20万元。

父亲知道李宝华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如果不帮她的话,父女二人的感情肯定会受影响。万一李宝华想不开,再像之前那样走歪门邪道的话,那可就糟了。

父亲不知道的是,李宝华回老家找他要钱,根本不是为了做正经生意,她是想拿这些钱做圈套,欺骗更多的人。

父亲不知道女儿是在骗自己,把家里的几万元存款全都拿出来给她,又跑到亲戚朋友家到处找人借钱,希望他们能帮女儿一把。

李宝华之前涉嫌传销被捕入狱的事情,在老家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听说过。

有些亲戚希望李宝华痛改前非,所以拿了一点钱出来借给他们,希望她能用到正路上。

有人因为担心李宝华做坏事,拒绝借钱给他们。还有人甚至觉得,李宝华没有做生意的天赋,借钱给她肯定会打水漂,不仅没有借钱,反而还对李宝华的父亲冷嘲热讽,等着看他们家的笑话。

李宝华的父亲被人拒绝了很多次,勉强借了一点钱出来,他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李宝华,特别对她叮嘱说,你可千万不要胡来,赚到钱了,要尽快还给人家。

李宝华连连答应,不断向父亲承诺说,自己手里的项目很好,要不了多久便可以回款,等她赚了钱,肯定会连本带利的还给大家。

李宝华说这话时,看起来很自信,父亲看她胸有成竹,也没有继续念叨,后来李宝华果然兑现诺言,开着豪车衣锦还乡,不仅把之前借的钱如数归还,还多给了一些利息。

村里人看她成了大老板,都非常羡慕,不停地夸她有本事,李宝华的父母也很欣慰,见人就炫耀自家闺女。

四、到处撒谎骗人,疯狂敛财挥霍

其实,李宝华拿回来的钱都是骗来的。她拿着父亲给的钱回到厦门后,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还在黄达大厦的办公楼里租了一个办公室。

李宝华注册公司时,填写的注册资本是5000万,实际上她手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钱。她把注册资本写成5000万,完全是为了糊弄别人。

为了制造声势,李宝华给新公司举办开业仪式时,专门花钱请了一些有名气的公众人物,让他们帮自己做宣传。

举办开业典礼时,李宝华穿得光鲜亮丽,自信地对公众宣称,她的公司,以后会进行大量投资,其业务涉及房地产,休闲娱乐和仓储物流等。她手里有很多优质的项目,如果有人愿意合作的话,可以及时联系她。

李宝华极尽所能地吹吸自己的皮包公司,参加开业典礼的人,都对她半信半疑。

做生意的人都很精明,不会因为一面之词随便把钱投给她。为弄清楚李宝华的虚实,有人开始暗中调查她的背景,很快就查出了不少信息。

照理说,李宝华这样一个因为传销住过监狱的人,很快就会被人拆穿,没有办法骗那么多人。

李宝华早就知道,自己的事情瞒不住,提前做好了伪装。她花钱租了一辆名贵的车,还从香港找来了一个无业游民,让他伪装成富豪,帮自己造势。

这个无业游民真名是凌如发,他按照李宝华的要求,化名林晓东,以香港富商的身份,来厦门做生意,假装看中李宝华的公司,对外宣称会拿很多钱投资李宝华。

与此同时,李宝华又雇人对外宣传说,来自香港的富商林晓东,其实是李嘉诚的“私生子”,因为害怕被人绑架,一直隐瞒身份,李宝华之前住监狱,其实是为了给林晓东“顶罪”。林晓东这次来进行投资,是在回报她之前的“恩情”。

李宝华捏造的谎言,不仅解释了她之前入狱的事情,还进一步强化了林晓东的人物设定。

为了把这场戏演得更逼真一些,李宝华又给“林晓东”提供了一些活动经费,让他拿着这些钱四处潇洒,装成花花公子。

2008年春节,李宝华热情地邀请了十几个有钱的富婆,让她们到一个别墅里聚会狂欢。

林晓东穿着一身名牌借机亮相,给每个人都送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

被李宝华邀请来的富婆们,看他如此大方,逐渐相信了他的身份,有人甚至主动表示,以后有什么项目,要记得跟她们分享,有钱大家一起赚,可不能吃独食。

李宝华早就盯上了富婆们手里的钱,她看有人愿意投资立刻表示,她公司有几个正在筹建的项目,迫切需要用钱,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拿点钱做投资。

有几个来参加晚会的富婆,为了巴结林晓东这个来自香港的“富豪”,主动给李宝华投了一些钱。

李宝华拿着这些人给的钱,投资了几个娱乐性质的场所,还专门针对有钱的富婆,建立了一个私人会所,只有经过认证的会员,才有资格进去消费。

想要获得会员身份,不仅每年要交30万元当会费,还要提供5000万以上的资产证明。

会所建成后,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富豪,李宝华光会费就收一大笔。

运营了一段时间,李宝华建的私人会所,有了一定的规模,厦门的其他有钱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扩展人脉关系,也纷纷来到李宝华的会所办会员。

李宝华拿到更多的资金后,主动回报之前投资自己的人。那些人不知道李宝华是在放长线钓大鱼,真以为跟着她能赚大钱,希望跟她继续合作,有人甚至想要入股李宝华的公司。

李宝华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她利用这些人渴望赚钱的心理,以项目开发和资金周转为理由,找他们借钱融资。

刚加入的投资人,一般都比较警惕,给李宝华的资金也不是很多。李宝华也不着急,总是按照承诺,给他们相应的回报。

实际上,李宝华的公司,虽然有一点业务利润,但是从整体来看,一直是入不敷出。她给投资人的回报,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拿其中一部分人的本金,给另一部分人当回报。剩余的钱,她会自己留在手里,当成肆意挥霍的资本。

李宝华借钱的方式很多,有一次她以筹建房地产项目为理由,找自己认识的富婆姐妹集资了6000多万。

她声称,项目完工后,至少能赚一个亿,到时候肯定少不了大家的好处。

这些人之前或多或少都跟李宝华有过合作,所以她来借钱时,她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有人甚至表示,如果钱不够的话,再跟她说一声就行。

还有一次,李宝华大半夜给公司股东打电话,要求他们到办公室开董事会,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过来查看情况。

李宝华在董事会上愤怒地说,她的丈夫没跟自己商量,就签下了一个四川的房地产项目,还在这个项目上投了将近1亿元。因为项目太过复杂,至少还要追加几个亿才能正常运转。不然的话,前期的投入会全部打水漂。

李宝华早就跟丈夫商量好了台词,丈夫被她愤怒呵斥时“据理力争”,坚持说自己签的项目前景很好,完工之后能加倍赚回来,他宁可离婚也要把这个项目拿下来。

其他的股东,误以为两人是“真心实意”为大家考虑,纷纷出面劝和,还表示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帮忙筹建项目,一起把事情办好。

李宝华所说的好项目,其实都是虚构出来的,根本不会有真正的盈利,投资人却眼巴巴地等着她的回报。每次有人找李宝华询问回报时,她都会找借口搪塞。

比如之前说的富豪姐妹团,李宝华以做房地产项目为借口,从她们手里借了6000多万,有人过来找她索要回报时,她理直气壮地说:之前的投资,已经有了回报,但是她没有办法直接还钱,那些钱已经被她投到了丹麦的一个油田项目上。

她希望大家再耐心等等,还特别承诺说,要不了多久,那些钱就会加倍赚回来,她们当初投的6000万本金,至少能变成2个亿。

此外,李宝华还擅自借用别人公司的名头,厦门有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只跟李宝华见过两次,他们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李宝华却对外宣称,对方公司已经被她收购,成了她的全资子公司。

类似的事情,李宝华做了很多次,她靠着不断撒谎骗人,疯狂敛财30亿,拿骗来的钱肆意挥霍。

价值几千万的豪华游艇,她说买就买。豪华地段的大别墅,她也会随手拿下,花钱时一点也不心疼。

她的家里放满了珠宝首饰,最便宜的一个胸针,也要花15万元才能买到。她穿的衣服,也都是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很多都是限量款。

李宝华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她喜欢吃空运来的海鲜,还喜欢喝几十万一瓶的红酒。

每次有客人来访,她都会拿出非常奢侈的东西款待,送人离开之前,还会附赠一份精美的贵重礼品。

其他人看李宝华如此奢侈,非但没有怀疑,反而以为她真的赚了很多钱,更加放心地把钱交给她管理。

五、骗局曝光沦为阶下囚,被判无期仍不知悔改

2011年6月,李宝华名下的一个产业,因为半年没有交房租,被物业贴了封条。她名下的其他产业,也陆续出现问题。

投资人知道上当受骗了,都特别生气,赶紧找李宝华要钱。这时候,李宝华早就已经逃之夭夭,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投资人不愿意吃这个哑巴亏,联合起来向警方报案,要求尽快捉拿李宝华。警方对此非常重视,迅速展开调查。

2012年7月,已经逃亡一年的李宝华,在上海的一个居民楼里被警方抓捕。她落网时,一点也不害怕,甚至有些庆幸地说,我终于解脱了。

2015年,厦门市中级法院对李宝华案件进行审理。经查证,李宝华行骗多年,诈骗金额高达30亿,其中有4亿元无法追回,性质极其恶劣。

最终,李宝华因为诈骗金额过高,被判处无期徒刑。听到这个判决结果时,李宝华表示,我这辈子享受了荣华富贵,就算死了也值。

曾跟李宝华合作过的投资人,听了她的叫嚣,都很生气,后悔跟她认识。

李宝华出事前,父母都以她为荣,街坊邻居也对她的生活非常羡慕。她的骗术曝光后,成了家乡人口中的败类,她的父母,也受到了连累,经常被人指指点点。

对于李宝华的事情,你是如何看待的?她这种为了一时风光,到处坑蒙拐骗,沦落成阶下囚的人生,到底值不值?欢迎留言点评,说出你的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