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2)》发布

 蓝林观海 2022-08-26 发布于山东
7月26日,由广州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推进南沙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讨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会议由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蓝皮书主编田丰主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片

正式发布的蓝皮书 本网记者 李永杰/摄

大湾区发展再创佳绩

“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加快将粤港澳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大专家学者的时代使命和重大命题。”王利民表示,当前百年变局持续演化、世纪疫情影响深远,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更需直面机遇与挑战。本次发布的蓝皮书是《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系列的第三部,汇集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领域高端专家研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期的重要参考资料。蓝皮书的出版通过翔实的数据揭示了大湾区战略优势与基础条件并厘定了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提升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
孙延明表示,该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广州发展研究院为广州市“首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高校百强智库”和“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与南沙区政府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研究院获批为省级智库基地,是国内在智库在地化服务地方的新模式。此次召开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成果发布会暨推进南沙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讨会,既是对这种在地化运作智库建设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利用这次会议接受地方领导、参会专家的全面检验。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剑辉代表课题组汇报了《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认为,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大湾区人民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的困难,整体经济走出疫情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站上12万亿元台阶。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均保持良好水平,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加快,支出则在2020年为应对疫情超额支出的基础上明显回落,内需增长动力逐渐恢复,外贸形势整体实现两位数增长。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粤港澳三地疫情联防联控,在大湾区框架下促进香港与澳门的转型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大湾区绿色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东莞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石光表示,从“广深双城”联动走向穗莞深“三城联合”,是从两个相对分离的区域“跳跃式”合作走向三个紧密相连的城市联合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背景以及穗莞深“三城联合”趋势下思考穗莞融合发展战略,探讨广州与深圳的联动对穗莞融合发展的影响,这对于穗莞两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穗莞融合发展构想,在两市接壤区域规划东江协同科创合作试验带与湾区黄金海岸合作试验带,研究两市融合发展路径,能够推进穗莞两市融合发展先行探索。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研究总监曾恒皋在代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服务新模式探索研究》课题组汇报时指出,保险业是经济的助推器、社会的稳定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服务新模式,是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实际举措,也是切实加强跨境保费外汇管理、促进港澳同胞更好融入湾区发展的需要。课题组提出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服务新模式设计构想,在线上,以移动端应用程序的形式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数字服务平台;在线下,参照国内保税区的设计思路设立实体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服务中心。
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在汇报《关于横琴、前海双合作区海事争议适用港澳法律的现存问题和对策建议》研究成果时提出,在海事争议中如何正确适用港澳法律与仲裁规则,对横琴、前海双合作区建设多元海事解纷平台与机制具有探索作用,有助于构建开放创新型的湾区产业体系。课题组建议通过完善横琴、前海双合作区适用港澳法的海事争议解决机制,建立系统的港澳法律查明与适用体系,促进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融合,构建港澳海事司法联动机制,形成专业化的海事争议解决队伍,并进行合理的涉港澳海事诉调分流,以达到深入整合法制资源,促进海事争议公正高效处理,助力海事争议解决机制融合发展,营造大湾区法治化经商环境的目的。
推进南沙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

随后举行的推进南沙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讨会由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涂成林主持。数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建城表示,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南沙打造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新高地,需要做的事很多,重在抓好打造平台、紧盯两头(即头部机构与初创企业)、聚焦人才、优化生态四个方面。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顾涧清在发言中提出,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的几何中心,构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顶级会展新平台具有良好基础和明显优势。建议南沙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顶级会展新平台,并在南沙及周边区域谋划建设高端会展成果转化基地的生态型“读懂世界”博览城,依托大企业筹建各种专题场馆,从长计议为广州申办未来的世界博览会做好积极准备,将整个申办过程做成面向世界开展全面经贸合作的过程。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原参事温洋提出,推动南沙数字经济与金融产业创新发展,要着重加强资金投入的保障。建议推动南沙更多的中小企业到港澳交易所上市,通过创业板,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可借鉴安徽合肥市的风投经验,在财政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以政府实力为后盾,建设风投基金,实现招商引资和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目标。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小龙对促进南沙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数字经济不同产业之间的平衡,提高“创新落后”产业,如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发展。二是科学甄别优势资源和优势领域,坚持系统观念,实施数字科技创新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做好数字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导和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灯塔型和标杆型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院长赵晓斌认为,数字经济强调数据核心、链接手段、和技术动力。自从疫情以来,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冲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世界各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 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拥有14亿的人口总量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量, 活跃发达的互联网产业创造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 是金融科技应用最广泛、场景最多样、数据最丰富的国家, 网络电商、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大湾区自然要承担起中国的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龙头作用。
东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琦建议,要建设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在经济上依托香港金融行业优势,结合珠三角数字科技产业特点,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 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在民生上聚焦香港居民“安居乐业”,开展“一揽子”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政策软联通设计,推动香港与珠三角的社会融合,提升香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化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阻力问题,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和新发展。
珠海市横琴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袁超提出,近几年,南沙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建议南沙下一步加快建设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着重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数据跨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数据跨境应用场景融合、数据服务产业跨境协同发展四个方面提供经验示范。
广州市南沙区统计局局长陈婉清提出,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发力数字经济,是近年来南沙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原文标题:《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2)》在穗发布
编辑:关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