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haior 2022-08-25 发布于重庆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经验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过去在农村,经常听奶奶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说她小时候经常闹饥荒,大米、白面根本吃不上,就靠吃土豆、红薯活下来,吃得多了看着就想吐,但不吃就要饿肚子。其实,这2样杂粮都是高营养的,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这也是老一辈人身体普遍硬朗的原因。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我出生在80年代,条件比现在差太多了。记得当时粮食都是有“计划”的,在城里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三口吃,后来母亲又把我送到农村,让奶奶照顾。

农村的条件虽然比城里差一些,但起码能自给自足,尤其是有很多“免费”的野菜、野果,奶奶经常带着我,上村后山去挖野菜。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野菜,比如春天有香椿、荠菜,夏天有马齿苋、苋菜,秋天有一种野菜是我比较爱吃的,学名叫“菊芋”,但在农村叫它“洋姜”、“鬼子姜”。

洋姜,听名字就知道,它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是十七世纪以后的事儿了,因为长得和中国本土的姜很像,所以叫洋姜。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吃起来不像姜那么辣,反而是比较脆甜的,非常好吃。

入秋后,奶奶经常带我去挖洋姜,回来煮熟后可以直接吃,或是切片熬粥,腌制成咸菜,或晒成洋姜干,可以作为家里粮食的不足。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不过,过了几十年,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几乎没人吃洋姜了,就连农村人都不吃了,即使烂在地里都没人愿意挖,在市场上想花钱买也买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会说,现在条件好了,谁还吃那个,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之所以人们不吃洋姜了,还有2个关键原因。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1、食物种类丰富,替代了洋姜

过去吃野菜,是为了填饱肚子,洋姜的口感、味道都是不错的,所以吃的人很多。如今人们还吃野菜,不过是为了尝鲜,有就吃没有不吃也罢。更何况现在的食物,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过去的很多倍,好吃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不会再去吃洋姜了。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2、食用洋姜比较麻烦

在农村,洋姜一般都是加工成酱菜,需要长时间的腌制,过去有的是时间,但如今城市的生活是快节奏的,为了吃洋姜而花掉大把的时间,显然是不划算的。

而且不管在超市还是菜市场,都有种类繁多的酱菜,想吃什么直接买就行了,而且口感、味道都好过洋姜,自然没人想得起洋姜了。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3、地里种了洋姜,再种其它作物就难了

洋姜也就是菊芋,它的生命力非常强,通常用来治沙,进行一次播种后,荒漠上的菊芋会永久生存,数量每年能增长20倍以上,所以地里的菊芋会越来越多,至少能收10年以上。同时菊芋籽也会随风飘荡,到土地里适合的角落重新生根发芽。

奶奶经常告诉我,说洋姜有个别名叫“万年脏”,只要种了洋姜,就会把地占了,就无法种植其它作物,因为洋姜会和作物抢养料,最后作物要么就死了,要么产量就非常低。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4、其它的价值更高

除了食用,洋姜还有很多的价值,比如是优质的饲料,在农村都用洋姜的块茎和地上茎叶喂兔、猪、羊、驴、马等牲口,是非常好的饲料。

洋姜还是提取高纯度“低聚果糖”的最佳原料,低聚果糖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比如提高脂质代谢,增强免疫力等。

另外,由于洋姜富含淀粉,所以工业上可以用它提取淀粉、制取酒精,还能制取生物柴油,所以即使有种洋姜的,也都不是给人吃,而是用在了这些方面。

它是闹饥荒的“救命粮”,种一次至少收10年,如今烂在地里没人吃

曾经它是农村人闹饥荒的“救命粮”,如今烂在地里也没人吃,也反映了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虽然洋姜已经比不上现在的蔬菜瓜果了,但如果能遇到,还是建议大家尝一尝,口感好营养高,对身体还有好处。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关注,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一起学习,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