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与生活

2022-08-24 19:56

身处逆境的张闻天,悄悄让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抄写了一份,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原稿则直接销毁了。他说,希望这些东西有一天能重见天日,不然就藏之名山。

近百年前的新中国革命,无疑是一个接近于“神迹时代”的存在,红色圣地、革命摇篮,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中国革命伟大的乐章,把光明从宝塔山一步步照耀到了整个中华大地。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曾上演过无数轰轰烈烈的画面,也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关于曾任总书记张闻天的一些往事就是其中之一。

张闻天笔名“洛甫”,是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俄文名字“伊斯美洛夫”的谐音,投身革命不久便成为党内为数极少的造诣很深的革命理论家之一。1935年,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改写中国革命进程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当选总书记。他上任后,一改左倾错误主义大力推行的家长制,实行集体领导,发扬民主作风,反对突出个人,开了一代新风,在中央的领导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这在当时是全党公认的。毛主席就曾多次提到,洛甫(张闻天)是个明君,很民主,不专权,主持会议能让人畅所欲言。

张闻天不仅不专权,而且极为淡泊名利,不突出个人,甚至视名利如敝履。无论是在西安事变前后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断,还是撰写的一系列影响力极大的革命文章,他都很少向人提及。其中一个细节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是他与领导人合影时从不露面抢镜,而是往后躲。《西行漫记》附的70多张照片里,当时领导人几乎都有出镜,唯独没有他。

在1935—1937年间,中央绝大多数重要文件几乎全都出自张闻天之手,包括《遵义会议决议》《瓦窑堡会议决议》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文件,但这些丰功伟绩,在他生前很少有人知道。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张闻天的风骨异曲同工,任何时候都以谦和的态度和一副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沉浮,从来不争个人的利益,却奋不顾身争取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在中央苏区时,尽管遭到左倾主义排挤、迫害,张闻天一心为公,一忍再忍。然而当长征走到遵义,红军危在旦夕,中国革命危在旦夕之时,他拍案而起,毅然做了“反报告”,吹响了反对左倾错误路线的号角,极力推荐毛泽东复出领导红军,使得中国革命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建国后,张闻天的官“越做越小”,他毫不在意,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但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顶着“上面有不同看法”的雷霆重压,毅然发言支持彭德怀,力图再一次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即使后来深陷风暴中心被席卷而去也在所不惜。当夫人和秘书问他是做外交工作的,对于经济问题何必多说,他脱口而出“人民生活到了这个样子,不说行吗?”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一路走低,直到被“紧急疏散”到广东肇庆。此时的他,身体日益虚弱、眼睛视力只有0.2、困居一隅,但他满腔热血未冷,满腹忧思难平,更重要的是,他想把自己多年的理论沉淀、实践思索、对真理的探寻和对人民的深爱转化为文字,希望能贡献于党。

纵然青丝变华发,难改热血衷肠。困居一隅的他以惊人的毅力阅读、研究,悄悄写下大量珍贵文稿,包括《人民群众是主人》《衡量党的路线、政策的最高尺度》《关于社会主义的公私关系》等。他以残弱的身躯憧憬着国家的强健,他在偏僻的远山思考民族的未来,他在黑暗中燃烧自己,只为点亮民富国强的思想火炬。

在漫长的风雨劫波中,他始终不改本色,宁折不弯,唯独对于这些艰难困苦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探求的治国兴邦良策,他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希望有一天能在哪次会上谈谈,不然就让它“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总要贡献于党。”对个人曾经拥有的权位名利,他不屑一顾;但对苦思而得的思想成果,他竭力保护,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张闻天其人,如同梅花一般,百花烂漫时它自遮芳华,风雪来临时则傲然而立,即使终于风雪中掉落泥尘,也要不惜黯然消逝而留得暗香于世。站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某一天突然静下心来再看张闻天的那些著作,仍感如皓月明珠,直抵人心,只叹:举世皆醉我独醒!

这些文章,不仅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还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上的共鸣,更带给我们脱离物欲、我将无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这样的文章、这样的风骨,也正是百年大变局的当今社会所亟待需要的。

参考资料:
1.程中原:《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历史回眸# #历史杂谈#
2.《回忆张闻天》编写组:《回忆张闻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