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天寺-下

 祥宏讲夷坚 2022-08-26 发布于北京
宋代段子:这是《夷坚志》很高级的故事之一,信息量大,它牵扯到“临终时刻”、“梦征”、“转世轮回”、“科举”、“时空重叠”等多个标签;情节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完美转换,值得一大片。

【原文】

讶而问之,始告之故,曰:“吾恐死,安得有乐趣?”同院更出言谕解,莫能得。

毕事,即还,抵乐平驿,有道士上谒曰:“吾欲见户曹君。”小史入白,恺拒弗见。道士直入,睨恺曰:“急治行,后三日犹可与家人诀,缓则无及矣。”不揖而出。恺愈惧,走信告其家,遂奄奄感疾。

越三日至德兴,急招邑令相见曰:“恺且鬼,不暇与君语。路逢狂道士,言当命尽今日,设如其言,以身后事累公。”令曰:“安有此?君当劳苦成疾,吾归取酒饮君,同宿于是,勿惧也。”令甫上车,恺果死。

其兄纯夫在乡里,自得乐平书,已忧之。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谓为庵中人,迎与语。僧不答,以袂蒙面,径造南夫书室。就视,无人焉。纯夫失声泣,而德兴奉恺丧至,以卧轿舆归,首戴暖帽。则所见僧,盖恺也。【程泰之说。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回天寺钟楼-上||嵩山竹林寺||招庆寺水||证果寺习业||姑苏颠僧||妙因僧子深

【白话语音文字版】

同僚们很惊讶的问滕恺是怎么回事?他就讲了“承天寺”的故事,还说:“我担心要死了,怎么可能乐的起来呢?”同僚们一阵劝解,但大家怎么说都没用。

南康军这趟公差结束,滕恺在返回信州的路上,抵达乐平(今江西同名地)驿住宿,忽然外边有个道士要登门拜访,他跟滕恺手下说:“我想见户曹!”滕恺拒不接见,但道士直接闯进来,斜眼看着滕恺说道:“赶紧收拾东西走人,随后三天,你还有可能跟家人见最后一面,如果慢的话,就来不及了!”道士说完也没行礼,转身出门就走了。此时,滕恺更害怕了,他马上写信,让手下赶紧去家里报信儿,同时,他感觉着就得病了。

第三天,他们走到德兴(今江西同名地),滕恺赶紧请来当地县令见面,说道:“我要死了,来不及跟您细说,我路上碰到一位狂道士,他说我今天就命丧黄泉,如果他说的不错,我想拜托您帮我办办后事。”县令说:“怎么会这样呢?我看您就是工作太劳累才得病的,我现在回去给你拿点儿酒喝,我今晚也住这儿,别害怕!”德兴县令说完这话,马上出门上车,但滕恺随即就死了。

滕恺的兄长腾纯夫在老家,他收到弟弟从乐平派人送来的“死”信,心里非常忧虑。就在这天,他正靠门框站着,忽然看见一个僧人头戴暖帽,拄着拐杖走来。纯夫以为僧人是某寺院的,就上去搭话,但僧人没搭理他,只是用衣袖蒙着脸,直接走到弟弟滕恺书房里去了。纯夫跟着僧人进去,但发现书房里并没有人。这一下,纯夫失声痛哭!他知道弟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就在此时,一帮人从德兴来了,他们用一种“卧轿”抬着滕恺的遗体,滕恺头上带着一顶暖帽,纯夫一看,那正是刚才僧人头上戴的,估计这僧人就是滕恺(的魂魄)。

这事儿是程泰之说的。

【祥宏点评】:睨nì,斜着眼看;袂mèi,衣袖子;程泰之,有记载曾任尚书、郎中;滕恺的州司户官职,类似于现在的民政局长,级别等同于县令,所以他能请来同级别的德兴县令;这是《夷坚志》很高级的故事之一,信息量很大,它牵扯到“临终时刻”、“梦征”、“转世轮回”、“科考”、“时空重叠”等多个标签。比如,滕恺相信梦征,所以在梦后的真实经历中,他希望现实中的小事符合这不祥之梦,这样噩梦就破了,但当他进入了方丈室,见到熟悉的环境和旧物(那也许是他上世的生活),他发现这个噩梦可能成真,心情想必不好。但话说回来,当初他发愿游化世间二十七年,心中应是充满美好期许的。在这种真实与虚幻之间,读者似能体会到一种悲心的升华。本故事值得一大片。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52-《夷坚志》中的名山大寺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