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42【辉光日新1622】(师冕见及阶)言辞要达意

 新文艺 2022-08-26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助解】

师:乐师。

冕:人名。古代的乐师一般是盲人。

固:本义为结实、牢靠,引申指坚定、不变动、原本、原来等。

相(xiàng):帮助。

【大意】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到台阶了。”走到坐席边,孔子说:“到坐席了。”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乐师冕告辞后,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乐师言谈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本章,详细描述了孔子接待乐师冕的过程。有参考资料认为体现了孔子富有同情心和善于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德。

我觉得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孔子告诉我们,要从言行等细节上,时时处处保持对人的诚敬之心。

乐师冕是一位盲人,是弱势群体;不管因为什么来“见”孔子,都是孔子的座上宾,所以,孔子亲自出门迎接。进门(及阶)、就座(及席)等及时地予以提醒,落座以后,还把在场的人一一介绍给他。冕离开之后,子张问:“乐师冕什么也看不见,我们这些人他也不认识,您有必要一一介绍给他吗?难道这就是您与乐师的交流方式吗?”

孔子说:“虽然他看不见,也不认识你们,但是给他一一介绍之后,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尊敬。让他有存在感、感觉到被重视,这才是对他有帮助的方式。”

另一方面,结合上一章“辞,达而已矣”,孔子想告诉我们,辞要达意,要能充分表达出说话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能被对方接受、理解。

我们无法想像当时的真实场景,彼时彼景,孔子应该不必说太多的话,可能只是说:“小心台阶”、“请随便坐”等,介绍人物的时候,也应该是点到为止,不必详细说明,彼此都能心领神会就OK了。

言辞,就是为了表意的,一方面,说者要把事说明白,把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听者要能听明白,要能领会说话者的意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彼此要有互动,听者要让说者知道自己听明白了,说者要通过听者的反应了解自己表达清楚了;没有互动,双方就可能会有误会,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