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地震能消灭吗?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8-26 发布于新疆

         

    载于《发明与革新》2001年第9期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人们最关心的短临预报更是难中之难。这主要是因为地震的发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偶然因素。

    即使我们今后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避免了人员伤亡,但大地震的发生势必要对建筑、道路、水文、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把大地震化为乌有?

    我们知道,当岩层间的应力积累到超过岩层的破裂极限时,产生断裂,就爆发了地震。而岩层何时破裂是极难预测的。打个比方,公路旁的山坡上有块巨岩要滚下来,正好巨岩下有点地方比较粗糙,把巨岩卡住了。巨岩的重力与山坡的阻力互相较量,也许几分钟之后就会滚下来,也许几十年都滚不下来。巨岩成了悬在过往旅客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谁都无法预测拴着剑柄的头发丝何时断裂。

  

    这时应该怎么办?我想可以在阻力点引爆炸药,或用大炮轰击阻力点,通过强烈振动的诱发使巨岩滚下去。

    对于地震也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思路,在应力能量尚未积累到具有破坏力的量值之前,采取人工方法诱发一系列小震,逐步释放地震能,使大地震化解消失。

    其实这类思想不是没有过。我们知道水库蓄水有时可能诱发地震,另据报道,太阳黑子活动、日全食、日月引潮力的增加、大气压的增加、风力的变化等都有可能诱发地震。在“诱发地震”启示下,国外地震专家也设想过用核爆炸诱发地震。

  各种人工诱发地震的例子


    核爆炸诱发在理论上说得通,但在实践中不一定行得通。首先,世界普遍反对核试验,和平利用核爆炸目前只是一句空话。再说核弹成本较高,用来诱发地震并不总是划得来。另外,地震震源一般有几十公里深,核弹产生的球面波随距离的平方而衰减,待到达震源处能量已分散,使诱发比较困难。

    我长久以来就有一个设想,用阵列化的人工地震波诱发地震。所谓人工阵列地震波其实早已存在。我们知道,石油勘探中普遍采用的地震勘探就是这种方法,先挖若干个纵横排成阵列的“炮坑”,放入炸药,同时引爆。并用插在地面的若干检波器检测出地震反射波,最后将地震波数据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地下是否存在储油构造。

  

    当然,这种地震波还远不足以诱发地震,一是能量太小,二是能量不集中,三是一次性爆炸无法积累足够的诱发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提出如下具体设想:

    一、能量太小可以通过增加药量解决,但这里有个成本核算和使用效率的问题,下面将要谈到。

    二、能量如果能集中到岩层的应力集中区域,则利于发挥最大效能。我们通过各种地震监测方法(如地电、地磁、地应力、地下水、地温、地震波速等)能大致测出这一区域,它往往也是震源所在,叫做“孕震区”。我的设想是采用阵列地震波将波束的焦点集中到孕震区。

    我们知道某些射线对人体细胞有杀伤作用。据报载,最近有一种射线疗法,采用一个半球面装置,将许多射线源固定在球面上,让这些射线的焦点集中在人体内部某处的病灶上,这样可以只杀死病灶组织,不伤害正常细胞。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聚焦思路来集中地震波束。由于地震波有波峰和波谷的相位变化,我们可以根据各点与焦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利用计算机精确控制各爆炸点的点火时间,使各波束到达焦点时恰好相位相同,也就是说,使各波束在焦点处产生“共振”,等于把炸药直接放到焦点,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三、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如果外力振动的频率恰好与该物体固有频率相同,则能造成“共振”(这与上面说的各波束之间的“相位共振”不是一码事)。我有一次这样的经验,我们三个人需要推倒一面墙,一开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墙壁无动于衷。后来想了个共振的办法,三人在口令下同时猛推一下,墙壁有点轻微的摇晃。由于墙体厚重,晃动周期比较长,大概有三四秒。等它晃过来再往回晃的时候,我们顺着它晃的方向再猛力推一下,等于加强它的晃动。一次次这样推,使墙的晃动振幅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将墙推倒。

    这实际上是能量一次次积累的例子,可以用到上面的设想中。岩层虽厚重,也会有它的固有频率。当阵列波束在焦点交汇一次后,会使孕震区产生一次振动,但这个能量也许不足以诱发地震。如果我们继续第二次、第三次同样的过程,并使每次的间隔时间接近岩层固有振动的周期(岩层固有振动频率可以通过理论的推算、地震反射波的检测分析、小规模试验等多种手段求得),从而使孕震区的振动一次次加强。这就等于我们将每次人工地震的能量逐步积累起来。

    石油地震勘探的炮坑属于一次性爆炸,不适于上述连续爆炸的设计。我考虑能否借用自动火炮原理,炮坑中并不埋炸药,而是将火炮对准炮坑。火炮的击发系统与计算机相连,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发炮时间,一次次排炮轰击,这样就能达到上述设想的目的。或者设想采用复式阵列,即在同一地区重复排列多组阵列,每组对应一次爆炸,由计算机控制逐次引爆,也能达到目的。

    虽然炸药的能量远小于核弹能量,但我们可以通过上述种种措施增强诱发能量及其效率。而且阵列点数可以任意增加,振动次数也可以任意增加,最终总会达到诱发所需要的能量。如果效率计算得好,成本就能降下来,完全可以抵消地震造成的损失。

    由于孕震区地层情况十分复杂,可能使我们估算的诱发点不准确,或估算的岩层固有频率不准确,但由于爆炸的空间时间都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反射波的反馈信号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所以我们可以做到随时纠正初始偏差,使其接近真实。

    另外,诱发时机也要选择得合适。当地层应力的积累大于某值后再进行爆炸,则比较容易诱发成功。当然,这一切都要经过多次实践的摸索才能找到规律。由于化学炸药成本低廉,即使多次试验,相对于震灾损失也还是合算的。

    如果这一设想能够实现,世界上(起码人口稠密区)将不再有大地震,短临预报能否解决的世界难题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地震预报说到底只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措施,而通过诱发一系列小地震来释放大地震能量,人们可以自行安排地震时间,降低震级,应该说是一种主动的化解措施。

    如果想象力再大胆一些,也许这种思路在增加晚期油井产量方面能有所作为。我们知道油井到了晚期,压力不够无法自喷。目前有不少解决方案,如注水加压、井内燃烧等,井内燃烧一方面增加油滴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燃烧后的气体增加井压。也有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案,通过振动促使油滴流动,使其重新富集。但这里所说的人工地震只是简单爆炸的振动,能量比较分散,可能在实践中应用价值不高。如果能采用上述思路,利用阵列震点,使振动能量定位集中,根据油层结构专门振动那些该振动的地方,而且通过逐步积累增加振动能量的方法使振动能达到足够量值。这样会比简单爆炸有效得多。


              2006年8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