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诞生,为什么那么受老百姓的喜爱?

 cxag 2022-08-26 发布于辽宁

    现代京剧《红灯记》,这个剧基本的情节是北满铁路的铁路工人地下党,一家人为了保护抗联的密电码。和敌伪作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慷慨就义,女儿在北山游击队救护下,顺利地送出的密电码,完成了革命任务。

图片

    这样一部深受大家喜爱的艺术作品,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要提到一部电影叫做《自有后来人》。电影现在听着不熟悉,可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街头巷尾,机关工厂,几乎人人都会谈论这部电影,用现在的话来说,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正是《红灯记》的雏形,由于全国各个省市的电影院,都在反复的播放,很快引起了戏曲界的注意。不少戏曲工作者们纷纷开始研究,怎么样才能把这部火爆的电影改编成戏曲作品。有不少剧团尝试着进行改编,第一个使用《红灯记》这个名字是来自上海的爱华沪剧团,不过此《红灯记》非彼《红灯记》。咱们现在广为传唱的并不是沪剧版,而是在沪剧版本推出之后,国家文化部感觉不错。就把剧本要了过去,看了之后做出一个决定,由中国京剧院再次进行改编创作一版京剧《红灯记》。

图片

    由谁来改?一个人叫阿甲,这名字听着好奇怪。这个不是一般人,他在当时国内的戏曲界是声名显赫,中国京剧院院长。绝对是改编京剧《红灯记》的最佳人选。由于是文化部下达的命令,京剧院方面是十分重视。除了院长阿甲亲自挂帅之外,还特地找来了大名鼎鼎的剧作家翁偶虹,参与改编工作。

图片

    京剧院万万没想到,这两位在合作过程当中,不那么顺利。翁偶虹是旧式文人,他编的剧目往往是立意高深,结构严密,笔力清丽,可是缺乏革命志士慷慨激扬的英气。阿甲,抗战期间就投身军队,有着军人的作风,始终坚持以革命色彩为主的创作方式。这两个人的思路是南辕北辙,根本就说不到一块去。

    在几次创作讨论会上,场面一度尴尬。一向心直口快的阿甲,甚至在会上直接指出说:翁先生基本不具备那种革命想象,更没有切身的革命体验。每次讨论几乎是不欢而散。阿甲最终决定独自修改剧本,他下手的第一步就是改变此前电影以及其他戏剧版本当中,以李铁梅为主要角色的思路。转而把目光集中在了李玉和身上,更加凸显出这位地下党员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对一些反面人物刻画也更加生动。比如说鸠山这个日军军官形象创作往前推进,可是进行到下一步的时候就“卡壳”了,剧情推进不下去了。

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阿甲无意中看见了翁偶虹之前构思的一份初稿。其中有关李玉和临行之前告别母亲的段落,让他是茅塞顿开。思前想后,心中豁然开朗地决定不再计较和翁偶虹之前的分歧,主动找上门一起讨论剧本。最后,经过两人近半年的努力。在1964年年初,京剧版《红灯记》的剧本总算创作完成。

图片

    1964年6月5号,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中国京剧院改编的这版现代京剧《红灯记》首次对外进行演出。它不仅延续了电影《自有后来人》的热潮,还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剧风潮。据统计,仅1964年下半年,京剧《红灯记》的观剧人数就达到了17万五千多人次。还有很多观众通过广播反反复复地听。

    观众的喜爱,让《红灯记》成为了现代革命京剧的一个典范。在此后的十几年当中,《红灯记》是始终长演不衰。这个戏是说、唱、念、坐、打、舞都是相当的全面,而且都是传统戏借鉴到生活中间,又是生活中间来,用舞台程式动作来划。这个戏一听就是京剧,比起其它有些戏好。传统结合生活,结合相当地密切。这个戏看了比较完整。

图片

    时至今日,这部红色经典。已经从“革命”的现代京剧,变成了“怀旧”的现代京剧,不少人还在听、在唱。或许曾经听过的人,是希望在旋律当中找回曾经的青春热情。而那些没有听过的人,应该是想通过它,来了解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