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IN2级别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怎么办

 敬善生物 2022-08-26 发布于上海

众所周知,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而绝大多数女性的HPV感染为一过性,80%的感染者会在812个月内自然清除。若高危型HPV病毒持续存在超过2年以上,就有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但是,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

临床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可以分为高级别与低级别两种。低级别病变(LSIL)即CIN1,通常60%会自然消失,30%会维持原状,只有10%会转变为高级别,毫无疑问可以随访观察。

只有高级别病变(HSIL)包括CIN2CIN3,才能被称为 “宫颈癌前病变”,其中CIN3是真正的癌前病变,医生往往很坚定地给出不二处理,建议手术治疗。

CIN2一方面有极高的消退率(甚至达30%~50%),另一方面又有10%的患者会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且25~29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与妊娠的年龄相近。所以CIN2应该立即治疗还是保守观望,是个临床上让医生和患者都纠结不已的问题。

手术治疗对于CIN级别病变患者来说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具体分析如下:

利: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切除病变组织,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同时搞定。一些早期的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可通过锥切术得以早期诊断,并能接受早期治疗,让患者拥有更好的预后,很多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

弊:宫颈消融术及切除术均可能引起宫颈粘连或狭窄,导致不孕和痛经。而宫颈锥切术后可能发生宫颈粘连,术后宫颈缩短,再怀孕时可能出现宫颈机能不全,增加流产及早产风险。再者术后宫颈屏障作用消失,患盆腔炎性疾病的概率可能增加。

所以目前研究认为,对于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者,如果组织病理学为CIN2,且做过宫颈癌甲基化筛查后判断甲基化程度低于标准值的时候可暂不手术,定期随访即可,患者本身也要注意提高抵抗力。如果甲基化筛查高于标准值,抑癌细胞活性不足,可考虑进一步手术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