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的老家在襄阳。 我在南阳。 从南阳出发,到襄阳去,只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 所以,大年初三,看完《你好,李焕英》,总感觉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走出影院的路上,旁边还有人在不停擦眼泪。 透过观光玻璃窗,大同路上,灯火阑珊。我默默地在心里说:贾玲,我想送你一只来自赤道的蚂蚁。 1 2001年的某天,那时的贾玲刚考上大学,正经历着人生中一次大起大落。 一场晴天霹雳,瞬间摧毁了贾玲的青春梦想。 母亲突遭严重意外,撒手人寰。贾玲全家悲痛万分。 贾玲情绪崩溃,竟意外回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张小斐 饰)相遇。 两个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 与此同时,她也结识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 此时,她是贾晓玲。她自以为来到这片“广阔天地”,就可以凭借自己的超前思维,让母亲“大有作为”。但结果呢,却让她深感意外....... 这就是影片《你好,李焕英》的剧情。 真实,温情,而又平淡 如果说,贾玲带给我们的仅是一次穿越,或只是一场梦,那么这部影片只能算作一部普通的合家欢喜剧。 然而,“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 结尾部分,一句“李焕英是48岁的李焕英”,使得整个剧情升华起来。 起初,很多人都知道贾玲拍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你好,李焕英》,却不知道李焕英到底是谁。 就好比我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时不知道“肖申克是谁”。 一样,我没读懂它的片名。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的名字。 后来,从《你好,李焕英》的英文片名《Hi,mom》中,我才知道——“李焕英”,是一位“妈妈”。 这部时长128分钟的影片,被赋予“催泪”、“感动”和“子欲养而亲不在”等标签。亦喜亦悲,像极了跌宕起伏的人生。 毫不夸张地说,影片的前100分钟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到后来,剧情一个翻转,却让人哭得一塌糊涂。 镜头里,一帧帧画面在流淌着,让人似乎看到了时光在光影里飞逝。 顺势而下,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虽在贾玲看来都理所应当,但于李焕英而言,都是意义非凡。 李焕英一个人跑去看老电影;每天按部就班在打铁车间上下班;喜欢坐在爱人的自行车后座上,压过河岸,也压过田野..... 这哪里是一个逝去的人?她的生命如此鲜活,分明正在享受着美妙的人生呐! 那天晚上,晓玲跟妈妈一起喝酒,然后帮妈妈看手相,还说,妈妈的孩子将来会大有出息。 妈妈呢,却不这样想。她说:“不求你有多大成就,只要健康快乐就行。” 晓玲乐了。笑着说:“那像我这样呢?” 妈妈说:“像你也挺好。” “可我就是个健康快乐的小猪羔子。” 然后,晓玲就哭了。 我们全都哭了。 从颤抖的语言,到故作开心、强装轻松的笑容,再到最后实在忍不住的泪水,这便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失控”。 如决堤的海洋,如奔涌的潮水。 孤山静默,群山回唱。 你们只知道哭,却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哭得这么放得开。 有多少人呐,明明活得像夏洛,像贾晓玲,却不敢让自己穿越回去。 你明明可以不上学,不上班,不结婚,不生娃,却就是不敢回头去报复自己最讨厌的人生。 那是因为我们心里藏有太多的遗憾,更是因为我们曾经不甘于命啊。 我想说的是,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重新回到高三,再体验一次刷题刷到吐、熬夜熬到哭的经历吗? 你不会的,对吗? 贾玲的电影,却做了这样的选择。 2 《你好,李焕英》的主角是李焕英,48岁即将面临死亡的李焕英。 一个宏大的母亲,之所以放弃排球比赛,之所以去争强好胜地买电视,那是因为她知道参赛结果意味着什么,攀附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 所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大部分值得每个哭过的人们去认真反思:一是源自妈妈的自省,一是妈妈竭力展示的爱。 李焕英当然知道破洞牛仔裤是潮流,可她为什么还要执意缝补? 妈妈希望女儿能为自己自豪,更希望女儿在心智上能多些成长。 或许,身为母亲的李焕英是在重温给女儿补裤子的经历;又或许是因为她知道那个时代穿这种裤子是不合时宜,她不想让女儿在外人眼里是个异类。 李焕英在这个梦里成功完成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对内的自我省视,第二件是对外的温柔与爱。 而我们呢? 我们只是看到李焕英在20岁的时傻得没一点戒备心,前脚还在跟沈光林约会,后脚就跟另一个男人领了证。 我们只是觉得20岁的李焕英活得很轻率、很单纯,看场二人转,就笑得像个疯子。 事实上,电影中的那个她,每一秒都在享受。 她在享受着自己所爱的一切:走到中途就逝去的青春,陪了半生却离散的亲人。 “妈,我来,你高兴吗?” “我高兴。” “我干啥来了?” “让我高兴来了。” 影片中,贾晓玲的呼唤就像一颗颗信号弹,瞬间引燃了满山的烽火。 女儿在声嘶力竭的呐喊。 这一次,妈妈一定能够听得见。 3 时代的底色,框不住岁月的彩墨。 《你好,李焕英》不是穿越,也不是梦,而是一场母女二人共同完成的旅行。 我们所看到的不是20岁的“女孩儿”李焕英,而是那个活到48岁时通透、善良的“妈妈”李焕英。 这是一个善于探讨人性的时代。 如果说影片《霸王别姬》、《让子弹飞》、《活着》、《驴得水》拍摄最大的成功是在诠释社会影响下的内外关系,那么《你好,李焕英》则是更深入地挖掘出了人性对内自省的这一部分。 在李焕英眼里的那个世界,才是她短暂人生中最光明的华彩。 李焕英一声“宝儿”,彻底让我们泪腺决堤。 于是,关于这部片子所有看似不合理的地方,一下子都突然通透了。 李焕英为什么会着急跑去看刚刚穿越的贾晓玲?又为什么把贾晓玲当成从未见过的远房亲戚? 在喜庆祥和的新年里,我们为什么争抢着买票,携着母亲,跑到电影院里痛哭一场? 一切缘由,只有一个答案:为人父母,谁都不是把哺育的焦点单单放在“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上,而是极力用手中“缝补的针线”去把亲情缝补得愈发牢固。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这一次,却用一场对白架起了桥梁。 英子,我来你开心么? 开心啊,高兴地不得了。 这是一对母女的隔空对话。彼岸的浓雾,掀不开也吹不散遥远的回响,仿佛相隔一 女儿一声声呼唤,瞬间将人拉入更深的共情里。纵然是一场华胥引里的弥天长梦,我们宁愿相信这就是真实,更愿意再不要醒来。 贾玲,冷吗?靠近我,温暖你。送你一只来自赤道的蚂蚁。 如果有一天,你闭上眼睛,突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从前。在那个你原本不存在的世界里,那时的妈妈还是花季少女,你和她成了最好的朋友,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善待年轻时的妈妈。 你总以为自己很爱妈妈,其实,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加爱你。 你知道的。 虽然这只是一场梦。 这梦会很快醒来,但也是值得的。 4 贾玲说,“如果有下辈子,换我来当妈吧。” 李焕英肩上驮着醉酒的贾晓玲,说:“下辈子还是我当妈吧”。 “你冒冒失失的,我不放心。” 我知道应该放手让你飞,但还是忍不住想在下面看着、接着。一直到你脚步跌跌撞撞,再也跟不上。 一直到弥留之际,我还想继续陪你一程。 人生就是一道窄窄的单行道,曲曲绕绕,永不可回头。 我们做子女的,永远都不会知道,给妈妈另一种选择,她们究竟会怎么选。就如同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一刻的决定,到底会推倒哪一块多米诺骨牌。 天下一切,皆是注定。我们是她们的孩子,她们是我们的妈妈。 贾晓玲开着车,行驶在想象中的那条路上。 刚开始,副驾上坐着的妈妈,一边数落,一边关心;一边唠叨操心,一边担惊受怕...... 这场景,似乎一直要走到世界尽头。 但是,后来开着开着,忽然就剩下镜头里的一个人。 我们跟妈妈的关系,一天天都在走向透明,直到她消失后,一下子变得苍白而荒凉。 其实,过日子就像打怪兽,越往后面,就越无能为力。 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次性的吧。结束后,就再无法继续了。 《百年孤独》里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等父母远走不见了,我们才会执念这些东西。 因为看不到死亡的尽头,我们才意识不到最亲爱的他们正在向着世界的尽头,慢慢走远。 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大,他们的时间却越来越小。小到最后,只剩下我们存在心底的遗憾。 能多见一面时,就多见一面吧。 毕竟,我们都不是贾玲。 纵然100年后,我们也拍不出一部用以缅爱的电影。 |
|