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年前,北京阿姨给安徽少年20元急救钱,18年后小伙报恩仅还19元

 疯癫史鉴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18年前,一位北京阿姨给一名安徽少年20元急救钱,18年后小伙前来报恩,但是仅仅还了19元。他们的故事传出后,感动了不少人。

一、打工少年惨遭老板刁难,险些动手打人


这个铭记恩情18年的安徽少年,名叫汪明明。18年前,他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

他的老家,在安徽省的一个偏远农村,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初中刚毕业就放弃了学业,开始为生活打拼。

2004年,仅仅16岁的汪明明,为了多挣一些钱,跟着同乡的伙伴,一起来到北京打工。他们的工作单位,在北京丰台区,老板经营着一家羽绒服加工厂。

编辑

虽然工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汪明明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他想多挣一点钱,为父母分担一些压力。每天工作时,他都非常卖力,可老板却不喜欢他。

汪明明很年轻,不懂得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有一次,汪明明不小心冲撞老板,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老板要求汪明明向他道歉,年轻的汪明明,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事,坚持不肯向老板道歉。

老板表面上没有追究,实际上总是找机会刁难他,不停地给他安排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且还挑三拣四,不给汪明明一点好脸色。老板的刁难,给汪明明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人在屋檐下,汪明明就算是有心反抗,也不敢跟老板直接翻脸,只能咬牙忍着。

他本以为,自己咬牙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渡过难关,不会被老板持续针对。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工厂的老板,只是看着体面,实际上小肚鸡肠,哪怕是之前的矛盾已经过去了好久,他还是不停地针对汪明明,想方设法给他安排一些分外的工作,不让他好好休息。

跟汪明明一起来的安徽老乡,都劝他尽快离开这个工厂,去别的地方再找工作机会。要是一直留在厂里的话,谁知道老板会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他。

编辑

他们毕竟只是在厂里打工的人,要是跟老板斗起来,肯定没有好下场。

还有人劝汪明明,找机会向老板认错,恳求他原谅自己,说不定以后就没事了。

汪明明其实也想离开这个工厂,但是他一个人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就算是离开了这个厂子,也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万一遇到了歹毒的坏人,他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向老板认错,他也不愿意。他觉得,自己明明没有错,为什么要向一个不停针对自己的人道歉?

执拗的汪明明,坚持不肯向老板道歉,也没有听从老乡们的建议离开这家工厂,硬着头皮继续工作。

老板见汪明明已经被折腾到了这种地步还是不肯离开,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他,又给他安排了更多的额外工作,还不给他相应的酬劳。这种恶意压榨和欺负,给汪明明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火性,汪明明咬牙强忍了一段时间,最后实在忍不住心里的怒火,直接找老板抗议说,这明明不是我的工作,凭什么让我做,我就不去。

面对汪明明的反抗,老板露出了更加丑恶的嘴脸,他对汪明明叫嚣说,我让你干,你就得干,这个工厂是我的,全是我说了算,你没有资格挑三拣四。

汪明明本来就在气头上,看着老板的嚣张嘴脸,他更加愤怒,恨不得扑上去打老板一顿,但是他用最后的理智,勉强忍住了这种冲动。

编辑

汪明明咬着牙站在原地,直勾勾地盯着老板,一字一顿地对老板说道,我就不去做,你看着办吧。

老板的脾气也很糟糕,他愤怒地对着汪明明吼道,你这家伙,注意你的态度,不想干就赶紧卷铺盖走人,厂里不养闲人。

汪明明知道,事情已经闹到了这种地步,继续留在这家工厂,也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有可能遭到更加恶劣的针对,所以他立刻跟老板表示,你让我走可以,但是你得把这两个月的工钱给我。

汪明明来这个工厂已经干了差不多两个月,索要两个月的工资合情合理。可老板却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一分钱都不愿意支付,直接对汪明明骂道,就你这态度,还想拿工资?做梦去吧,一分钱你都别想拿到。

老板说完这话扬长而去,汪明明气得火冒三丈,再也忍不住心里的火气,直接握紧拳头,向老板冲去,想要狠狠地揍他一顿。

汪明明和老板闹矛盾时,旁边围了不少工人,大家看汪明明气得想要动手,赶忙扑上来拦住他,以免两人真的打起来。工人们这么做。并不是袒护老板,而是为了帮助汪明明。

打架斗殴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很有可能要背负刑事责任。主动袭击老板的汪明明,哪怕是有理,也有可能变成没理。

大家知道,汪明明正在气头上,已经几乎失去了理智,不敢让他跟老板继续待在一起,赶紧把他们分开。最后,老板去了别的地方指挥工作,汪明明被工友们拉着回到了宿舍。

编辑

二、走投无路,只能去监察大队求助

不久之后,汪明明恢复理智,他知道动手不应该,但是心里的委屈,却怎么也咽不下去。

他声泪俱下地跟工友们抱怨了一下,详细地说出自己之前受到的各种委屈。

老板针对汪明明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掩饰,工友们大都知道汪明明的遭遇,之所以没有站出来帮忙,不是因为大家没有同情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他们只是很普通的员工,一家老小全靠工资生活。要是得罪了老板,要么卷铺盖走人,要么像汪明明一样被老板不停地刁难。

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按时领取工资,照顾一家老小,谁也不愿意惹是生非。

汪明明也很理解工友们的情况,他之前一直忍着老板的刁难,也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老板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小肚鸡肠。他最后情绪爆发,也是因为实在撑不住了。

事情既然已经闹到了这种地步,再说什么也晚了。汪明明哪怕是卑微地跑去找老板道歉,以老板那种恶劣的脾气,就算是嘴上说原谅他,以后还是会找各种机会继续刁难,直到他再次承受不了为止。

汪明明毕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根本放不下面子去向老板低头。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也不会跟老板闹到这种地步。

编辑

汪明明知道既然已经跟老板当众翻脸,肯定无法再留在厂里继续工作。可是直接走的话,他也不甘心,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工资。不然的话,他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之前,小气的老板已经放话说,不会给汪明明支付任何工资,直接去讨要薪资的话,老板肯定会继续冷嘲热讽,而且不会给他一分钱。

工友们都知道老板的糟糕脾气,不建议汪明明直接去跟老板闹腾。两人如果再次见面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真的打起来。万一打起来,甚至是闹出了人命,那可就太糟糕了。

工友们建议汪明明,去丰台区劳动监察队找人问一问,看看能不能让监察队的人帮忙追要工资。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汪明明和老板的薪资纠纷,确实应该由监察大队的人负责处理。

汪明明也觉得,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找监察大队的人帮忙,比自己去找老板要工资更有希望。

可是他手里一分钱都没有,想去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也没有办法。工友们知道他很困难,凑了几块钱给他当路费。

汪明明跟老板闹矛盾的时间,是2004年12月,正好是冬天,外面的气温特别低,凛冽的寒风,像是能钻进人的骨头里,稍微穿得薄一些,就会冻得瑟瑟发抖。

出门在外的人,大都是穿着好几层衣服,远远看去像一个又一个大胖子。

编辑

汪明明揣着工友们给的几块钱路费,忐忑地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热闹的北京城,他的心情格外复杂。

他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少外出,大部分时间都在厂里埋头工作,外面的一切,对他来说极其陌生,他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丰台区劳动监察队。

16岁的汪明明,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上,张望着四周的场景,显得格外迷茫。

汪明明勉强控制情绪,找路人打听了一下,最终确认了去丰台区监察大队的路线。

他所在的位置,距离丰台区监察大队比较远,转乘两辆车,才终于抵达监察大队。

编辑

三、善良阿姨温暖了少年的心,承诺帮他主持公道

由于在路上耽误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汪明明来到监察大队门口时,这里已经下班了,只有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那一刻,已经陷入绝望的汪明明,仿佛见到了希望,像抓救命稻草一样,匆匆忙忙进入监察大队,来到那个有亮光的房间。

他努力地深吸一口气,轻轻地敲击房门。很快。屋里就有了回应,一个看起来很漂亮的中年阿姨,缓缓把门打开。

她被突然来访的汪明明吓了一跳,仔细看了看他的样子,惊讶地问道,孩子,你怎么了?咋冻成了这样,赶快进屋取取暖。说着,这位阿姨亲切地拉着汪明明的手,把他带到了房间里。

汪明明在厂里打工时,总是被老板刁难和欺负,心里特别委屈。阿姨的一句关怀,瞬间打破了汪明明的心理防线。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远在老家的妈妈,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阿姨看汪明明哭得这么难受,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赶忙对他安慰说,孩子,你别哭,缓一缓情绪,有什么难处跟阿姨说,我能解决的,肯定帮你解决,你先坐在这里歇一歇,阿姨给你倒点热水去。

编辑

阿姨一边说,一边拿起茶杯,给汪明明倒了一杯水。捧着温热的水杯,汪明明喝了几口,温热的水流,驱散了汪明明身上的寒冷,也温暖了他的内心。

渐渐地,汪明明停止哭泣,缓缓说出自己之前在厂里的经历,然后有些忐忑地问,阿姨,你能不能帮我要回工资。

听着汪明明的遭遇,阿姨露出了悲伤的神色。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对汪明明承诺说,孩子,你放心,我叫王群,是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的队长,你的事,我肯定能帮你解决。

王群阿姨看了看自己的日程表,对汪明明解释说,明天一大早,我就派人到那个工厂,找你的老板索要工资,他们如果要不回来的话,我就亲自去帮你要,肯定能让你拿回应有的工资。

王群阿姨的承诺,让汪明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连连对王群阿姨感谢说,真是太谢谢您了,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我先回去。

汪明明说完这话就想离开,王群阿姨突然拦住他,并且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20元,直接塞到汪明明的手里,关心地对他说道,孩子,你应该还没吃饭吧,这点钱你先拿着,去吃点东西,别饿坏身子。

汪明明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本来不想拿王群阿姨给的钱,但是咕噜咕噜直叫的肚子,却出卖了他。

之前,工友们只给了他几块钱路费。他坐车时都用光了,没有留下什么钱,一整天都没有吃饭,确实饿的很难受。

编辑

刚才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心里惦记着索要工资的事情。得到王群阿姨的承诺,他一下子就放心了,饥肠辘辘的肚子,也发出了颇为尴尬的信号。

最后,汪明明收下了王群阿姨给的钱,在路边找了个小饭馆,花12元点一份鱼香肉丝。

那是他来北京之后,第1次花钱去饭店吃饭,鱼香肉丝的味道,他过了18年还记得。

他每次想起当初的经历,心里都会涌现出一股温暖的感觉。他总是念念不忘地感慨说,那份鱼香肉丝,是他这辈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顿饭菜。

其实,真正让汪明明铭记十几年的,并不是那顿饭的味道,而是王群阿姨给他的关怀和希望。

如果没有这20元急救钱,汪明明很有可能因为持续饥饿,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他甚至有可能因为一念之差,铤而走险做出错事。

王群阿姨给的这20元钱,让汪明明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他的心,让他看到了人间的温情。

四、拿到工资回老家奋斗,一直不忘阿姨的恩情

汪明明相信,王群阿姨绝对不会骗他。第2天一大早,他就守在工厂门口,等着王群阿姨派来的工作人员。

耐心地等待了一段时间,汪明明确实见到了一些身穿制服的人。他有些忐忑地问道,王群阿姨怎么没有来?

编辑

工作人员回答说,你王群阿姨工作很忙,没时间过来,孩子你放心,你的工资问题,我们也能解决,不会让你失望的。

傲慢的工厂老板,看到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后,立马改变态度。按照汪明明的要求,给他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随后,工作人员问汪明明,今后有何打算?如果有需要的话,他们可以顺便再帮一把。

汪明明回答说,他想回安徽老家,见一见父母,看看能不能再回学校读书。

在厂里打工的悲惨遭遇,让汪明明彻底意识到,学习真的很重要,没有知识的人,在厂里很容易被人欺负。

监察队工作人员很理解汪明明的心情,亲自把他送到车站,陪他购买了返回安徽的车票。

临走之前,汪明明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20元,希望监察队的工作人员替他转交给王群阿姨。

工作人员委婉地拒绝说,等你以后有机会再来北京时,亲自交给她吧。

汪明明见监察队工作人员不肯收下这些钱,只好带着遗憾离开北京。他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回到北京,当面对王群阿姨表示感谢。没想到,这一走就是18年。

汪明明回到安徽老家后,用自己在工厂打工挣来的钱,又回到学校继续读书。他努力地学习各种知识,在中专技校学习了不少技能。

编辑

毕业之后,汪明明在安徽合肥找了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还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

夫妻二人感情和睦,一直过得很幸福。由于需要照顾家人,汪明明一直在努力工作,没有机会再去北京,但他从来都没有忘记王群阿姨当初的帮助。

汪明明很坦然地表示,如果当年没有遇到善良的王群阿姨,他很有可能会回到工厂找老板拼命,也有可能会因为实在过不下去,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不管是做出哪一种选择,他的人生,都会陷入无尽的绝望。

王群阿姨的出现,就像一束光,为他照亮了前进的方向。18年以来,汪明明一直想打听王群阿姨的消息,但是由于距离遥远,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汪明明觉得,既然找不到王群阿姨,那就把善良的种子传递下去,他每次碰到街头的流浪汉,或是乞丐,都会拿出10元或20元,给他们一点帮助。

此外,他还参加了一个救援小队,积极地跟着大家做好事。每次看到被救的人露出笑脸,他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满足感,觉得自己很幸福。

编辑

五、再次进京想当面报恩,只还了19元

2022年,新年刚过,汪明明的单位,派他去北京出差。再次来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北京,汪明明的内心格外复杂。

他抓紧时间,做完公司交代的工作,找机会去了北京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

刚到门口,就碰到了一个保安。汪明明站在窗外,对保安问道:大哥,跟您打听一下,这里面有没有一个叫王群的工作人员?

保安大哥皱眉回复说,没听说过有这个人,你确定她就在这里工作吗?

汪明明听了保安大哥的回复,不由得有些失望,但还是很坚定地回答说,她肯定在这里工作过,可是已经过去了18年,她如今是不是在监察大队,我不是很确定,你能不能帮我查一查?

保安大哥看汪明明不像是坏人,很热情地对他说,你先进来,我帮你打听打听,说不定能有个消息。

保安大哥四处打听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工作人员,他对保安大哥表示,王群已经退休多年,但是单位仍保留着她曾经的联系方式。

汪明明拿到电话号码,拨通了对方的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传来,喂,你是哪位?

编辑

汪明明一听这个声音,立刻就哭了起来,尽管没有见面,但他还是非常确信,电话另一头的人,就是他感激多年的王群阿姨。

他哽咽着回答说,喂,王阿姨是您吗?电话另一头的女子,听到汪明明的哭声,温柔地对他安慰说,小伙子,你别哭,有话慢慢说。

汪明明仿佛又回到从前,回到了那个饥寒交迫,被王群阿姨帮助的夜晚。他深吸一口气,控制好情绪,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感谢王群阿姨当年帮他要回工资,他现在又回到北京,想当面感谢王群阿姨,并且把那20元还给她。

王群阿姨在电话里回复说,小伙子,阿姨现在老了,记不清了,当年来找我们的工人很多,我都会给10元,或20元,这些钱不值一提,你就不用还我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好。

汪明明有些着急,急忙解释说,阿姨,这钱我一定得还给你,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

王群阿姨回复说,不用了,你有这份心就好。说完这话,她就挂断了电话。

汪明明也没有再打回去,他知道王群阿姨是个不求回报的好人,再打电话过去反而不好。

编辑

他沉思了一会儿,通过王群阿姨的电话号码,加了她的支付宝账号,给她转了19元,并且写下一条留言:王阿姨,当年您借给我20元,现在我还给您19元,剩下的1元钱,我永远欠着,这1元钱会让我永远记着您的恩情。

王群阿姨施恩不图报,汪明明牢记18年,一刻都不敢遗忘。他们都是心怀善念的人,也愿意让这份善良传递下去。

两人的经济关系只有20元,也只见过一面,但是这背后的温情和善良,却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无价之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