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川书法神童家教太励志,祖父说再苦再穷也要学习

 未来决定现在 2022-08-25 发布于河南

2021年5月27日,发稿《“成绩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努力”铜川十岁“小小书法家”分享习字之路》,报道铜川少年张晓博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以及对书法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书法的道路上屡获殊荣。从铜川市、陕西省再到全国比赛中获奖,他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多次登上央视。在登上《中国少年说》后,“我学习书法,离不开父亲、老师们对我的教育,也离不开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晓博表示。今天,我们谈谈张晓博成长的家庭环境。

文章图片1

祖父要求儿女们再穷再苦也要上学学文化

人们常说一个家族要出一位人才,没有三代人的培养是不行的。张晓博的祖父张训明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长者。他要求儿女们再穷再苦也要上学学文化,他说:“希望你们一定要学好文化,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要求在学好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把字写好,字是人的门面。”在儿孙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愿望一步一步的实现了。

张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张训明老先生坚持送孩子上学读书,先后培养出了张引才弟兄三人。

张晓博的父亲张引才自幼好学上进,但因为环境差、家里穷,他遵循父亲的教导,历尽艰辛、坚持苦读。他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小学在西场的老爷庙里,老爷庙雕梁画栋,庙里有许多壁画,一看就是明代的庙宇建筑。当时在庙里上学学生都有恐惧感,特别是人少的时候。

张引才回家问父亲老爷庙的历史,父亲说庙堂的历史很久远了,庙里壁画的内容是二十四孝,到教室仔细一看,确实画的是二十四孝。当他知道了壁画的内容,不但没有了恐惧感,反而成了他们学习和受教育的内容。

文章图片2

父辈吃得儿时读书苦,感师恩重教育

小学三年级结束后,村里小学撤销了,要到离村三里远的东方红学校去上学,每天来回跑三趟,在那里他考上了周至中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门,唯一的途径就是考学。张引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的幸运者。他说:“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我初中就读的东方红学校的老师们,我在这里奠定了比较稳固的学习基础。这些老师的水平高,敬业。我初中的班主任董嫦娥老师、教数学的徐信策老师和教语文的张亮瑞、邓培文老师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的。”

那个时候,学校的教学环境很差,春天,老师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到秦岭山去采药,卖药的钱给学生买资料,买学习用品;夏天,学生就躺在自己的课桌或长条凳上午休;秋天,帮村民们拾棉花,挖红薯;冬天,天气很冷,教室里没有炉子,就用塑料薄膜钉在窗子上挡风御寒。晚上上自习经常停电,老师们给学生每人买了一个煤油罩子灯,大家在煤油灯下勤学苦练。

那时候的农村,不上学基本上就只有回家种田。张引才从小就牢记父亲给他说的那些鼓励学习的话。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说:“我从来没敢与别人的孩子比吃穿。在学校里,我穿得最寒碜,吃的最差,用的是别人用过的东西。没钱买本子,我捡过坟头纸。过生日,妈妈要给我煮个鸡蛋,我不让妈妈煮,我要把这个鸡蛋换一个本子。放了学,我就去打猪草,割柴禾,挖药材,卖了给自己攒学费。为了割野草卖给附近的养殖场,挣点学费,我和大姐钻秦岭山,被头顶上、树枝上的大蛇,吓得大哭。有一次,大姐不慎跌入沟底,摔坏了腿,当时医疗条件差,家里也没钱及时治疗,为了我能够上学,导致大姐落了个终身残疾。这也是我终生的心痛呀!”说到这里,张引才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由于他学习很努力,每次考试在班级都是前几名。学校组织作文竞赛及百字竞赛,他都取得了第一名。好学生老师当然喜欢,安排他当班干部。有一次,他连续几天发烧,吃不下饭,也没钱去看病,想想扛过去就行了,班主任董嫦娥老师发现后,立即带他去医疗站诊治,老师付了药费,还把她给自己孩子买的奶粉送给了他。

张引才的钢笔字写得好,经常帮学校刻蜡版、油印复习资料、试卷,并从中尝到了小有成就的快乐。

文章图片3

寒窗苦读圆梦大学,他将国学文化根植心中

1978年9月,陕西省重点周至中学刚刚恢复教学,张引才就是恢复教学后第一届考入该校的学生,那年全乡共考上八名,他就是其中之一。考上了周至中学,他第一次远离乡村,到县城去读书。当时周至中学新校正在建设,临时学校在县城东北四十多里的富仁乡渭河沙河岸边(原周至共大),条件非常艰苦。

学生的宿舍是几十人住的大房子,没有床凳床板,全部打地铺,地铺下面铺些稻草。窗子没有玻璃,冬天河岸刺骨的寒风吹进宿舍,冻得学生一晚上难以入睡。吃的是苞谷面做的“黄黄馍”;喝的是咸咸的渭河窖水。交通方面,这里不通班车,到县城靠步行,张引才两礼拜回家一次,而回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背馍。张引才的母亲每次给他准备几个大瓶子,里面装着辣子和萝卜丝,那就是他的菜;背的馍几天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都长毛、拉丝了,但还得吃。

高二的时候,学校搬迁至周至体育场东边(现在是周至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每天清晨伴着朝阳,呼吸着新鲜空气,随着广播里洪亮的声音做广播操,倍觉神清气爽。在这里,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圆了上大学的求学梦。

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铜川,做了监狱系统一名公务员。张引才本就是一位喜欢汉语的才子。他虽然学的是理工,但他更爱学习文科。他熟读四书五经、善讲秦皇汉武、盛唐故事;喜欢书法绘画、舞文弄墨。张晓博自小就爱听爸爸讲历史故事、书法绘画、汉字趣事。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晓博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段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