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地 | 老绍兴的德和茶食店

 芸斋窗下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Image

德和茶食店在老绍兴人的心目中,相当于杭州的颐香斋、苏州的采芝斋、上海的冠生园。

20年代,县前街与今解放北路交合处,有一家双开店面的万丰茶食店,老板叫周德元。由于经营无术,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该店的董筱荣、俞德生、蒋水堂、陶永泉四名伙计,私下谋划接盘此店,怎奈资金匮乏,董筱荣遂拉权其亲戚陶宝仁出资入伙。

陶宝仁在王坛开有陶隆泰南货店,兼做茶叶趸销,生意如日中天,无暇抽身他顾,但情面难却,权衡之下,乃派账房吴雅堂驻城代理。于民国19年(1930),盘进万丰茶食店,改号为德和,并推董筱荣为经理,择定吉日,重新开张。

Image

图 | 稻香村茶食店起源从1773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品食稻香村糕点后,赞叹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名扬天下。

店还是原来的店,但生产关系已改变,原来的伙计,现在一跃成为股东,可说是老树逢春,同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齐心协力,在产品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价格上又实行薄利多销,如此励精更始,终于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民国23年,门售额已达2.9万元,而且销量逐年递增,最后超过了仅隔五个店面的华泰茶食店。民国30年初,还盘进了不堪竞争的华泰,不改其字号,成为德和属店,其销售的茶食品,均由德和送去。自此,德和的字号,闻名遐迩。

时隔数年,绍兴沦陷,百姓食不果腹,德和和华泰的生意锐减。翌年,董筱荣去世,股东由其四弟董松贵充任,俞德生接任为经理。铁蹄下的茶食业,焉有驰骋机会,这两家茶食店,只能是奄奄一息,得过且过。

抗战胜利后,逃难的人陆续返程,百业渐渐复苏,德和和华泰遣散的职工,也陆续回店,全体精诚团结,德和及其属店再次步入辉煌。民国36年,俞德生看准时机,斥资独自经营华泰,空缺之股份由董筱荣之五弟董松堂替补,经理之职易为蒋水堂。次年,德和又接盘了新河弄口的义泰饼干店,改名德泰,解放初歇业。

1950年,董松贵回汤浦乡下,其股东由董筱荣之子董加炳接替。1956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此后,沈传生、黄伟法、徐荣堂、金润根、张士鑫、王芝丰、王阿福、杨六二先后担任过德和经理,店名改为向阳食品店,店址也因建造中百二店,迁至对面县前街口。

Image

图 | 绍兴有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化茶食即豆腐干,亦称“香干”,因其最宜于饮茶时食用,特名之“茶干”。香干中最出名的是柯桥豆腐干,据《越谚》记载,以清代柯桥一柴姓作坊所制的质量为最佳,因有“柴干”之称。

德和经营的茶食,大致可分为:

一、早点:

有油包、印糕、水晶糕、水晶团子;

二、常年性食品:

蛋糕、饼干、橘红糕、京枣、萨其马、麻酥糖等;

三、季节性食品:

艾饺、火腿粽子、绿豆糕、月饼、重阳糕等。

四、消闲食品:

奶油瓜子、太油瓜子、白麻片、寸金糖、玉露霜等;

五、生熟下酒菜:

茶油鱼干、酥鱼、扎肉、扎鸟、糟鸡、酱鸭、熏鹅、香肠、牛肉、卤豆腐干等。

1955年12月,绍兴茶食业实行统筹管理,成立了茶食联制工场。茶食均由此工场供给各店。这种大锅饭体制,不存在竞争威胁,德和茶食店同样失去了自身特色。1976年,虽然恢复了茶食业那种前店后场的经营结构,但是茶食的制作名师不是作古,便是垂垂老矣,这些老师傅纵有伏枥之志,怎奈力不从心,好景难回。德和成为古城茶食业的一段史话。

Image

图 | 位于西街戒珠寺门口的品德居茶食店。

-The end-

撰    文 | 汉   华

编    辑 | 王   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