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管的地方比三个浙江省还大,去世后只留下一张纸和8元6角钱

 茂林之家 2022-08-26 发布于湖南

提起“上阵杀敌”和“承欢膝下”,这两者似乎总是难以平衡。

人们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选择了为国家奉献一生,就难免会对家人有所亏欠。

1994年11月29日,西藏的一名市委书记因车祸去世。

在举行追悼会时,有无数藏族同胞为其送行,甚至还有人是从极其偏远的村子里特意赶来。

大家都说,孔书记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都感谢他!

他就是孔繁森,管着比三个浙江省还大的西藏,为藏族同胞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付出了生命。

在其50岁殉职时,一生为官的他竟然只留下8元6角钱。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孔繁森的故事。

孔繁森

一、孤身赴西藏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子孙。

17岁那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

在连队里因表现优异,不仅被评为了五好战士,还顺利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69年,孔繁森从部队退伍后,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那时国家才刚刚稳定下来没多久,一切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孔繁森就这样每日都奔波在工作中,十年如一日。

1979年,国家开始重视对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理,要从内陆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干部前往西藏工作。

1979年,孔繁森赴西藏工作时,家属都在农村,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只有8岁,最小的只有两岁,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第一个就报了名,主动申请前往西藏工作。

身为一名党员,爱党爱国始终是他心中坚定的信仰。

他主动前往祖国边疆最艰苦的地区,希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久,孔繁森就挥别妻子和三个孩子,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

这时的孔繁森或许还不知道,在他往后的十几年里,都会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初到西藏,这里较为恶劣的环境都让大家极为不适应。

西藏平均海拔是4000米,而孔繁森将要赴任的岗巴县,海拔更是高达4700米。

寒冷的气候和高海拔所带来的缺氧,都让初来乍到的孔繁森颇有些不适应。

孔繁森和他领养的藏族儿童在一起

但他并未抱怨,在他朴实的想法里只觉得:“组织上派下来的任务,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完成!”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孔繁森走马上任了。

在岗巴县,孔繁森担任了三年的县委副书记。

短短三年时间,他跑遍了全县的村庄、牧区,为解决当地藏族同胞们大大小小的问题付出了实打实的努力。

西藏地处高原,耕地有限,农耕条件也不如平原地区优异。

因此,藏民们都种植一种当地特有的作物——青稞,每到播种和收获的日子,有些藏民忙不过来,孔繁森都会到藏民家里去帮忙。

收割庄稼、打场等等各种活,孔繁森也从不推辞,哪怕只是小事,他也从不糊弄了事。

凡有所念,必有回响。孔繁森打心底里把当地百姓当作亲人一样对待,渐渐地,当地百姓也认可了这位“孔书记”。

有一次,孔繁森在去藏民家里走访的路上,因为山路崎岖,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昏迷。

西藏较为落后,偏远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医疗设施。

最后,当地藏民硬是抬着孔繁森走了三十多里山路,把孔繁森送到医院这才让他转危为安。

三年的工作,孔繁森始终深入到一线中去。

他曾说过:“我到这里来,不是为了升职加资历,来坐办公室的,而是为了切切实实地为藏族同胞们干实事的。”

而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并与西藏同胞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2年,孔繁森任期结束,即将调离岗巴县,回到山东。

临走时,岗巴县的藏族同胞们纷纷前来相送,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

这不仅是对孔繁森的认可,更是代表了他们对孔书记的不舍。

二、再度入西藏

回到山东后,孔繁森终于与家人团聚。

虽然心中对西藏的同胞感到不舍,但看着三年未见的妻子和孩子,还有八十岁的母亲,孔繁森心中也有了些慰藉。

他希望自己在工作之余能够多陪陪家人。

但天不遂人愿,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

1988年,在孔繁森结束西藏调任工作六年后,中央再一次下令,各地选派干部进藏。

山东省的领导班子商议后,再一次选定了孔繁森。

因为孔繁森曾经在西藏工作过三年,对当地环境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因此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组织上的决定,孔繁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其实,他的内心也有一些难言之隐。

孔繁森的母亲已经八十岁了,自己这一去,又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来。

母亲年事已高,也经不起舟车劳顿,无法在其膝下尽孝,让孔繁森对母亲感到无比愧疚。

另一方面,自己这些年来回奔波,家里家外都是妻子一人在操持,妻子如今也身患疾病,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又要压在妻子身上,也让他对妻子感到亏欠。

但凡事难两全,既然选择了报效国家,就必然要做出一些取舍。

即使心中再思绪万千,孔繁森也还是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

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去,让一切都成为了永别。

1988年,孔繁森前往西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主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到任后,孔繁森又发挥了自己闲不住的作风,仅仅四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小学,以及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

他将拉萨市里市外的民生情况摸得透透彻彻,哪所学校觉得教学楼是危楼需要修复、哪所学校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他都牢牢记在心里。

并且逐一写文件上报进行改善与帮扶,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尼木县,村民们很容易患上大骨节病,为解决这个问题,孔繁森先后五次爬到海拔将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

然后交给有关部门进行水质化验,切实帮助当地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资料照片)

西藏医疗条件不发达,很多轻症在这里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危及生命的绝症。

而且牧区的很多牧民没有药物,生了病只能硬抗,这极大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孔繁森每一次下乡时都会特地带一个医疗箱。

里面装着各种常用药,而这些都是孔繁森自掏腰包买的。

下乡的时候,孔繁森会在工作之余给牧民们把脉听诊,发药打针,每次小药箱都是满当当的,空荡荡的。

1992年时,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等地发生了强烈地震,死伤惨重。

甚至还有小孩子因此成为孤儿,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捡回来三个孩子,并收养了他们。

可养活三个孩子哪有那么容易?

孔繁森每次发了工资,就都兑换成10元的纸币,每次下乡时用来接济贫苦的百姓。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为了多挣一点钱,孔繁森竟然想到了去献血!

孔繁森化名洛珠,前往当地的献血中心。

他告诉工作人员:“我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大的12岁,最小的才5岁,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想挣点钱,让这三个娃能吃几顿饱饭,买几件暖和的衣服穿。”

就这样,孔繁森先后三次共献血900毫升,赚得了900元。

而这些钱,他一分都没用在自己身上,全都用来帮衬收养的那三名藏族孤儿了。

三、人民的好干部

工作这么多年,孔繁森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从未做过有愧于党和人民的事。

哪怕是自己应得的工资,他都用来帮衬当地的贫苦百姓。

当妻子想要来探亲时,孔繁森甚至掏不出机票钱。

1992年底,孔繁森调任至阿里,任当地的地委书记,这意味着他将继续留在西藏。

一面是上级的命令和人民的需要,另一面是对家庭的愧疚和思念,两方权衡下,他还是决定遵从组织的命令,继续留在西藏任职。

在阿里就任期间,孔繁森跑遍了阿里98个乡,行程达到了八万公里,在这茫茫雪域高原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进步。

他还准备制定新的经济发展计划,从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让阿里地区进一步全面发展。

可就在这时,变故突然来临了。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结束工作回去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最后因抢救无效身亡,终年五十岁。

孔繁森的妻子和孩子闻讯从山东赶来,却没来得及见上孔繁森最后一面。

在整理遗物时,妻子在孔繁森的衣服兜里发现了一张纸和8元6角钱,纸上写着的是关于如何发展阿里的建议。

在孔繁森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曾经受到他帮助的藏族同胞们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吊唁,现场哭声一片。

狮泉河烈士陵园中的孔繁森墓

在孔繁森来西藏工作时,他曾写下过这样一句话。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他也确实做到了,他所管辖的区域比三个浙江省还大,但去世时除了8元6角钱,却什么也没留下。

孔繁森的去世,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在怀念他,他的无私奉献和高风亮节,将永远留在藏族同胞们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