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山丨秋季,您会“补养”吗?​

 金秋文学 2022-08-26 发布于河北

秋季,您会“补养”吗?
作者:王金山

夏天结束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开始来到,这是个气候干燥的季节;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肃杀意境,一片“燥”情。燥是秋天的主气,燥胜则干,引起鼻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纹增多等。“秋燥”则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病症特点是在一般感冒的基础上,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如不及时防治,病邪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危象。

为此,关键在于“养”掉“燥气”。那么,如何“养”呢?首先得弄清养生进补中的几个问题。

何谓“底补”?

河南赵平问:何谓“底补”?

底补,又称引补,通俗地说就是从秋天“补”为冬天进补打基础。老年人及体虚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因年老、体虚及身体欠佳的原因,不能承受进补之品,进补后易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则影响吸收功能。这种“虚不受补”或“病不受补”的情形,可在秋季就开始纠正不良体质,服食某些性味平和的补品,逐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使人体慢慢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为冬令进补“垫底”,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病邪的能力。

秋季“底补”以食补为宜。可食用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核桃肉、百合、莲子等性味平和的滋补品。打“底子”时,可重点选用黄芪、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其中,芡实是人们喜爱的滋补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具有健脾益胃、祛病强身之功效。可用芡实炖牛肉食用。多食山药也很有益处。山药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和调整脾胃的作用。体质较虚的人,亦可适当多吃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蛋、豆浆、红枣等,此类食品有扶正祛邪功效。亦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服用生晒参或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同时,风湿病是体弱年老者在冬季的多发病,凡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引起者,如能在秋季服用独活寄生丸以扶正祛邪,则能在冬季拒外邪于体外;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等症,为肺肾两虚之病,冬季寒冷时常使咳嗽、气喘加剧,如能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补丸或肾气丸,并食用核桃肉等,以补肺益肾纳气,则可减轻在冬季的发作。

一句话,“底补”搞好了,在此基础上,再服补药便可增加滋补效力。

何谓

安徽邹开霞问:何谓“清补

清补,即在秋季给予机体一定的补养。我们知道,秋季,因气候干燥炎热的缘故,人们最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及火气较大、心慌胸闷等不适症 状,如果在这个季节采取一些“清补”,即可能避免这些症状。一句话,就是在补养的同时兼解热除燥的功用,以对抗秋天干燥的气候。尤其老年人,因为舌面上的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燥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反而会引起没有食欲。况且,对于老人及儿童以及身体虚弱及运动量较大且出汗较多的人,一味进食蔬菜和瓜果,清淡是清淡,可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达不到补养的目的,也许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引起一系列营养不良性的疾病。

可见,在这个季节里,应适当多吃点鸭肉、鱼及泥鳅、黄鳝等。鸭肉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营养学认为,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等,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养料。鸭肝还可治疗贫血、夜盲症等。值得注意的是,鸭皮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人应少吃或不吃。其次,鱼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D、钙、磷等。还有就是泥鳅,又称鳅鱼、鳗尾泥鳅,是一种属于鳅科动物的小型鱼类,肉质十分细嫩,味道极其鲜美,且营养也十分丰富。据科学研究测定,泥鳅的可食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质96克,远比一般的鱼、肉类高,人体所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等的含量更高。同时,泥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之类,如维生素B1的含量就比鲫鱼、黄鱼、虾类高34倍,维生素A、C的含量也比其它鱼类高。泥鳅还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元素,据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难怪许多食客将泥鳅推崇为餐桌上的珍馐,并誉为水中人参。正因为泥鳅的性味甘、平,有滋阴清热、补中益气、祛湿解毒之功用,因此,人们常把泥鳅作为防治消渴、阳痿、时疫发黄、小儿盗汗、痔疾、疥癣及皮肤瘙痒症的佳品。另外,鳝鱼,也称“黄鳝”,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中医认为,鳝鱼性味甘、温,入肝、脾、肾经。具有补脾益气,除湿理血,强筋骨的功效;适应于体虚乏力、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疮、臁疮等症。现代医学研究,用鳝鱼中含有的“黄鳝鱼素”,分离出“黄鳝鱼素A”与“黄鳝鱼素B”;这两种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和恢复正常调节血糖的生理机能作用。但注意的是,死鳝鱼可将所含组氨酸转变成组胺,具有毒性,不可食用。此外,多吃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清补作用。如果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喝,可起到一定的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等作用。也可将党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等中草药放在一些食物里炖汤服用,也可达到很好的清补。

值得注意的是,清淡不等于清补或淡补,若一味食用冬瓜、萝卜、青菜等,减肥或降血压、降血脂等是可以的,但若靠它“滋补”可就成问题了,容易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可见,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何谓“凉补”?

江西周曼君问:何谓“凉补”?

中医认为,在夏秋交替或秋季的时候,人们最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及火气较大等不适症状,如果在天气燥热时采取一些“凉补”,即可能避免这些症状。人的体质通常有气虚、血虚、阳虚及阴虚四种,在对待前三种体质,一般以温热的药材滋补身体,而阴虚的人因火旺,体质上较为虚热。所以需要用凉性的药材滋补,以达到“滋水以制火”的功效。

适合凉补的药材不少,有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甘草、粟米、白木耳等,因为这类药材有滋养阴液及降火的功用,在秋季对阴虚体质的人来说,能达到调养的作用,不过到底用多少,要咨询有关中医专家。当然,凉补的“专利”并非就是秋季,对于阴虚体质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只不过秋季更合适罢了。另外,阴虚的人,除了凉补外,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巧克力、花生及辛辣干燥的食品。说来说去,“凉补”的对象是阴虚体质的人,想“除燥”的人们,你们弄明白了吗?

如何“粥养”?

北京夏红雷问:秋季, 如何“粥养”?

食疗,则能,而食疗以。我国古代诗人及词曲家陆游先生曾赞叹:“世上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看来,这位大才子对药粥甚是器重。确实,粥能和胃补脾、润养肺燥,若能在煮粥时分别加入梨、萝卜、冬瓜、黄瓜、丝瓜、绿豆、芝麻、板栗、菊花等食药俱佳的食物,则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润燥的效果。

具体应用如下:

(1)绿豆粥,即将绿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消“燥”止渴、清心泻火的作用。绿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对夏秋季节人体出汗多,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大,是有益的营养补充。

(2)扁豆粥,即将扁豆10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白扁豆可健脾益胃、消暑除燥、解毒止泻,对暑湿及秋燥引起的心慌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

(3)莲子粥,即将莲子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莲子有清心除烦、健脾止泻的作用,与粳米同食,能养脾涩肠,对于脾虚久泻的人最为适应。另外,对因秋燥而引起心烦难眠的人,多食也有很好的益处。民间有句俗语:“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4)荷叶粥,即将荷叶1张,洗净后煎汤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加糖食用。荷叶与粳米同煮成粥,清香可口,对于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小便少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症等病人均有很好的效果。

(5)芦根粥,即将新鲜的芦根150克,加水煎熬,取汁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芦根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呕的功效。芦根粥适用于烦躁口渴及恶心呕吐、咳嗽、牙龈肿痛的病人。对于因高热不退的病人,特别是儿童,服用此粥,退热效果十分理想。

6)梨粥,即将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食用。梨子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对秋季出现的口干舌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患者效果很好。

7)胡萝卜粥,即将洗尽的胡萝卜250克,加入粳米100克和水煮粥。胡萝卜,又名红萝卜、金笋等,性味甘、平,功效健脾补虚、行气消食。此粥对因秋天引起的口唇干裂、双目干涩、头屑增多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8)菊花末粳米粥,即取菊花末1015克,粳米60克,同煮成粥。此粥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对于秋季风热感冒、心烦咽燥、目红肿痛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特别适应于高血压病有眩晕、目暗者以及冠心病、外感风热病人的食疗。健康人亦可服用,且有良好的预防疾病作用。

9)芝麻粥,即取芝麻50克、粳米200克、蜂蜜50克,先将浸泡好的粳米洗净,放入水锅内慢火熬煮,待米“开花”以后,将炒好的芝麻研成细末与蜂蜜同时拌入米粥内,稍煮一会儿即可食用。此粥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强身健体及延年益寿的功效,可治五脏虚损、脱发、头目眩晕、皮肤千燥、大便燥结等。亦可作为老年人常服的保健食品。

10)栗子粥,即取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栗子不但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煮粥食之,既能与粳米一起健运脾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骨,尤其适应于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腰膝酸软无力,步履蹒跚者服食。正如俗话所说:“腰酸腿软缺肾气,栗子稀饭赛补剂。”金秋时节板栗香,希望人们多同板栗“口吻”。

11)白萝卜粥,即取新鲜青萝卜或白萝卜、粳米或小米、玉米各适量,然后将萝卜洗净去皮、切碎,与粳米或小米、玉米一起煮粥。萝卜甘凉,能解热毒、祛痰湿、除胀满;适应于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胸闷气喘、糖尿病、高血压病、便秘、痔疮便血等患者食用。

12)冬瓜粥,即取新鲜连皮冬瓜100克洗净,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淘洗干净,一同下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制成稀粥,食用前加白砂糖适量,味道更好;其次,亦可用干冬瓜子15克或新鲜瓜子30克,先煎熬成汁,取其汁加水适量,同粳米100克煮制成稀粥。此粥有清热解毒、除燥止渴、利尿消肿、化痰止喘的功效,凡因高血压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痔疮、中暑、肺热咳喘、慢性肾炎者皆可食用。

13)黄瓜粥,即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先将黄瓜洗净,去掉皮、心,切成薄片,再将大米淘洗干净及生姜洗净并拍破,然后将砂锅置火上,注入1000克清水,下入生姜,予以旺火煮至米烂,再下入黄瓜片,继续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加入精盐,调味后即可食用。此粥有健脾养胃、清热除烦的功效,适应于烦热吐泻、小便不畅、口燥烦渴、咽喉肿痛者疗治,胖人食用可达到减肥效果。

14)芹菜粥,即取白米50克、芹菜适量,洗净切段,如常法煮米成粥,米将熟入芹菜熬极烂,晨起做早餐食之,数日如此。芹菜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功效。多吃芹菜粥,有清热解毒、除燥降火及降低胆固醇与血压的作用,同时又是减肥的辅助食疗。

当然,秋季除燥的食疗药粥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惟独要补充的是,以上介绍的药粥,食者早晚可取其中的12种服用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还要注意适应症和慎用症。

总之,秋季的气候转凉变干燥,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

 如何“心养”

湖北赵春问:秋天如何做到“心养”?

我们知道,秋季因为干燥的缘故,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心境、行为等。因为气候干燥,人的饮食量和睡眠均会受影响,再加上“燥”火“燥”气,很容易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引起情绪烦躁、思维凌乱、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健忘等;还有人表现出心情抑郁、心境低落、做什么事都没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工作、对同事、对亲人缺乏感情和热情;少数人还出现老年偏执性障碍一样的症状,如反复地洗澡、洗脸、洗手,要求别人也与自己一样,容不得别人反对,否则就会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等。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由秋燥引起的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生率为10%15%,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容易发生。所以,为了不让这种“秋季情感症”缠绕上您,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调节。古人曰:“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切不可“以燥为燥”,一味地抱怨天气。有关专家经研究发现,人在不同的情绪下会有不同的“气水”,即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时,人呼出的气变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质;在悲痛抑郁时有白色沉淀;在生气动怒时则有紫色沉淀。因此,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宽宏大量,始终保持情志愉悦、心气和畅。“心静自然安”。

当然,越是天热或燥或天气反复无常,遇事越是要心平气和,良好的心理及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确实心烦意乱或心里苦闷,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甚至大哭一场;同时,可听一听轻音乐,培养望梅止渴的心境,如想象森林、大海、冰川等等令人凉快的地方,以忘却热浪的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其次,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适当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保健操等等。

相关链接

“九饮”

    秋季天气变化异常,容易患感冒。下列“九饮”能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觉前饮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

  1.葱白饮: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2.姜茶饮: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3.菜根饮:大白菜鲜根200克,切片煎汤,趁热饮。

  4.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5.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6.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7.姜糖饮: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8.桔皮饮:鲜桔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9.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温馨提示

  适当的进补能够使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恢复体力、修养身心、治病防病,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秋季进补呢?即进补要因人、辨证的对待,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1.依身体状况而定。如血虚的病人应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如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应多食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这样才能发挥药物的保健作用。

  2.依工作环境而定。如果工作场所处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如户外或有空调的房间,人体就易产生燥火,需要进补一些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但如果长期工作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再进行泻火、滋养的治疗,就不适合了。

  3.依年龄而定。人的年龄大小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弱,选择药物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忌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润滑的药物。这都是在进补时应该注意的。

  4.依区域而定。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人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就会有不同。比如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若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在应用食物进补时也应遵循同样的道理。

健康小贴士

药膳三则

芝麻粥

原料:芝麻50g,粳米200g,蜂蜜50g

制法:先将浸泡好的粳米洗净,放入水锅内慢火熬煮,待米“开花”以后,将炒好的芝麻研成细末与蜂蜜同时拌入米粥内,稍煮一会儿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强身健体及延年益寿的作用,适用于五脏虚损、脱发、头目眩晕、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患者食用。

参芎鳝鱼丝

原料:鲜鳝鱼片250克,净青笋丝100克,川芎汁水12克,党参汁水25克,泡红海椒丝15克,色拉油75克,料酒25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水豆粉10克,精盐4克,生姜丝15克。

制法(1)将鲜鳝鱼片洗净,切成二粗丝,拌上适量精盐;将水豆粉、党参汁、川芎汁、味精、胡椒粉、料酒、精盐调成汁水待用。

(2)将青笋丝拌上少量精盐,炒锅置旺火上,放色拉油烧热,下鳝鱼丝、生姜丝速炒至断生后,放青笋丝、泡红海椒丝略炒至青笋断生,烹人汁水,待收汁亮油,起锅人盘即成。

功效:此菜适应于体倦乏力、心慌胸闷、短气懒言、筋骨软弱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头昏眼花耳鸣、爪甲枯萎等患者食用。

 鸭粥

原料:雄鸭净肉200克,粳米200克,葱白4克。

制法:(1)将鸭肉切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2)先将鸭肉末,加水适量,葱白用小火焖制,再加粳米煮制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骨蒸潮热及一切水肿等患者食用。

焚风病

现在,正是天高气爽的秋季,这是个气候干燥的季节;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萧杀意境,一片“燥”情。燥是秋季的主气,燥胜则干。“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临床上以早期伤津、疲乏、困倦以及出现口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合肥市某局机关干部魏冰给笔者打电话,他说他近年来不知何故一到这个季节,就有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以及发热、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和心悸等症状。夫人常常骂他“喜怒无常”、“神经病”,孩子也常常远离甚至躲避他,使他十分痛苦,脾气也就越来越坏。近日,他因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竟然跟人干架;回家后又因家庭琐事与夫人发生口角,一怒之下,一巴掌将夫人打得鼻子出血。他不明白,他这是怎么啦?他更不明白,平时给人温文尔雅感觉的夫人,不知何故在这个季节里,也变得脾气暴躁好唠叨。看来,魏冰和他夫人可能患上了“焚风病”。

焚风病,并不是什么新的病名,只不过是有关专家对一些季节“情绪烦躁征”的俗称,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或抑郁、记忆力减退,以及发热、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和心悸等症状。

我们知道,秋季因干燥的缘故,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心境、行为等。因为气候干燥,人的饮食量和睡眠均会受影响,再加上“燥”火“燥”气,很容易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引起情绪烦躁、思维凌乱、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健忘等;还有人表现出心情抑郁、心境低落、做什么事都没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工作、对同事、对亲人缺乏感情和热情;少数人还出现偏执性障碍一样的症状,如反复地洗澡、洗脸、洗手,要求别人也与自己一样,容不得别人反对,否则就会怒怨发作,不吃饭,不睡觉等。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由秋燥引起的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生率为10%15%,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容易发生。

为了不让“焚风病”缠绕上您,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调节。古人曰:“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切不可“以燥为燥”,一味地抱怨天气。有关专家经研究发现,人在不同的情绪下会有不同的“气水”,即心平气和时,人呼出的气变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质;在悲痛时有白色沉淀;在生气时有紫色沉淀。因此,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宽宏大量,始终保持情志愉悦、心气和畅,“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或燥或天气反复无常,遇事越是要心平气和,良好的心理及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确实心烦意乱或心里苦闷,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甚至大哭一场;同时,可听一听轻音乐,培养“望梅止渴”的心境,如想象森林、大海、冰川等等令人凉快的地方,以忘却热浪的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其次,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适当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保健操等等。

其次,此类患者的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多食芝麻、蜂蜜、梨、甘蔗、乳品等柔润之品,少用辣椒、大蒜等辛辣温燥的食物。

至于食疗方则有:

1百合煲猪骨头汤,即取鲜百合50克、猪脊骨500克剁成小块,入锅加水大火煮沸,去浮沫后用小火煮熟烂,加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亦可饮汤。适应于咳嗽、痰黄或带血、失眠多梦者服用。

2)鲜藕地黄膏,即取鲜藕1000克、生地黄250克、蜂蜜适量,鲜藕切块,与生地黄同入锅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煮,共3次,合并3次煎液,用小火熬至稠黏时加蜂蜜搅匀,至沸即可。每次半汤匙含化咽下,每日饭后服用。适应于大便燥结、口渴咽干、燥热心烦、自汗盗汗者服用。

3)蜜饯雪梨,即取雪梨或鸭梨500克、蜂蜜100克,将梨洗净去皮、核、柄,切片,与加水煮至七成熟,加入蜂蜜搅拌,小火煮至熟透收汁,每日早晚各一汤匙。适应于肺热肺燥干咳无痰或痰黄粘稠、口渴咽干、酒后烦渴、心烦失眠者服用。

4)沙参麦冬汤,即取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每日服2次。适应于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服用。

5)清燥救肺汤,即取桑叶9克、石膏8克、甘草3克、人参2克、胡麻仁3克、真阿胶3克、麦门冬(去心)4克、杏仁2克、枇杷叶3克,用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适应于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者服用。

6)桑菊饮,即取桑叶6克、菊花6克、白糖20克,先将桑叶、菊花去杂质、洗净,然后将桑叶、菊花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冲入沸水250毫升,浸泡5分钟即成。适应于阴虚内热、头痛身热、咽喉干燥及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总之,比较合适的食物有鱼胶、花生、核桃、牛奶、莲藕、芝麻、香蕉、胡萝卜、西红柿、丝瓜、竹笋、菠菜、南瓜、黄瓜、柑橘、梨、苹果、葡萄等,这些食物可用来抵御“焚风病”的侵害。同时,也可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饮。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均可配合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便可达到一定的清补。另外,身体孱弱的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

“吃”走秋季“焚风病”,您做到了吗?

     (原载山东《家庭健康》杂志20099期)

秋季如何“清补”与“底补”

最近,河南省郑州市某机关一位名叫赵平的读者给编辑部来电说,现在正是秋天,为了预防“秋燥”,他夫人说为了全家健康,饮食要清淡再清淡,说这样既可达到“清补”,亦可达到“底补”。他夫人还身先事卒,每天饮食基本上就是蔬菜和瓜果等,连饭都很少吃,别说什么鱼呀肉了。难道这就叫做“清补”和“底补”?他夫人的这种“秋补”观点对么?

赵先生的疑问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恕笔者直言,他夫人关于“秋补”的观点是不妥的。

“清补”与“清淡”是有差异的。

清淡。清淡,顾名思义,即饮食以“素、淡”为主,如冬瓜、瓠瓜、黄瓜、丝瓜、萝卜、青菜、芹菜、茼蒿菜等。这些蔬菜,虽说也有一定营养,但一个人若长时间食用,减肥或降血压、降血脂等是可以的,但若靠它“滋补”可就成问题了。

清补,即在秋季给予机体一定的补养。我们知道,秋季,因气候干燥炎热的缘故,人们最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及火气较大、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如果在这个季节采取一些“清补”,即可能避免这些症状。一句话,就是在补养的同时兼解热除燥的功用,以对抗秋天干燥的气候。尤其老年人,因为舌面上的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燥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反而会引起没有食欲。况且,对于老人及儿童以及身体虚弱及运动量较大且出汗较多的人,一味进食蔬菜和瓜果,清淡是清淡,可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达不到补养的目的,也许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引起一系列营养不良性的疾病。

可见,饮食清淡对减肥及降血压、降血脂等是可以的,但对不需减肥且身体需要营养的人则是错误的。为此,正确的做法是,在这个季节里,应适当多吃点鸭肉、鱼及泥鳅、黄鳝等。鸭肉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营养学认为,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等,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养料。鸭肝还可治疗贫血、夜盲症等。值得注意的是,鸭皮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人应少吃或不吃。其次,鱼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D、钙、磷等。还有就是泥鳅,又称鳅鱼、鳗尾泥鳅,是一种属于鳅科动物的小型鱼类,肉质十分细嫩,味道极其鲜美,且营养也十分丰富。据科学研究测定,泥鳅的可食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质96克,远比一般的鱼、肉类高,人体所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等的含量更高。同时,泥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之类,如维生素B1的含量就比鲫鱼、黄鱼、虾类高34倍,维生素A、C的含量也比其它鱼类高。泥鳅还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元素,据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难怪许多食客将泥鳅推崇为餐桌上的珍馐,并誉为水中人参。正因为泥鳅的性味甘、平,有滋阴清热、补中益气、祛湿解毒之功用,因此,人们常把泥鳅作为防治消渴、阳痿、时疫发黄、小儿盗汗、痔疾、疥癣及皮肤瘙痒症的佳品。另外,鳝鱼,也称“黄鳝”,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中医认为,鳝鱼性味甘、温,入肝、脾、肾经。具有补脾益气,除湿理血,强筋骨的功效;适应于体虚乏力、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疮、臁疮等症。现代医学研究,用鳝鱼中含有的“黄鳝鱼素”,分离出“黄鳝鱼素A”与“黄鳝鱼素B”;这两种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和恢复正常调节血糖的生理机能作用。但注意的是,死鳝鱼可将所含组氨酸转变成组胺,具有毒性,不可食用。此外,多吃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清补作用。如果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喝,可起到一定的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等作用。也可将党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等中草药放在一些食物里炖汤服用,也可达到很好的清补。

现在再说一说什么叫底补。底补,又称引补,通俗地说就是从秋天“补”为冬天进补打基础。老年人及体虚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因年老、体虚及身体欠佳的原因,不能承受进补之品,进补后易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则影响吸收功能。这种“虚不受补”或“病不受补”的情形,可在秋季就开始纠正不良体质,服食某些性味平和的补品,逐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使人体慢慢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为冬令进补“垫底”,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病邪的能力。秋季“底补”以食补为宜。可食用芡实、山药、大枣、龙眼肉、核桃肉、百合、莲子等性味平和的滋补品。打“底子”时,可重点选用黄芪、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其中,芡实是人们喜爱的滋补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具有健脾益胃、祛病强身之功效。可用芡实炖牛肉食用。多食山药也很有益处。山药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和调整脾胃的作用。体质较虚的人,亦可适当多吃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蛋、豆浆、红枣等,此类食品有扶正祛邪功效。亦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服用生晒参或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同时,风湿病是体弱年老者在冬季的多发病,凡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引起者,如能在秋季服用独活寄生丸以扶正祛邪,则能在冬季拒外邪于体外;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等症,为肺肾两虚之病,冬季寒冷时常使咳嗽、气喘加剧,如能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补丸或肾气丸,并食用核桃肉等,以补肺益肾纳气,则可减轻在冬季的发作。一句话,“底补”搞好了,在此基础上,再服补药便可增加滋补效力。当然,这样的“补”应以“清补”为主,既可达到“补”又可达到“除燥”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赵先生,您弄明白“清补”与“底补”的意思了吗?清淡不完全等同于清补,而“清补”科学合理就是最好的“底补”。秋季“底补”科学合理,冬令进补再合理科学,那么,这“补”也就补得对头,补得“锦上添花”。

附:药膳三则

芝麻粥

原料:芝麻50g,粳米200g,蜂蜜50g

制法:先将浸泡好的粳米洗净,放入水锅内慢火熬煮,待米“开花”以后,将炒好的芝麻研成细末与蜂蜜同时拌入米粥内,稍煮一会儿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强身健体及延年益寿的作用,适用于五脏虚损、脱发、头目眩晕、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患者食用。

参芎鳝鱼丝

原料:鲜鳝鱼片250克,净青笋丝100克,川芎汁水12克,党参汁水25克,泡红海椒丝15克,色拉油75克,料酒25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水豆粉10克,精盐4克,生姜丝15克。

制法(1)将鲜鳝鱼片洗净,切成二粗丝,拌上适量精盐;将水豆粉、党参汁、川芎汁、味精、胡椒粉、料酒、精盐调成汁水待用。

(2)将青笋丝拌上少量精盐,炒锅置旺火上,放色拉油烧热,下鳝鱼丝、生姜丝速炒至断生后,放青笋丝、泡红海椒丝略炒至青笋断生,烹人汁水,待收汁亮油,起锅人盘即成。

功效:此菜适应于体倦乏力、心慌胸闷、短气懒言、筋骨软弱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头昏眼花耳鸣、爪甲枯萎等患者食用。

鸭粥

原料:雄鸭净肉200克,粳米200克,葱白4克。

制法:(1)将鸭肉切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2)先将鸭肉末,加水适量,葱白用小火焖制,再加粳米煮制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骨蒸潮热及一切水肿等患者食用。

原载北京《药物与人》杂志20099期、《家庭科学·新健康》2017

文/王金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金山,男,66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王金山丨焚风病
王金山丨小儿秋季调护要精心
王金山丨秋冻有度
王金山丨减肥“断食疗法”
王金山丨“冷水浴”——秋天的最佳“冻”法
王金山丨怎样应对秋季干燥综合征
王金山丨爱美女士要“三通”
王金山丨心养与食养
王金山丨新型社区医疗中心
王金山丨沐浴按摩全身轻松
王金山丨要珍惜“光明世界”
王金山丨爱鼻
王金山丨解惑“气功减肥”
王金山丨推背胃肠痉
王金山丨按摩师伴您行
王金山丨解惑“气功减肥”
王金山丨吹鼻疗法
王金山丨牵引的学问
王金山丨“封闭疗法”也有红绿灯
王金山丨养生妙法——捏法
王金山丨“绿色疗法”,孩子的健康宝典
王金山丨用药如用刑
王金山丨按摩,岂能随意
王金山丨别将药物当“情人”
王金山丨血栓
王金山丨针刺脑出血
王金山丨腿“中风”
王金山丨清热解毒药物、感冒难好?
王金山丨传染病源,就在您身边
王金山丨非典
王金山丨夏日药茶消百暑
王金山丨时刻警惕“脑膜炎”的侵袭
王金山丨婴儿脑瘫谁之过?
王金山丨皮内打“隧道”的疾病——疥疮
王金山丨地震后遗症
王金山丨她为什么害怕拔火罐
王金山丨药店为啥挂葫芦
王金山丨军团病——传染病“新贵”
王金山丨家庭消毒防“中毒”
王金山丨感冒按摩莫随意
王金山丨远离毒品 铲除毒源
王金山丨说“酱油”论长短
王金山丨芦荟,现代人的“无声医生”
王金山丨手机“减害”岂能依赖“防辐射贴”
王金山丨“白、胖”馒头有名堂
王金山丨亲戚的“尴尬”
王金山丨抽油烟“妙”换气
王金山丨暑药
王金山丨考试成瘾
王金山丨管好您家的小药箱
王金山丨夏天,别忘兜里装“风油精”
王金山丨同老王聊“素食”
王金山丨咳嗽,岂能一“咳”了之
王金山丨别让“肺炎”成为“夺命杀手”
王金山丨推擦胸背部
王金山丨别使“冬病夏治”诺变味
王金山丨血型蒙冤
王金山丨小小检验单,大大有文章
王金山丨黄花菜
王金山丨“美”
王金山丨夏天如何喝
王金山丨夏季空调
王金山丨大汗游泳
王金山丨“热”灾害
王金山丨清补凉补度盛夏
王金山丨夏季食疗有“学问”
王金山丨冷病
王金山丨补脾益气,除湿理血——黄鳝
王金山丨油锅烧太热易致癌
王金山丨“中药鸡”能治疗关节炎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