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松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用今天的标准衡量,是多少酒?

 Boss爆史 2022-08-25 发布于山西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了解。当年他从柴进庄上返回家乡,在路过景阳冈时,一连干了十八碗酒。酒后,武松要赶路,酒家告诉他冈上有吊睛白虎,还是等第二天再走。武松不信,不听劝阻上了景阳冈,没想到真碰到了大老虎。艺高人胆大的武松,竟然借着酒劲打死了老虎。他也因此成为了打虎英雄,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可以说,是这十八碗酒成就了武松。而武松为人豪迈、酒量好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那武松当初喝的酒究竟是多少度,换算成今天的白酒度数,又相当于几瓶呢?咱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武松喝的什么酒?

现在酒水大体可以分为: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三种,其中酿造酒的典型代表是绍兴加饭酒、青岛啤酒、长城干白葡萄酒等,蒸馏酒的典型代表是汾酒、茅台、泸州老窖特曲等,而配制酒的代表则是竹叶青酒、五加皮酒等。但在中国元代之前,大部分酒都是酿造酒。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宋朝的酿造酒主要分黄酒和米酒两种。由于米酒的主要酿造材料是糯米,所以酒水较黄酒更为浑浊,酒精度数也比黄酒更低。据《水浒传》原文介绍:“小二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一个“筛”字便能看出,景阳冈的酒水不太清澈。

后来武松喝完三碗酒,又让小二去筛酒,小二却不肯给他喝了。原因则是:“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寻常米酒的度数在6-15度,小二既然敢自夸,证明他家的酒应该比普通米酒的度数要高一些,以10度计算。

北宋民间用的碗大多是扩口浅底的土陶碗,容量在5两左右。当时一斤酒大概能倒3碗有余,当时的1斤为16两,武松喝了18碗,就相当于喝了6斤多米酒。以10度的酒精含量算,6斤米酒相当于喝掉480毫升酒精。以现在52度的白酒换算,500毫升白酒中,含有260毫升的酒精。480毫升酒精,就相当于1.85瓶52度白酒。所以武松的酒量如果放到现在,能喝两瓶不到的52度白酒。

武松的酒量

既然武松的酒量也不是特别大,为何其他百姓却“三碗不过岗”呢?这是因为古代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的粮食大多要留着当口粮,根本没有机会拿来酿酒。寻常老百姓喝不到酒,偶尔喝一回,岂不就醉了?而中国的蒸馏酒,大致出现在宋代以后。

蒙古人因为常年生活在草原,天气寒冷,为了驱寒,更喜欢烈酒,进而发明了蒸馏酒的技术,后来传入中原。也有人说唐代的烧酒、烧春是蒸馏酒,但这一点至今存在争议。更有甚者认为,汉朝就有了蒸馏技术,因为在海昏侯的墓葬中发现了蒸馏用的酒具。但保存下的蒸馏酒,却几乎没有。

  所以古人喝的酒,大多都是10度左右的米酒和黄酒,即便酿酒技术高超,也超不过20度。有人经过换算得知,喜爱喝酒的大诗仙李白,他的酒量是18瓶啤酒。如果是你,能喝倒李白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