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钱是幸福的基石,却不能成为幸福的催化剂

 玖弋阁 2022-08-26 发布于上海

知乎有一个问题:金钱和幸福感是什么关系?

高赞答案说金钱和幸福感没有直接关系,心理学已经指出幸福由三个方面决定:自主权、人际关系、自我效能。

这个问题如果让不同学者回答,就会有不同的答案。社会心理学家哈德利·坎特里尔会说与幸福相关的三个重要因素分别是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健康问题。这是他调查的结论。

经济学家来回答,那会有一个截然相反的声音:金钱与幸福感有关。这也是有数据统计做支持的回答。

所以金钱和幸福到底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幸福经济学要研究的事情。幸福经济学之父,理查德·伊斯特林想用数据证明钱越多越幸福,结果发现了幸福-收入悖论,即伊斯特林悖论。

《幸福的经济学》系统地介绍了伊斯特林与合作者研究的成果。告诉大家,金钱、健康、家庭和幸福到底什么关系?



幸福-收入悖论

十年前,你的收入是每月六千元,而你的同学是每月三千,这个时候你的感觉估计是相当不错的。十年后,你的收入增长到了每月两万,你同学的收入增长到了每月一万五,这时候你的感觉如何?和十年前一样吗?

幸福-收入悖论就是这么个问题:在某一时间点上,无论在国家内部,还是在国与国之间,幸福与收入都成正比变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感的变化趋势与收入的变化趋势并不呈正相关关系。

这个悖论产生的原因是统计数据参考标准的差异——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区别。在横截面数据下,某个时刻的采样结果显示: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多;时间序列数据采取的一段时间内的结果,幸福感与金钱没有相关性。

那么个标准有问题?答案是都没有问题。它们的差异来自于比较的参照物不同。当经济学家预设金钱越多,幸福感越强时,并没有说明多的参照标准是什么。多,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还是和当下的别人比?

如果都和过去的自己比,那么幸福感提升的结论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都和当下别人比,时间序列的数据就出问题了。因为每个人的收入都增长了,有的人长得多,有的人长得少,那么幸福感不会都是上涨的,比如有人的幸福感下降了。

正如开头那段的问题,十年后的自己每月两万,当然比十年前每月六千要幸福;可是十年后的自己和同学比,却没有明显的幸福感,因为增长率没有同学高。

幸福-收入悖论告诉人们: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受到收入的双重影响,自己的收入增加对自身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他人收入增加对自身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消极影响来自社会比较,它比积极影响作用更大。所以单纯依靠金钱来提升幸福感,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幸福感的其他来源

一个人的健康以及家庭都会影响幸福感。生活是由金钱打底,同时由健康、家庭参与构建的,它们都是生活中的必要元素。

和金钱相反,健康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结果一致,幸福感会随着实际健康变化而变化,是正相关的。社会比较在健康方面的作用就失灵了,因为健康是件隐秘的事情,人们也只有在他人病人憔悴时才能发现健康不佳这个事实。自我比较的作用就占据了上风。

家庭,或者说伴侣带来怎样的幸福感呢?数据显示,在结婚前后带来一阵幸福感的高峰,之后幸福感就回落,不过相对地比结婚之前的幸福感高一点。而人的感觉上,结婚前后特别幸福,婚后幸福感和婚前差不多,没有大区别。结婚本身不能带来幸福感,结婚只是建立伴侣关系的仪式,最终带来幸福感的是伴侣关系。同健康一样,伴侣关系和幸福感是正相关。

那么单身、离异人士呢?研究显示,单身或丧偶人士的幸福感和已婚人士相差不大,但是最不幸福的就是离婚分居的人群。这么看起来,要么一闭眼踏入婚姻好好维持,要么干脆单身到底,中间折腾对谁都不好。

有了伴侣就会有后代,抚养后代会消耗大量的个人时间,幸福感会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孩子对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因为孩子的存在,对家庭生活满意度提高,因为养育孩子的费用问题,对家庭经济满意度降低。

在家庭幸福感上,社会比较也难起作用,谁也没法完全了解别人的家庭是怎样的,自我比较仍占据大方向。



让自己更幸福的秘方

现代消费主义让人们不断为自己的美好生活买买买,为渴望拥有某件东西努力挣钱。甚至随着收入增加,欲望增加,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增长。想想边际效用吧,越多的东西其幸福感效用就越来越小。一块糖让你开心地想笑,两块糖还能甜蜜,十块糖甜得你想死,就是这么回事。

消费主义鼓励你比别人拥有更多更好,这无法带来更多幸福,只有空洞的虚荣满足,那不是幸福。来源于社会比较的金钱竞争,那不是真正的幸福。让自己更幸福的秘方就是:关注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金钱确实奠基了人们的幸福资本,但在这之后就不应该困顿于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毕竟它的作用有限。人们花费太多时间在金钱追逐上,忽视了家庭生活和健康。

或者说,当物质极度丰富时,人们妄想拥有所有的贪婪,源自对幸福的错误认知:只要都拥有体验了,就是幸福的。这样的体验过去人们不会有,因为现在是更好的时代。想要全部拥有全部体验,就需要金钱的支撑。

一旦体验拥有后,幸福感立刻消失了,于是人们又投入下一场物质狩猎。完全忘了,幸福感也能从家庭生活、健康中获得。家庭生活、健康带来幸福感是更长足的,能丰沛地滋润心灵。

可见,金钱是幸福的基石,却不能成为幸福的催化剂。



结语

回到文章开头的知乎问题:金钱和幸福的关系。

金钱和幸福有关,它决定了人们的收入幸福感,只要比别人赚得多,人们就会感觉开心。不过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是有阈值的,超过限度它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健康、家庭生活带来更长足的幸福感,它们会取代金钱成就人们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经济学》前半本书揭开了幸福的面纱,告诉人们适当获得金钱,重点关注家庭和健康,美好幸福生活唾手可得。后半本书关注在公共政策与个人幸福,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研读。

【文/云玖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