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展细读 | 夏商周之问“鼎”篇

 燕山茶社 2022-08-27 发布于河北

从展览的开篇,到徐徐打开的“夏”“商”“周”展区,鼎是“宅兹中国”展览中最多见的器物之一。从炊器到礼器,从陶器到铜器,“鼎”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看“宅兹中国”的展览,有几个关于“鼎”的问题想聊一聊~

01

陶鼎和铜鼎,谁先出现?

方格纹陶鼎

图片

夏代早期

2000年新密新砦遗址出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网格纹鼎

图片

夏代晚期

1987年二里头遗址VM1出土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鼎,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多年,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用于烹饪的炊器。一开始是先民们在平常用的罐、盆上附加三个足,这样可以直接在足下烧火,烹煮食物。后来这种器型从裴李岗文化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其他更远的地区,鼎的腹部、足部等形态也各有变化。

中原地区发明了鼎,也一直是陶鼎文化的核心区域,铜鼎也是在陶鼎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是仿陶鼎的形制而铸造的。

展览中的这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网格纹鼎是我们目前考古发现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青铜鼎。这件铜鼎属于二里头第四期,出土时已经残破,腹部有带状网格纹,器壁比较薄。整体而言,这件铜鼎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一脉相承,比如和新密新砦遗址出土的这件方格纹陶鼎比对,能发现两者之间在足、腹、纹饰风格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02

方鼎和圆鼎,有等级之分吗?

兽面纹方鼎

图片

商代中期

1974年郑州杜岭街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司母辛方鼎

图片

商代晚期

1976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虽然“三足鼎立”的说法深入人心,但四足的鼎有不少声名赫赫的重器,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展览中的两件商代方鼎,一件是郑州杜岭街青铜器窖藏坑出土的兽面纹方鼎,一件是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方鼎,都是王室用器,厚重肃穆,气势磅礴。

青铜方鼎的基本特征是器腹作方形或长方形,四足,形制与三足圆鼎不同,但大类功能相似,不能进行等级高低比较。青铜方鼎经历了早期的发展,到晚商进入繁荣时期,西周继续,西周中期以后衰落,慢慢消失在中原大地上。考古发现的青铜方鼎有一百多件,主要出于中高级墓葬。有学者研究认为,方鼎是商代礼制中的核心器物之一,出现之初只有最高阶层能使用,到商代晚期方鼎数量增多,使用者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贵族阶层。周王朝建立以后,方鼎的使用者多为殷商旧族及王室成员。随着周人自身礼制体系的建立,代表商文化的方鼎被弃用,而形成以圆鼎为核心的礼器制度。列鼎制正是西周中期建立起来的。

03

展览中的九鼎和五鼎分别是谁用的?

图片

列鼎制度形成于西周中后期,即鼎的使用数量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相对应,鼎的形制相近、大小相次递减。一些学者根据文献总结出来的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高级的士是三鼎两簋、低级的士用一鼎,并对应太牢、少牢等鼎实,太牢指牛、羊、猪三牲,少牢指羊和猪二牲。

目前考古发现中原地区西周至春秋初年的贵族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中,列鼎数没有9个的,比如晋侯墓地中最多是列鼎一套七件,三门峡虢国墓中的国君墓也是七鼎。但随着东周王室衰微、诸雄争霸导致的礼崩乐坏,列鼎制度也被破坏。

“宅兹中国”展览中有两套列鼎,一套是春秋中期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九鼎八簋;一套是战国早期林州出土的五件鼎。

位于河南新郑市的郑韩故城,是春秋时期郑国的都城和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其中发现一处春秋中期郑国祭祀遗址,有青铜礼乐器坑18座,出土青铜器348件。据学者的研究,这批器物可能用于社稷祭祀。“社”代表土地,“稷”代表五谷粮食。社祭也是商周时期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件,周礼规定王宫的前方,左边是祖庙,用于祭祀祖先;右边则是社,是社神和稷神的祭祀场所。这里出土的九鼎,形制相近,大小相次,是一组列鼎,其使用者是作为诸侯的郑国国君。

蟠螭纹盖鼎

图片

2003年林州桂园东区出土

林州市博物馆藏

林州在一段时间内(约40年左右)曾是赵国的都城,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展出的这组列鼎时代为战国早期,是器形纹饰相同、大小相次的五件,墓主人身份尚未明确,可能是赵国卿大夫一级的贵族阶层。

参考文献:

韩建业:《简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发展演变》,《考古》2015年01期。

张俊儒:《杜岭方鼎》,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张闻捷:《周代用鼎制度疏证》,《考古学报》2012年第2期。

·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

编辑丨曹媛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