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甄嬛传》,《芈月传》是否好看些‖真的怕对比吗

 赤道蚂蚁 2022-08-27 发布于河南

郑晓龙到底是一个熟透了的导演,从电视剧《芈月传》开播前的火力造势,到播出后的沉着冷静,都足以看出“老先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机敏和风度。

之所以说《芈月传》播出后的不良反响,是“突发事件”,原因不过有二:一是,连制作方都没有想到,这部剧原本应该像《甄嬛传》那样的,即便达不到高潮,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三下五去二就疲软了下来;二是,凭借《芈月传》的各项硬性指标,哪一项都是极具超越性的,论原著、论剧情、论演员,郑晓龙手下的芈月和那个先秦朝野,都该是硬邦邦的,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出现中途缴枪的尴尬局面。遗憾的是,《芈月传》确实不行了,从目前播出的境况来看,重新掰回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近几天,《芈月传》又惊传全集视频外泄事件,这让原本就不景气的剧集,更是雪上加霜。事实上,《芈月传》和《甄嬛传》这两部戏,不管从人物构造框架,还是从故事发展线索,两者都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两部戏的孵化器,都源自于同一个品牌,都是郑晓龙和他娘娘团队的胞胎之作。早在几年前,郑晓龙就十分走肾的带出了甄嬛,按常理说来,如今再拉出来一个芈月,倒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眼下的《芈月传》,着实是要将郑晓龙拉倒一个最尴尬的位置上的架势,从观众的吐槽反响来看,芈月和甄嬛所激发出来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效应。看来,两个相似的事物,最怕的就是被放在一起作比较,一旦比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肾功能,看来,长点年纪,并不是件好事,郑导的“精气神”确实大不如前了。

首先要说的是,《芈月传》的节奏太长,81集的长线制作,且不说拖沓程度不敢恭维。单从前面十多集和预告片来看,整个电视剧的调调,着实打得太过稀松,很多无关紧要的剧情,给叙事增添了累赘感,比起清汤清水的甄嬛体,这一次,果真太拖沓。

郑晓龙的娘娘宫斗戏走到今天,是该再加点火候的,这一点不错,但是像《芈月传》这样,用大量镜头篇幅,来叙述先秦恢弘的历史场景,起码是要循着同一条路的,遗憾的是,这些却被《芈月传》忽略了。观众需要看到的,是一部全面兼顾的作品,而不是只顾历史大场面,却忽略了剧情细节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所以说,《芈月传》的前四分之一内容,对剧情的大场面偏向,是不平衡的,这种量的加大,让人物的性格表现就被缩小了,以至于到后来,很多人物,都只能越演越累,越演越软,直到渐渐瘫下去。

再者,由于《甄嬛传》在前,以其超寻常的强势效应,早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了强劲而又持久的标杆。而目前《芈月传》所处的尴尬位置,足以证明,这一次的败局,是被比下去了。《芈月传》若是指望后边的四十多集,再来个中途崛起,显然已不可能。再说造型,真正看了《芈月传》,才会让观众更加肯定当初的《甄嬛传》拍得该有多细腻,且不说服装,只是演员身上的配饰,这些就被比了下去。

《芈月传》之所以在细节上不好看,是因为《甄嬛传》的反衬,光“礼仪”这茬,两者是不容比对的,《甄嬛传》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什么时候该行什么礼,什么时候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见到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这些都被安排得无可挑剔。而《芈月传》呢?显然又把这些给忽略了。

当然,芈月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不能与甄嬛的所处历史年代拉在一起做比对的,两者之间,确实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林林总总的差异,但只说“诚意”这两个字,无论怎样,《甄嬛传》的走肾程度,都是强硬到最后的。

末了要说的,是两部剧的演员们,他们在演技上的差距,有目共睹,一边鼓劲叫好,而另一边,却疯狂拍砖。娘娘孙俪自然不用多说,芈月和甄嬛这两大人物,对比起来,不管怎么说,都是需要全方位来权衡的。这一次的逊色,还有上一次的成功,或许根本就怪不得别人,你跟了什么样的主子,自然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儿,谁说不是呢?不过,若非要分辨出一个桃红李白,还是甄嬛更加沉稳些。

再有就是刘涛,《芈月传》中芈姝这个角色,只能说被她演绎得有点怪,作为楚国端庄、温婉的嫡公主,其实我们更想看到的,是她更贴合、更自然的一面,而不是“被怪异”的那一面。

至于《芈月传》中的帝王们,虽然个个表现得都相当出色,但是一路走下去,看过他们的各种发挥,每一个都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样子。这些人物,没能给观众带出更宽泛的想象空间,被角色局限的痕迹,让人真的不喜欢。

品心而论,与《甄嬛传》相比,打从一开始,《芈月传》就败了下来。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若郑晓龙从来都没有拍过《甄嬛传》,《芈月传》一定会好看些。

微信订阅号:cdmy1212
汇集赤道蚂蚁原创文字,点滴凝聚 影响力。(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